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国有顺昌埔上林场4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林分解析资料和当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分析了4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主林木在各龄级的动态收益。采用了土地期望价、净现值、指率等经济指标对其收益进行了分析 ,为合理确定马尾松的采伐时间及营林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山东省平原地区,从1976年开始营造速生丰产林,据统计,到1982年底,平均每亩年生长量1立方米以上的杨树、泡桐速生丰产林面积约为40万亩。临沂地区发展较快,达到17万亩。全区计划今后五年发展到120万亩。聊城、德州等地区也作出了在沙碱地上发展速生丰产林的规划。那么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效果如何呢?我们曾在一些点上对此进行了调查,现根据调查结果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 马尾松针叶中含有松节油、二戍烯等成份,具有很强的杀虫灭菌作用,可以用来防治多种鱼病。 一、用于预防和消毒灭菌。每667m~2水面 相似文献
5.
6.
7.
人工林经济效果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人工林建设为背景,用贴现手段对人工林直接和间接经济效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指标由分析指标和主体指标组成,分析指标由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四个方面组成,它是评价的基础;主体指标分成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它是评价的核心。直接经济效果包括生产指标和投资指标;间接经济效果包括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研究以安徽国家造林项目为例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8.
<正> 森林是一个多功能系统。只有把森林经营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据以寻找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最佳耦合,才能促进林业更好地发展。本文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经济分析宗旨在于提供一个生态经济最佳耦合模型,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实践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优良家系人工造林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项目投资的财务效益评估方法,对马尾松优良家系营造的人工林与普通商品种、初级种子园混系种营造的人工林,以及不同优良家系采脂与未采脂林分、间伐与未间伐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采用优良家系造林比普通商品种在单位面积蓄积量上提高17.3~97.4%,出材量提高10.1~91.0%,木材产值增加3346.25元.hm-2,木材年均产值增加555.30元.hm-2;优良家系采脂林的净收益、净现值(NPV)分别为85759.96元.hm-2和972.56元.hm-2,比普通商品种采脂林分高46%和123%,通过采脂能有效地提高人工林分单位面积产值和净收益值,缩短投资成本的回收期,不论是优良家系还是普通商品种均提前了2~2.5a。另外,优良家系人工林分间伐效果明显,其净收益和净现值上是未间伐林分的0.6~2.4倍和6.1~22.4倍。 相似文献
10.
11.
12.
湖北省农地非农化水平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好城市发展和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问题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文从分析农地非农化的机制与方式入手,通过对湖北省1978~2003年的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对湖北省的农地非农化率进行了预测,并针对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人工林栽培最优密度决策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平衡为基本原则,对人工林栽培最优密度决策进行经济分析。运用密度—收益关系曲线、树木价格—规格关系曲线、折现率—轮伐期—收益关系,以及各种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成本、折现率、价格等经济因素对初植密度、间伐次数与强度、间伐方式、间伐时间等密度决策的作用与影响规律。进而分析初植密度、间伐密度与轮伐期之间的关系。引入低密度种植、少次数与弱度间伐、延长间伐、上层间伐等带有经济色彩的密度决策概念,从而得出密度决策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经济市场化大小的经验评估,并考察了区域经济市场化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2002~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经济市场化进行测度,并具体考察湖北省在31个省市中的排名情况,找出湖北省与前四的省市间的差别。应用湖北省200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全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找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变量,并具体考察这些变量在湖北省与其他前四的省市间的差别。并对经济增长与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以找出哪些变量是真正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目前以密植、短伐、速生、高产、优质、纤维得率高为宗旨的纯林经营马尾松造纸工业专用林主要生产技术措施所存在的各种负面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对湖北省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对湖北省的耕地面积进行潜力分析和预测,并得出如下结论:湖北省耕地远景全部供给潜力是544.18万hm^2,2010年时的实际供给潜力约为476.06万hm^2;在湖北省2010年外调粮食300万t的前提条件下,湖北省2010年的耕地需求总量应为508.33万hm^2,超过2002年482.53万hm^2的耕地面积现状;相较于2010年当时的供给潜力而言,其缺口可达32.27万hm^2;2010年时若湖北省只满足自身粮食供给不再外调粮食,则其耕地需求量应为473.14万hm^2,耕地面积供需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县域经济近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财政收入水平低、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究其原因,突出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和农业脱节、金融发展滞后和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建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