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为应对危机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实施了一系列以基础设施投入和重大项目建设为主的经济刺激政策,目前效果已经显现,许多经济数据都显示出宏观经济回暖的迹象。但与此同时也伴生了一些问题,上半年新增信贷创下天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充裕的流动性为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因此,在投资拉动经济的同时,也开始逐步向消费拉动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几乎靠"增量"来刺激增长,但事实证明,由于存在大量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增量对于存量的调整没有太大效果,反而因为过度刺激带来了一系列风险隐患和政策后遗症。在此大背景下,中国新一届政府将未来政策重心指向"存量"。2013年7月5日,中国国务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后,受零利率下限的约束,发达国家传统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各国央行纷纷转向非传统货币政策。这些措施最初是为应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但很快扩展到通货膨胀目标、刺激实体经济、抑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本文试图对量化宽松政策的主流研究视角进行分析,勾勒出研究的基本轨迹,并结合各国量化宽松政策实际操作提出反思,以其对未来研究和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7年7、8月开始,美国大规模爆发次贷危机并愈演愈烈,不断波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席卷世界,引发经济危机。美国次债危机从本质上看是一个信用过度泛滥的恶果,美联储的长期低利率的经济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早已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很早就有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就提出过美国房贷的危险性,但是,美国的决策层早已经被房地产的繁荣冲昏了头脑,实行一种不对称的货币政策,即在经济萧条时,降低利率刺激经济,但在经济过热时候却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美国信用泛滥的恶果必将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上半年的流动性过剩在美国次债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了流动性不足,信用瞬间消失,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只有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寻找答案,因此,避免重蹈覆辙,深刻剖析我国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使得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财务流动性不足的危害;此后,在2009年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多数经济专家对危机前美国采用无限制的消费、无限制的负债所引起的流动性不足的财务政策纷纷持有怀疑态度。面对本次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正确认识财务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应用之一——变参数模型,时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式探究,为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流动性的正确选择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6.
2010年,我国金融业仍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势:处于深度危机中的世界经济尚未企稳,忧于流动性泛滥,各国刺激经济政策力度的可能收缩,金融市场宽幅震荡不可避免,我国去年信贷猛增导致通货膨胀压力隐现,经济结构不合理.内外需求不足,对经济平稳运行和有效增长依然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7.
2012年,将是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不平静的一年。 回顾2008年以来的危机脉络,可以看到,危机的严重程度是自中心向外围递减。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日趋复杂庞大,金融资产占GDP比重越高的经济体受危机的影响越严重、越直接。因此,危机的传导链条必然是美国一欧洲一新兴经济体,而金融危机则通过流动性影响到实体经济。2008年新兴经济体经历了一次快速的实体紧缩,但由于迅速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没有全面爆发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8.
<正>2007年7、8月开始,美国大规模爆发次贷危机并愈演愈烈,不断波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席卷世界,引发经济危机。美国次债危机从本质上看是一个信用过度泛滥的恶果,美联储的长期低利率的经济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早已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很早就有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就提出过美国房贷的危险性,但是,美国的决策层早已经被房地产的繁荣冲昏了头脑,实行一种不对称的货币政策,即在经济萧条时,降低利率刺激经济,但在经济过热时候却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美国信用泛滥的恶果必将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上半年的流动性过剩在美国次债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了流动性不足,信用瞬间消失,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只有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寻找答案,因此,避免重蹈覆辙,深刻剖析我国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2010年金融工作:均衡信贷、调整结构、预防通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金融业仍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势:处于深度危机中的世界经济尚未企稳,忧于流动性泛滥,各国刺激经济政策力度的可能收缩,金融市场宽幅震荡不可避免;我国去年信贷猛增导致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为全球持有,但其发行量由美国独家掌握,这一方面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垄断利润,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美国经济的畸形发展,同时埋下了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金融投机盛行的隐患,这些隐患一旦突破平衡点,必然造成美国经济金融剧烈波动,进而引发全球危机乃至经济衰退。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金融危机,必须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09:房地产业的功与过——以直辖市天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功过?谁人曾与全面评说?过去一年,在举国上下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波及影响,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中国房地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充裕的货币流动性与强劲的刺激政策所驱动的房地产业超常发展,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社会空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动荡正在逐步衰减,欧美国家广泛采取了经济刺激计划和货币政策的定量宽松操作,这使得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明显好转。但在实体经济真正吸收到上述利好、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有实质性改善之前,货币宽松首先刺激的是全球资产价格的回升,而不是实体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13.
2009年的政策侧重于短期刺激,2010年的政策应更重视经济的中长期良性增长,这种政策的转换既有紧迫性,又具备了一定的基础。2010年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对危机时的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也需要应对改革产生的各种冲击和国际经济、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还需要呵护经济内在的复苏动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支持等,在多目标的权衡中,宏观调控需要大智慧。政策转换的核心在于改革,需要在发展、稳定中实质推进。  相似文献   

14.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针对金融市场遭受的冲击,采取多种手段出手救市,对刺激经济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救市时机把握不同,措施选择不同,效果也各异。其中,各国竞相释放流动性的救市政策,由于不是把扩张的流动性用于救助社会就业和注入实体经济,而是用于弥补金融机构亏损和让金融家们兑现出局,这对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没有多少建设性意义,并且加深了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削弱了社会对银行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李江 《证券导刊》2010,(10):52-54
在经济复苏逐步加快、刺激政策逐步退出的当下,市场对加息的预期较为一致。而3月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两会期间政府的表态,又让我们看到市场对加息的看法出现了一些分化。我们以为,经济已然企稳,流动性泛滥带来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政府债券规模和流动性的双重视角,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二者对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变量的影响。研究显示:政府债券规模的增加促进了投资,刺激了产出和劳动供给,但过度扩张对实体经济也带来"挤占投资"和物价上升、消费下降等负面效应,同时通过债券作为金融资产的特性向金融部门蔓延并形成金融风险集聚;政府债券流动性增强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资,促进了物价稳定,但也存在"挤占消费"和引起经济波动等负面效应;而政府债券流动性的提升有利于缓释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益,但流动性过高也会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集聚。本文从促进政府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同发展、总量和结构合理匹配、政府债券与实体经济有机契合、政府债券流动性管理与金融供给侧密切衔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又一次启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购买国债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以刺激美国经济。这一政策手段的实施会造成汇率和大宗物资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新兴经济体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2013,(5):3
世界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并陷入低迷,许多经济体都试图通过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先后多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频繁通过扩大购债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欧洲中央银行长期维持较低的基准利率,并启动欧洲版量化宽松政策——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日本为应对经济不景气和长期存在的通货紧缩,长期施行"零利率"政策,向市场空投货币,促使货币竞争性贬值,改善国际贸易条件。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核心的风险。现代金融体系流动性环境的变化给商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2013年我国银行业爆发的两次"钱荒"事件充分暴露出银行业结构性变化所积累的流动性风险隐患。本文主要从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环境的新变化出发,探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提出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1月3日,关联储又一次启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购买国债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以刺激美国经济.这一政策手段的实施会造成汇率和大宗物资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新兴经济体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