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鲁克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今后商业社会思想的一座丰碑,尽管世间已无德鲁克(1909-2005年)。本刊获悉德翁于11月11日辞世的消息后,即邀约国内外多位深研德鲁克学说有年的管理学者与本刊同仁一道,缅怀德翁,探讨德翁学说的精义及其对中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启示。此次刊出的讨论整理分为“难以告别的德鲁克”、“管理与社会”、“德鲁克与中国”三个部分。如“管理与社会”部分的讨论者所指出,只通过“管理”的视角难以窥得德鲁克的思想世界的堂奥。德鲁克最为基础的思考在于他对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的冷静观察,他的论述往往作为经典的社会哲学论述被引用,他对现代管理之道的洞见决定于他对现代商业社会内在逻辑的深刻发现。“德鲁克与中国”部分则重点讨论了德鲁克的洞见对于中国人思考自己的问题有何启示,中国人应该如何理解德鲁克?我们希望走出人人都说德鲁克而鲜有了解者的怪圈,为中国商业思想界真正把握这位“现代管理学之父”的思想提供一个新的踏实基础。未来更可期待。  相似文献   

2.
<正>作者简介彼得.F.德鲁克:社会思想家,集作家、顾问、教授于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经纪人的末日》,收到丘吉尔的高度赞赏。1954年的《管理的实践》则奠定其大师级的不朽地位。之后的一系列著作构建了现代管理学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称为"管理学教父"。但其本人则坚持以"社会生态学家"自诩,通过管理的哲学思想贯彻落实"自由而有功能的社会"愿景。2002年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2005年11月11日辞世,享年95岁。  相似文献   

3.
浅议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是公认的现代管理学之父,现代组织理论的莫基人,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为管理学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管理学界提出的很多新观点和新概念,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和指导性,不仅让管理学家和管理者从中受益,而且极大地推进了管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推进了现代管理学研究工作的普及进程,进而"将管理由一项技术性工具提升为思想性、战略性和社会性的层次."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对德鲁克在管理学领域创造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对管理学者而言,挑战就是找到彼得·F·德鲁克说得还不够好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响应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求,先用"社会管理组织"对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进行定名;然后于近年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管理、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两个视角综述了社会管理组织发展的研究现况;最后指出我国社会管理组织复杂的发展态势决定了需要创新研究方法,即引入自组织理论视角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书讯     
《商》2012,(1):96-9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美]德鲁克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  相似文献   

6.
一生写过39本书的德鲁克似乎拥有永生的特权。据说他在九十高龄仍然能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源于他对莎士比亚的热爱,这或多或少解释了德鲁克为什么将管理视为一种“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和“人文艺术”(liberalarts),这也是德鲁克对于管理的认知和理解超出很多管理学者的地方。随着德鲁克的辞世,管理学界寂寞了许多。而对我们来说,读一读他的最后一本著作《二十一世纪管理的挑战》是很合时宜的。老实说,这本书新意不多,多是对德鲁克终生思想的简短回顾,而这正好  相似文献   

7.
知识工作者及知识型组织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在他晚年撰写的论著中涉及了在知识型组织中的管理问题。就德鲁克关于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型组织的管理的部分论述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8.
随着组织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社会资本理论提供了关于组织能力分析的有用思路.企业社会资本为动员和利用企业内外的资源、弥补正式制度缺失、组织知识创造提供了便利.本文从上述方面论述说明企业社会资本对促进企业组织生存和发展能力提高的贡献,并提出其对现代中国企业组织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创业组织是一种混合性组织,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双重价值。在社会创业实践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把社会创业组织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从双重价值的视角分析了社会创业组织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及其内涵,围绕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和经营系统这三个商业模式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提出社会创业组织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和策略,以期为政府部门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关学者深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3):69-70
现代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关系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关系亿万劳动力就业,职业教育服务是一项不能轻视的公共教育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都为社会组织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服务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通过实施社会组织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服务,可以使政府公共服务、市场调节以及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动力互相叠加,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虽然现在多地都已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依旧还存在许多问题。"壹基金"是社会组织群体中的典型,本文以"壹基金"为例,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进行分析,并对双重管理体制的变革进行再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6)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管理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很多学者都选择其作为研究课题。当前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人们从社会政策和社会组织方面展开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政策的实现需要依赖有效的社会管理,除了政府部门之外,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开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实现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目标。在本文中,笔者从当前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入手,运用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对其展开分析,并提出在多层面构建社会管理体制的具体策略,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要界定李志刚的身份是件困难的事。他现任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理事长、光华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同时是香港政府监狱事务顾问、全球最大的监狱组织"国际监狱团体(prison fellowship international)"的唯一中国人董事;他拥有自己的公司,并在国内建立了多个推动司法改革的研究院:他还是香港2002年"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曾任多家上市和跨国公司的香港、国内和亚太区业务总监,专业工作涉足能源、环保,化工,气体、金融投资等多个行业。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工作经验"跨行业、跨文化和跨地区"。  相似文献   

14.
书讯     
《品牌》2005,(12):79-79
<正> 《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本书是已故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1999年的作品。本书探讨的是在旧管理失灵的巨变时代,人类面临着社会、人口结构与经济上的各种新现实,必须透过管理,才能成功迎接未来挑战。德鲁克强调说,这是一本谈"管理"而不只是"企业管理"的书,因为未来的挑战对于大学、医院、教会、军队甚至政府机构等非企业性组织来说,冲击可能会更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组织管理理论视角并以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甚至贫困地区的乡村为主要参照,就新型乡村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建设,与"乡村振兴:培育新型乡村社会组织"一文进行了基本理论、组织与职能及治理力量等三方面进行了商榷,提出了差异性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16.
《商业文化》2006,(5):95-95
本丛书由日本的Atsuo Ueda先生选编,丛书由德鲁克先生亲自认定其内容并作序,由《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3本书构成。这三本书因为汇集了德鲁克先生所有书著中的精华,所以在日本一度成为管理类畅销书。  相似文献   

17.
德鲁克是较早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学大师.本文对德鲁克多年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明确企业必须承担造成社会影响的消极责任,而是否承担积极责任可由企业自由选择,希望能为中国企业指明践行社会责任之路.  相似文献   

18.
谢雷雷 《商》2012,(17):160-16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不断凸显。然而与社会组织发展迅猛不匹配的是我国社会组织管理的滞后,这大大的制约了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在分析目前社会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社会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出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9.
苗婷婷  徐鑫 《商业科技》2008,(23):55-55
德鲁克是较早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学大师。本文对德鲁克多年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明确企业必须承担造成社会影响的消极责任,而是否承担积极责任可由企业自由选择,希望能为中国企业指明践行社会责任之路。  相似文献   

20.
《商》2015,(4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两个总目标间具有深刻内在联系。建设法治国家,不仅需要政府依法行政,而且需要社会治理法治化。妇联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广泛的社会属性,应当在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化组织优势为治理优势,发挥妇联在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妇女工作社会化转型,担当党和政府联系女性社会组织和广大妇女参与社会治理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