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这样形容、江南"多山多水多才俊",而北方则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山"指的便是位于山东泰安的五岳之首——东岳泰山。文人眼中的泰山是这样的:"经得住看的山很多,经得住读、经得住写、经得住说的山,当推泰山第一。有的山也许比泰山更好看,却绝没有泰山这样的威仪,这样的尊贵,这样的至高无上。"(蒋子龙《文化泰山》)  相似文献   

2.
朱文兴 《走向世界》2013,(26):114-115
<正>在泰山主峰西北20公里处的长清区万德镇,有一座海拔680米的高山。山顶不圆不尖呈方形,故称方山;从远处看,山顶部的外形又像一个古代的方纽官印,故又叫玉符山。南麓一个山青水秀的山坳里,有一座灵岩寺。从唐代起,灵岩寺就与浙江天台的国清寺、湖北江陵的玉泉寺、江苏南京的栖霞寺并称为"舆内四绝",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一,且名列其首。5月的一天早晨,我乘汽车从济南出发,1个小时  相似文献   

3.
邹鲁地区,即今山东省曲阜和邹城一带的洙泗流域,是孔子和孟子的出生地,世人有"天下文明邹鲁为最"之说,常以"邹鲁"喻文教兴盛之地。而素有"邹鲁秀灵"、"岱南奇观"之美誉的峰山,就坐落在这片沃土上。得天倚势玲珑秀峙出邹城市东南12公里,在京沪铁路线东侧,风采独具的峄山赫然屹立。亘古以来,经历了三次沉没、四次上升的沧桑变迁。峄山的规模气势虽然比不上泰山(峄山海拔582米,方圆10余公里),但因其西侧为广阔的冲积平原,相对高差陡增,故而显得突兀挺拔,远望时甚至让人有青莲秀出,直插天倪之感。孟子谓"孔子登东山(即峄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实也赞美了峄山凌空高旷之势。峄山主峰之上,五块巨石突兀屹立,形若青色芙蓉,玲珑峻峭,故被称为"五华峰"。巨石壁上的"插天"等题字,每字高约6尺,赫然醒目,潇洒飘逸。五华峰左前,飞来洞、步天石之  相似文献   

4.
《河南经济》2003,(4):19-21
天坛山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圣地,为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米,有“擎天地柱”之称,古称琼林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率部落与蚩尤九次交战,久战不胜,便到天坛山设坛祭天求救,开创历代皇帝祭天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泰山是五岳之首,泰山是历代帝王必定朝拜的仙山,泰山是传说中与天连接的神地……泰山的确是一座值得游人观赏的山。再次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们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新的感受:不仅仅是山的美丽景色,还有那值得回味的人文景色。车从泰山脚下驶上了盘山公路,触目所及之景色像一幅山水画。车行不久就可以看到冯玉祥的墓碑,冯玉祥当年曾在这里隐居过,他看到这里的人每天经过一条河既不方便又危险,就帮当地的居民修筑了一座大桥。冯玉祥在这里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很受当地人民的尊重。他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死后被安葬  相似文献   

6.
吉祥蛇年     
两年前,我陪同柬埔寨副首相盖博·拉斯美考察南充凌云山景区,谈得最多的话题自然是两国的文化交流,他说中柬文化渊源从图腾崇拜上很明显表现出来,中国是龙的世界,柬埔寨是小龙即蛇的国度。柬埔寨寺庙和宫殿前几乎都立有"七头蛇神",就连国家独立纪念碑上也可有上百条蛇缠绕,令人惊叹。这些名为"那伽"的巨蛇源自印度教,不仅护佑众生,还守护着佛寺的安宁,在南亚、东南亚成为神灵中的神灵,法力无边。从中西文化比较看,蛇的创世神话颇有趣味,伊甸园中  相似文献   

7.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12,(24):70-71
《宁波府志》记载:"是山极高峻,盘结数十里,中有龙湫,名石井潭,"这里记载的山就是宁海县深甽镇亭山,其主峰海拔有945米,称之为"浙东第一尖"。宁海是5·19中国旅游日的发祥地,素有"天下旅游,宁海开游"之称。宁海县深甽镇属山区,四面环山,沟谷交错,自然形成的山体、峰岩构成了风景区的地貌景观。浙东第一尖耸立于宁海、奉化、新昌连  相似文献   

8.
正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海拔6721米,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冈仁波齐峰被称为神山,因为这里是佛教教义中所描述的"世界的中心"——须弥山的所在地。相传须弥山是佛祖的道场,当佛祖释迦牟尼在人间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聆听佛祖讲经。千百年来朝圣的人们风雨兼程,艰难跋涉前往神山。除了西藏本地的信徒,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甚至西方的朝圣队伍络绎不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探险者也加入了朝圣之列。冈仁波齐天然矿泉水来自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冈仁波齐山,是西藏及南亚四大水系的发源地,素有神山圣湖之美誉。泉眼位于海拔5686米处,水质清甜,在藏传巨著《四部医典》和《晶珠本  相似文献   

9.
《宁波通讯》2013,(13):I0005-I0006
大岚古称"大兰",因盛产江南名兰——"龙字兰"而得名,后又因山高雾大,改称"大岚","山在雾之上,雾在山中间"是大岚的真实写照,大岚镇位于四明山之心,区域总面积  相似文献   

