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蔡冲 《中国市场》2011,(5):138-138,144
本文从民事诉讼的目的及民事诉讼原则的角度出发,分析诉讼担当及任意诉讼担当的制度目的和其存在的价值。并在对任意诉讼担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限制"纯粹任意诉讼担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股东代表诉讼判决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包括向公司与其他股东二者的扩张。长期以来原告股东与公司的关系存在诉讼代理与诉讼担当之争,综合立法现状、制度渊源与改革成本等因素的考量,原告股东与公司的关系应定性为法定诉讼担当,从而为判决既判力向公司扩张提供正当理论支撑。但受制于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形骸化,对原告股东起诉的正当性审查无从实现,公司与其他股东对于诉讼的获悉存在信息壁垒,由此应当通过诉讼告知程序为公司或其他股东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进入诉讼开辟通路。同时借由不起诉理由书与统一案件受理费等程序构建,作为其他股东进入诉讼的激励机制,进而为既判力的扩张提供有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诉讼机制对解决纠纷、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人民法院要从诉讼机制出发,以深化司法改革为手段,坚持便于公众诉讼的价值目标,进一步完善诉讼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诉讼机制对解决纠纷、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人民法院要从诉讼机制出发,以深化司法改革为手段,坚持便于公众诉讼的价值目标,进一步完善诉讼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晓彬  张翀 《消费导刊》2009,(12):154-154
股东在多大范围内享有诉讼权利,一直以来是未有定论的问题。本文在对新公司法法条进行梳理分类的基础上,以公司法与侵权法的关系的角度来对股东诉讼权利范围加以界定,力求对相关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杨艳霞 《致富时代》2011,(3):207-207
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的保护在我国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在最近发生的赵作海案件中,我国司法系统的侦查人员因为不重视犯罪嫌疑人(赵作海)的诉讼权利的保护,对其刑训逼供,驱打成招,使赵作海案成为了一大冤案,此案在社会上发生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民众对司法系统的信赖度。该文指出想要重新确立民众对我国司法环境的信任,应加大力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首先要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立法,而比立法更须要重视的就是这些法律能得以遵守。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权益对公益诉讼的呼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颜运秋 《消费经济》2004,20(5):52-55
我国传统消费者诉讼暴露出诉讼主体制度不健全、诉讼效益不经济和举证责任不均衡等问题,导致司法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收效甚微。我们有必要遵循公平与效益的法治理念,把握消费纠纷的公益属性,领会消费者权利的法律属性,对传统诉讼中的原告资格、诉讼费用、举证责任和诉讼激约机制等进行适当变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消费者权益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法治思想不仅是我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且体现出法治与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完全契合。在法治的理性传统与正义追求宏观指引下,法律制度、法律程序的微观化才是法治体系中权利义务得以具体落实的法律参照。在法治、司法与诉讼的层层深入中,理性的传承不可忽视,正义的追求越发具体,诉讼正义的实现将依托于具体案件和具体权利而成为法治在司法领域的皈依。  相似文献   

9.
张舫  肖仕刚 《商场现代化》2008,(13):272-273
本文为使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司法实务中更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设定、原告在诉讼中权利和责任、公司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被告中"他人"等问题尝试作了一些有益、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宇 《现代商贸工业》2022,(17):166-168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原告主体资格制度。目前我国司法实践鼓励且规范各类主体依法提起环境民事诉讼,但由于立法的发展不完善,所以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主体范围过于狭窄,有关组织不好界定,法条可操作性不强。应通过法律条文明确地赋予自然人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资格,使其在权利受到侵害之时,有法可依。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赋予了某些社会组织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但是门槛设定过高,从而使得能够符合条件的组织数量很少。因此可以赋予社会组织多种参与方式,使得社会组织不拘泥于诉讼一种方式,就可以更容易维护自己的权利。目前法条规定较为模糊,应在内容上尽量做到清晰明了,使其在司法实践中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个体之“人”在社会生活之中,必持有某种心理而处置自己的行为。但是在审判实践之中,当事人持有平和、理性的诉讼心理确颇为少见,反而是当亨人在诉讼过程中体现出多种失衡、不当的心理状态。在诉讼心理学上,均被认定不良诉讼心理。何谓不良诉讼心理,诚如鲁千晓先生对此概念的明确,“不良诉讼心理应是指诉讼主体在诉讼中产生的一切消极的不利于公正、快捷审判和有效维护合法实体权益和诉讼权利的心理状态和反应,包括认知错误、态度偏见、行为盲目、情感仇恨等引起心理不适、障碍和疾病。”审判机关在现今的司法语境之下,并非单纯追求结果的公正,亦追求纠纷的平息。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就是追求当事人内心平衡的回复。所以,针对当亨人的不良诉讼心理在审判中之调适,必是司法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直至目前,关于诉讼信托和诉讼担当的关系,在法学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一种观点认为,诉讼担当就是诉讼信托,两者为同义语.也有观点认为,诉讼信托与诉讼担当是完全不同的制度,两者并非同义概念.要厘清两者关系,有必要在对信托的含义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再对诉讼信托和诉讼担当的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是为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从公益诉讼的内涵,我国公益诉讼的现状以及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等方面来进行阐述。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势必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4.
