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与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德宁  侯伟丽  周立 《经济地理》2002,22(3):277-280
随着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阻碍生产素流动的控制壁垒和自然壁垒明显减少,产业空间区位选择的灵活性大在增强,产业布局将出现分散与聚集共存的趋势,那些以创新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形成有规律的集群,大城市中心区也将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总部以及银行,保险,管理咨询等生产才高度集中的地区,成为协调全国仍至全球生产的信息和服务中心,根据产业空间演变化的新趋势和我国城市产业布局的现状,作者提出了我国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胡志刚 《经济与管理》2010,24(10):10-13,18
进入壁垒是新厂商进入特定产业(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它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传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进入壁垒一般基于厂商的非对称优势壁垒(如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或制度性壁垒(如政策、法律等)。但是,在高度市场化和宏观产业政策一定的条件下,非对称优势和制度性因素都无法真正成为阻碍厂商进入的壁垒。在消费者选择条件下,由品牌构筑起的进入壁垒将成为厂商竞争最重要的壁垒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是若干不同规模的都市圈在实现产业布局和功能整合下形成的空间交互与叠加的经济区域。城市群产业升级主要受制于要素禀赋、结构及资本积累等方面,需要从要素投入、产业布局、空间异质性等多重维度进行考察。基于经济权重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城市竞争力、人力资本、资本存量等因素对其产业升级均有显著的影响,影响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特征,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建议中原城市群在产业布局方面重点关注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间接效应作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在城市群层面进行分工,构建城市群层面的价值链和价值网络,进而探索出一种精明、紧凑、和谐发展的内陆型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森  蒲勇健 《财经科学》2012,(2):103-110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惟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在中国各个区域发展版图中,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最重要的是在于能否合理地重组其现有的空间经济结构。从产业演替的历史进程看,空间经济结构重组的一大主要动力是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近来,随着成渝经济区产业布局规划的出台,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建立合理的模型,并结合川渝两地的实际情况,对川渝产业布局规划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骨骼,合理的产业结构与布局可以实现资源在产业间以及空间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产业人才培养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保障。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本文从黑龙江省产业布局与产业人才现状分析和黑龙江省产业布局与产业人才发展改革途径两部分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工业化围绕着制造业的发展,实现资源与人口在地理区域的集聚,催生和促进了城市化.制造业获得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延伸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进而增加其产业增加值.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化伴随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而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使得产业布局摆脱以往工业化时期对空间距离的限制,也使企业远距离获得资源与服务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服务业产业化又促进产业在空间上的扩散,使产业布局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范围分布与协调,使单一的城市化转向城市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布局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区域产业布局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本文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简称关天经济区),着重分析了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区域产业布局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产业布局的点状线性特征明显,集约化程度低;开发区布局及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的双重错位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城市群结构体系不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安排缺失等。提出了从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城市、完善城市群结构、构建区域合作制度安排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及产业布局优化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各经济区尤其是跨省的经济区产业发展及布局优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前者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组合状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代表了产业发展方向;后者是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代表了地域发展框架,这两个问题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是桃山区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经济发展立体框架,实现经济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经济下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换个角度来说,进入壁垒也就是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进入壁垒大小反映了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大小。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必要资本、沉没费用、产品差别、技术优势等。由于知识经济有着一系列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征,所以在知识经济下,影响和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规模经济壁垒。在工业经济中,生产具有大批量、标准化、少品种的特点,因此规…  相似文献   

10.
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旅游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旅游产业布局相关性研究 市域经济是以市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市域规划,强化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强调大市范围内的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经济。旅游产业是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市域旅游产业布局有利于各类旅游资源要素与市场空间接触距离最小化,达到与市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最佳结合。两者既是主与从的关系,又是互为依托,互补发展的关系,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型饭店行业发展壁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我国旅游需求结构,大众化旅游消费成为市场主体,与之相适应,我国饭店行业将步入一个以经济型饭店为主的产业时代。本文分析了经济型饭店发展的理论背景与产业特征,立足于行业发展现状,探究我国经济型饭店行业在观念、体制、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品牌、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发展壁垒,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君华  彭玉兰 《经济评论》2007,144(2):146-152
产业布局与空间经济理论伴随着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产生而发展。在每一个分支学科(如: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节点上,都可以找到空间经济学中某一特定研究线索的理论渊源。通过对产业布局与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在相当程度上,新经济地理和城市经济学正是由于吸收和发展了早期经济学分支学科关于空间问题的讨论而发展起来的,而它的“软肋”所在也是由于忽视了早期学者的一些真知灼见。新经济地理学存在两大缺陷:其一是分工外生给定,因而不可能发生企业内部或产业内部的垂直分离现象;其二是对产业区内部的市场结构和分工结构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产业布局优化需要考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规划的经济积累水平、产业发展动力和产业带动能力.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综合评价各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的评价体系,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对影响产业布局合理化程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产业布局的合理化程度差异较大,产业布局合理化的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现阶段产业布局的积累水平和产业发展动力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云南省的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而产业带动能力未能较好实现和反应在产业布局规划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文  李文兴 《生产力研究》2012,(5):168-169,210
文章对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煤炭产业集中度受到历史、政策、企业竞争力、市场需求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文中建立了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与市场进入壁垒、初期产业集中度、产业经济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市场进入壁垒和初期产业集中度与当期煤炭产业集中度显著正相关,产业经济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1.进入壁垒过高。产业集中度越高,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价格就越高于自由均衡价格,厂商所获得的超额垄断利润就越高,进入壁垒也就越高。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讲,进入壁垒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经济壁垒和政治壁垒。经济壁垒又可以分为绝对成本、技术屏障和规模经济。由于汽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主导的区域产业空间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兴平 《经济地理》2003,23(3):299-303,307
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从分析其具体的产业布局特点人手,研究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密集区域的产业发展新趋势与空间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提出了引导该类区域产业空间整合的主要模式与具体对策,并延伸分析了几种典型的乡镇企业主导的产业空间对区域城乡空间的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爱萍 《技术经济》2022,41(12):134-143
全国多个城市将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枢纽连接后进行产业布局,发挥空铁枢纽对城市经济外部性的作用。空铁枢纽是机场与高铁站联通而形成的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了交通出行效率,交通运输价值显著。空铁枢纽在促进城市产业发展过程中外部性显著,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集聚持续增强,促进人口集中、知识经济产业集聚、城市经济增长加速繁荣。基于上海虹桥案例研究发现,空铁枢纽在机场和高铁各自产业圈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半径3.5千米的时空经济范围,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与虹桥商务区形成联动,进而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政府应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合理定位城市能级,重视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带动作用,促进空铁枢纽外部性的内部化成功。  相似文献   

18.
市场机制在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要素空间配置、企业区位选择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区域经济的整合中一些基础性的建设是前提,如基础设施的联动化、制度统一化等,这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协调区域内部各利益主体,对市场机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补位,从而实现区域内经济的互联互通.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以及管治区域生态环境.当前需要促进区域政府合作,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壁垒,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共生共建.  相似文献   

19.
匡明 《当代经济》2007,(18):66-67
产业布局政策是为了实现现代化产业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研究产业资源在空间纬度上的配置,以及这种配置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布局是否平衡是保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平衡以及国家安全等的关键因素.布局不均衡使得地区间不但不能很好地分工协作,而且造成了地区的恶性竞争以致大量的生产设备闲置.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升其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在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如何培育并推进当地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战略关键和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