10.
刘家会 《中国西部》2013,(26):34-43
泰山之所以为五岳之尊,不仅仅是其山势高大雄伟,更多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数千年来,不论是帝王封禅盛典,还是历代名人骚客的痴迷推崇,无不显示着泰山精神文化的深邃和博大。对于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们熟知的多是泰山景区所展示的部分,而泰山方圆四百余平方公里,围绕主峰群山环抱,峰峦层叠,不仅有"一览众山小"的岱顶,更有拱岱而矗的群峰百余座。更有那峪谷深壑、溪流潺潺、鸟鸣林幽、花团锦簇,每一景致都别有洞天,冲击着人的视觉,震撼着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孟宪飞  李祥磊 《东北之窗》2011,(Z2):122-125
泰山位于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之上,雄伟壮丽,物华天宝。《淮南子地形训》中这样描述:"部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正因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泰山地区成为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中心,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故昔贤有"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之论。  相似文献   

12.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部,潜山县境内,它是霍山山脉主峰。因山有天柱峰,突出云霄,耸拔千仞,如柱倚天,故得名“天柱山”,还曾有潜山、皖山、皖公山、万岁山等名称。它既以雄、奇、灵、秀的自然景色吸引着古今游人,又以  相似文献   

13.
正丰都"鬼城文化"有两张闪亮烫金名片:一是鬼城名山,二是玉皇圣地。在丰都,你可以充分体验"下地狱"与"上天堂"两重胜境的精彩之旅。玉皇大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至上神,就像西方传说中的上帝一样。丰都玉皇圣地,位于世界鬼城名山风景区旁的五鱼山上,又名天堂山,以名山景区轴线对称美进行开发,延续、秉持"鬼城""天堂"概念,彰显"深山藏古寺""飞檐穿云彩"的古典建筑形态美,以中国根文化"道"为核心、"善"为基础、"愿"为形式,展现"佛心""道骨""儒表"的传统文化价值;以神灵庇佑之  相似文献   

14.
颜廷真 《中国西部》2012,(29):73-73
从自然地理概况上看,凌云山是大巴山脉、华蓥山支脉之余脉,属风水三大干龙之中龙;从人文地理概况上看,凌云山地区地灵人杰,历史悠久。目前凌云山以白山佛教、凌云山道教、图山儒家文化为三个主题面,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水旅游实践。凌云山以"仙境圣地"这一主题为中心。这一带自然天成地形成了青龙山、白虎山、朱雀山和玄武山四象五行山形地貌。其中青龙山上更有为数众多的龙头、龙身象形石,形神逼真,惟妙惟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五行在凌云山找到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15.
泰山东岳庙会的缘起 据学者考证,古昆仑山即泰山,其境不凡,有“天庭”之誉,古籍文献记载:“其光熊熊,其气魂魄。”为珍奇异物所生之地,是太帝所居之所。道家之人对泰山情有独钟。道与仙有缘,仙与山有关。《说文》云:“仙,人在山上貌,从人从山。”《释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要想得道成仙,就必须入山修炼。  相似文献   

16.
深秋时节,刚刚经历过有史以来最大保护建设工程的泰山洗却了历史风尘,愈发显出拔地通天之雄姿。历史上,帝王将相每每在泰山上修建庙宇都要刻碑记载,以期万古流芳。然而,今天为保护这一人类自然文化遗产做出奉献的泰安人,却把心血和汗水挥洒进泰山的每一级盘道、每一段扶手墙、每一座建筑内。"登天景区"不堪重负泰山,五岳独尊,驰誉中外。其丰厚的自然景观和深遂的人文景观,受到世人的瞩目和崇敬。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泰山之巅一向被视为"天上"。泰山中路则是通天之路。这条神奇的古道,迢迢七千级石阶,犹如一架竖靠泰山的天梯,把人们从山脚人间引至山顶"天上"。几千年来,人们通过攀登这条登天路,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品格得到完善。这条登天路,凝聚着泰山风景区的精华。九曲十八弯叠筑而成的8公里石阶盘路,其工程量之大,美学构思之精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有位易君左,他作《登岱》诗高歌泰山,说:"我欲定此为国山"。定泰山为"国山"之倡议由此提出。易氏提出此说至今,已有80年,纵观近百年间,评定泰山为"国山"的声音一直不曾停歇。新世纪到来之际,"国山"之议更成为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8.
《走向世界》2007,(24):46-47
有人这样形容、江南“多山多水多才俊”,而北方则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山“指的便是位于山东泰安的五岳之首——东岳泰山。文人眼中的泰山是这样的:"经得住看的山很多,经得住读、经得住写、经得住说的山,当推泰山第一。有的山也许比泰山更好看,却绝没有泰山这样的威仪,这样的尊贵,这样的至高无上。"(蒋子龙《文化泰山》)  相似文献   

19.
刘权 《走向世界》2013,(8X):56-57
<正>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东北七公里处的灵岩峪中,地理上处于泰山北麓。清代著名王渔洋曾说:"灵岩为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金、明,相传鼎盛时期有殿阁40余处,禅房500多间,僧侣500余人。自唐代起,灵岩寺就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居首位,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灵岩寺原称方山、玉符山,传说东晋高僧朗公曾来济南方山说法,听众达千人之多,而且"猛兽归伏,乱石点头"。听众告知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不足怪!"方山遂改名灵岩山,  相似文献   

20.
孙学武 《东北之窗》2012,(Z2):132-135
——他说:泰山是龙首,长白山是龙尾,辽左海右乃是龙一条,满汉两族理应一家亲。清圣祖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作为"帝王之一,一生励精图治,他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撰著的《泰山龙脉论》一文(载于《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四集》卷二十七《杂著·康熙几暇格物编》),论述了"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即长白山、泰山"龙脉"相连,这篇貌似堪舆学或地质地理学的文章,三百年来少有人解其真谛,若从历史学的角度解读,它应该是一篇安邦定国的政治论文,是一篇充满智慧倡导民族和谐的"统战"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