因诉讼成本高、审理周期长、诉讼结果不确定等原因,当事人常因经济压力及诉讼风险而放弃起诉。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作用有限的情况下,当事人如何转嫁诉讼成本、降低诉讼风险,从而实现权利救济,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域外的第三方资助诉讼制度,近年来我国多家商业机构开始尝试商业第三方资助诉讼模式实践,通过为当事人先行垫付相关诉讼费用等方式,解决当事人"诉讼贵"等问题,但其具体实施路径以及配套监管措施等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无统一规范。鉴此,我国在第三方资助诉讼的具体应用中应当采取审慎态度,并借鉴域外的实践和监管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的规范和引领,使其既能为当事人实现诉权提供切实的帮助,又能避免该行业产生"野蛮生长"的乱象。  相似文献   

15.
刘晔 《商场现代化》2010,(21):163-164
股东诉讼制度是一种已经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用以规范公司法律关系的有效制度。对于公司治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监督公司经营、实现股东权利的司法救济方式,股东诉讼可以制衡"资本多数决"的滥用,制衡"内部人控制",化解公司僵局。本文通过对股东诉讼制度的分析和探讨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里,经常会发生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事件.特别以消费者受到小额的侵害最为常见.我国消费者面对此类问题通常不选择诉讼解决方式,主要原因是诉讼的解决不经济.为使消费者能够接近司法,有效预防和制止不法侵害,笔者建议在我国建立小额诉讼程序并完善群体诉讼机制,使消费者易于获得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7.
刘海洋 《致富时代》2011,(12):179-179
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颇具争议的现实性话题,在当今社会之中,诉讼爆炸现象的凸显,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其自身制度结构相对薄弱,为保护公共权利,维护公法的权威性,避免由于“恶意诉讼”而造成国家司法审判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应当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必要性作为切入点,以完整的思路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股东表决权作为股东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它是股东干预公司经营决策及平衡公司各方利益的有效手段。股东表决权诉讼则是因公司剥夺或限制某一股东或某一类股东表决权,或对其它股东表决权行使的效力争议而提起的诉讼。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股东表决权诉讼对于保障股东表决权实现,维护公司利益平衡,促进公司治理提供了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9.
陶眉恩 《商业科技》2014,(21):268-268
股东代表诉讼是在公司法中常常得以运用的一项救济权利,具体就是指当公司的合法和正当利益被直接或者间接损害时,公司的中小股东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处理这个制度时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程序上和实体上的问题。笔者在文中将分析我国司法遇到这类诉讼案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这项制度的改进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益诉讼是一种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进步的诉讼.司法实践中,公民个人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时有发生,由于现有民事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公益诉讼与传统民事诉讼理念的冲突,现实生活中大量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不被受理,公益诉讼缺乏理论上的有力支持,造成公民个人不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给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渗入了众多不和谐的音符.对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应将目光聚集在群体的、长远的公众利益之上,让公民个人成为维护公益诉讼的中坚力量,赋予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以弥补传统民事诉讼法关于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缺陷,实现公平和公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