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对于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错位的问题,已经逐渐达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人民币汇率确实存在低估,具有升值的必要性.当前,我们面对的问题变得进一步细化,不再是定性的讨论升值与否,而是要定量的提出人民币升值的最优路径.本文根据汇率变化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运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求解出了人民币汇率复位的最优策略.指出通过权衡结构调整对于经济的破坏和投机资本流动对于货币政策的束缚,最优路径应当是指数衰减形式的先大幅后小幅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的路径及其经济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以来,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关于人民币究竟应该采取渐进式升值方式还是一步到位升值方式的路径选择问题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2005年汇改以后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以及相关因素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升值的经济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人民币升值路径进行比较,得出了人民币升值必须坚持渐进式升值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中美汇率之争的三个核心问题是:第一,中国应该采用何种汇率制度?在这一问题上,美国政府提出了"浮动汇率制最优论"的伪命题,这一观点显然违背了经济学的常识。第二,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中国贸易顺差是起因于低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还是起因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如果是前者,那么美国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如何影响中美经济?本论文强调其长期影响要明显大于短期影响。就长期影响而言,人民币过度升值会缩短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
由双顺差和生产率相对提升导致的升值压力确实存在,但当前已减轻;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美国等国出于经济或政治意图进行的外部施压,但各国施压人民币的目的和策略存在差异。中国必须认清升值压力的本质,继续坚持"自主性"掌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路径,必要时可实施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国内外舆论对于人民币是否升值众说纷纭,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时至今日尚未尘埃落定:中国的汇率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民币币值是否被低估?低估多少?中国的汇率制度调整应选择哪种策略?不同的调整方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何释放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目前是到了升值的时机还是继续等待?中国的外汇储备应保持什么样的水平?其它国家及地区的汇率调整能给中国的汇率改革以什么样的启示?———本刊编辑部组织了国内经济学界的有关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名义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及其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评析当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取向的争论及其依据,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应当依据均衡汇率的变动进行调整。通过改进Edwards(1989)的模型,本文建立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发现实际汇率存在一条均衡路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波动能够引起均衡汇率的变动。然后结合中国的数据利用汇率的误差修正模型估算了均衡汇率,结论是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低估。在当前升值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出于外汇制度改革的战略性考虑,应适当的让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文章以人民币升值背景为开端,通过剖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各层面的影响,总结出我国政府应对的策略,并就此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也谈人民币升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汇率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对外经济变量,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执行着价格转换功能。中国已正式成为WTO一员,经济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最近几年,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目前人民币升值超过17%,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并非有利无弊,而且日元的升值也提供了前车之鉴,应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策略应放在对外宣传上,尽可能避免贸易战、放宽外汇管制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的原因是一个与国际间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相糅合的问题。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主要依据在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巨额外汇储备等。  相似文献   

10.
逯梦寒 《特区经济》2014,(2):127-128
自2002年末以来,国际流行的人民币升值"陷阱论"正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呼吁人民币亟需升值,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应作何选择?中国货币当局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并就汇率制度进行怎样的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笔者认为,对于人民币是否升值的取舍,不应该只看到其表面上的利益和好处,而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因此通过本文分析论述,笔者认为,当前经济的状况下,人民币汇率宜保持稳定,人民币升值就当前经济形势来讲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1.
【瑞士联合银行2月15日】结构性因素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日前,瑞银亚洲汇率策略小组上调了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值。瑞银此前的预期是2007年人民币将对美元升值4%,新的预期则是至少升值6%。而即使是新预期,也有可能过于保守。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Pesaran边限协整检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升值背景下人民币汇率、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时变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FDI与经济增长在样本期内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升值和经济增长均对FDI的流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与FDI的流入对人民币汇率的反馈机制并不存在,FDI流入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表现出强烈的以"投机套利"为主要目的的"本土特征"模式。且同期的向量误差修正分析同样表明,人民币汇率和经济增长能够有效促进FDI流入,而经济增长和FDI流入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反馈机制依然不存在。这意味着政府当局在保持经济适度规模增长的同时,尤其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制定适当的政策保持汇率稳定,以避免人民币升值过快而导致外资迅速流入进行投机套利活动。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良 《西部论丛》2007,(3):48-49
自2005年“7·21”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接近6%。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中日益走强是必然趋势。对待人民币问题不能简单地看其升降,而应从战略高度,努力把握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新机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人民币升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调节手段,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自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升值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的方面,但其“弊”是更为主要的。如何制定和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压力,应成为我国加以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汇率改革两千多年来,我国的人民币一直处于持续升值状态。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说,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各个方面的经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尤其是对于以国际业务为主的进出口企业来说,影响甚大。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几点主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2005年7月21日建立起由市场力量对汇率进行定价的新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此后在国内外投资者普遍对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呈现持续升值的趋势。由于制鞋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和低附加值的特征.国外替代市场多,企业多采取价格竞争策略。毋庸置疑,人民币升值将会抹平中国鞋业出口的利润。  相似文献   

17.
王雪峰 《魅力中国》2013,(22):86-86
虽然人民币在不断升值.但这并不能达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期望。中关之间曾为此或明或暗地展开过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货币战争。本文在对人民币汇改的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剖析了人民币大幅升值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当前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调节手段,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自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升值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的方面,但其"弊"是更为主要的.如何制定和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压力,应成为我国加以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7月的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关元迄今已经升值了20%,但是前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出现连续四日跌停,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向的种种思考。笔者认为,人民币连续大幅升值后,在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人民币适当贬值是正常反映,应正确理解人民币适度贬值。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然后考察了人民币汇率的现状,认为人民币在汇率制度改革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压力,并从经济基本面、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和外部因素等四方面对分析升值压力成因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得出人民币升值压力分近期升值压力和长期升值趋势的结论;进而提出纾缓人民币近期升值压力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