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韩雷关于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有许多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通货膨胀无害”,“适度通货膨胀有利于发展经济”;有些人说:经济发展了,人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通赏膨胀、物价上涨也没有关系;有人说:物价“零增长”不可能。现在我国物价...  相似文献   

2.
2003年我国物价上涨趋势明显,通货膨胀压力开始显现,警惕和防范通货膨胀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明了湖北省物价运行的特征,分析了物价上涨的原因、影响物价走势的因素以及居民对价格的感受度,对我们认识当前的物价形势和通货膨胀压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珂 《西南金融》2012,(8):12-14
2000年以来,我国物价经历了三次上涨,分别是2003-2004年、2007-2008年以及2010-2011年.本文通过对这三次物价上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分析,认为造成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复杂,虽然当前物价上涨没有近忧,但未来物价仍有上涨压力,不应放松对物价上涨的警惕,要注重平抑物价上涨与刺激经济等其它政策目标的协调配合.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等监测,管好全社会的流动性才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7年下半年至今的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是相对价格的上涨,它同一般意义上全面性的通货膨胀有本质的区别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物价持续上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人预言通货膨胀时期已经到来,有人甚至预言这轮通货膨胀已日趋呈现中国经济潜在的危机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2010年4季度以来,CPI同比涨幅保持高位,上游物价同比涨幅有所反弹。当前,食品价格仍存在较大上涨压力,非食品价格涨幅处于历史高位,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减,对上游价格及物价总水平产生较大的压力,但物价涨幅总体可控。先行指标预警分析和动态因子模型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未来物价上涨压力可能逐步降低,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我国相关能源原材料的进口价格上升,最终反映为国内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是当前谈论中国物价问题时被广为接受的观点,无论是2007—200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还是始于2010年的本轮物价上涨,其背后都有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快速上升因素。分析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传递到国内的各环节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     
《证券导刊》2008,(18):8-8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08年CPI涨幅达7%左右国家信息中心21日报告预计,2008年全年CPI的涨幅将达到7%左右。报告认为,总体来看,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物价上涨,目前仍然处于压力递增阶段,多年累积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一段释放过程,2008年甚至2009年我国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仍然较大,CPI涨幅很难在年内回到前几年那样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进入2008年CPI月均数据更是超过了7%,物价持续上涨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国内一些学者倡导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认为升值能减轻成本上涨的压力,还能够抑制出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从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那么人民币升值真的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吗?  相似文献   

9.
2002年以来,我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应量增幅回升并没有带动物价的明显上涨。从原因看,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供给能力较强,产生需求拉动型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小;企业劳动考报酬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限制了工资推进型物价上涨的可能;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对物价的影响作用在未来将释放得更为充分;政府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有利于稳定粮食价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全国物价出现快速上涨势头,尤其是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和商品住宅价格上涨较快。2008年物价仍然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物价上涨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头号社会问题。为更好地对物价形势进行监测、分析和判断,合理引导公众预期,提高宏观调控成效,迫切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汇管理》2004,(6):22-23
目前.我国出现了物价上升压力.尤其是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为此许多人担忧,这是否会引起消费物价上涨,从而形成通货膨胀。记带着疑问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相似文献   

12.
今年来我国市场物价继续呈现上涨趋势,调查发现.目前的物价上涨,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确实反映了农副产品高付出、低产出、价位低的实际。价格的上涨基本反映了其真实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证实了物价上涨与去年金融机构信贷过度扩张导致市场货币供应量大增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来稿选摘     
《金融研究》1987,(1):63-71
传统通货膨胀的定义,是指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以下简称为传统定义)。今天,这一定义所适用的特定经济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继续延用这一传统定义,对我国通货膨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利的。传统定义对我国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危害不容忽视: 1.理论上,由于传统定义认为通货膨胀只能是货币数量增加的结果,故其结论必然是:非货币原因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不是通货膨胀,从而在实践上当然对这种性质的物价上涨不予重视。殊不知。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时卡特政府认为:增值税会引起物价和工资的上涨,会加重通货膨胀。今天的税务学家认为.卡特时期主要是混淆了价格的一时上涨和持续上涨的区别,增值税和通货膨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各国引进增值税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我国物价出现了“井喷”似的爆发,形成了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价格的全面上涨,我国经济生活笼罩在通货膨胀的预期当中,并为全社会所关注。笔者通过对2004年以来吉林省物价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2005年吉林省物价走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局势不断变化,国内物价涨跌交替,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出现明显的交替与更换。特别是2007年,国内物价上涨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持续攀升使通货膨胀一度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焦点。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正在逐年递增。1988年的平均物价上涨指数已达18.5%,而1988年12月比1987年12月,则上涨26.7%。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标准,物价上涨率达到年率25%,即为恶性通货膨胀,这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十分严峻。这里还应该指出,我国的通货膨胀还不具备完全的透明度。因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物价仍受国家计划价格的控制,有的商品由财政大量补贴才维持着低价格,因此,物价指数并没有完全反映出通货膨胀的真实程度。  相似文献   

18.
靳立新 《银行家》2008,(1):48-49
2007年世界经济生活的主题词是通货膨胀,物价的上升已经是当前世界经济体的普遍现象.2007年3月至11月,我国CPI单月涨幅已经连续9个月超过4%.11月更是达到6.9%,创11年来的新记录.以食品和石油价格引领的物价上涨,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成本的骤然上升.综合数据表明,我国阶段性物价上涨、结构性物价上涨已成定局.虽然说,通货膨胀对中国的经济稳定暂时还没有构成严重威胁.但是,中国政府有足够的理由担心通货膨胀潜在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生活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现象。一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有些产业发展过热;二是投资规模扩大,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三是价格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出台,市场物价涨幅较高。在诸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下,伴随而来的货币问题是票子发行过多,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是指伴随着货币数量的过快增加,物价或显或隐的持续上涨。我们认为,从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货币问题性质看,已不是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问题,也不是潜在通货膨胀问题,而是实实在在地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形势下,对这一问题如不加以认真地研究解决,将要引发经济振动,影响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1984年以来,我国已出现了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在1984年—1988年的5年中,全国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指数分别为2.8%、8.8%、6.0%、7.3%和18.5%,物价总水平上升50.7%,年均递增8.6%,其中有计划调价只占46%。而1989年物价上涨率仍达17.8%。究其原因,是由于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造成的。在物价上涨,通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