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  蒋蓝 《中国西部》2014,(11):137-137
作为"亡田者"的代称,流民或流氓一旦组织起来成为势力,就是中国社会酱缸中的"鲶鱼"。而中国历史上那种改朝换代者,往往都是那种为既存制度不容的鲶鱼——不,是收网者。  相似文献   

2.
SPAC 中小企业上市“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更多地是为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服务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资本,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是IPO、APO之后更适合国内中小企业的海外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3.
“第三条道路“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主要国家流行的一种思潮。它主要是针对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实行的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条道路由盛而衰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理国家方式。战后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西方高度重视政府的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目前欧美各主要国家执政党的政策主张 ,“第三条道路”是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更新 ,其中一些政策走向 ,尤其是在当前国际事务中以人道主义为借口 ,以强权压制主权的“干涉主义”动向 ,不仅没有进步 ,而且有所退步。但另一方面 ,“第三条道路”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所面临主要问题的变化 ,在经济、社会及政治政策方面摒弃旧的观念和思想 ,提出的一些务实性、值得认真思考的主张 ,以调整和变革寻求新的发展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祥 《魅力中国》2010,(22):20-20
社会福利制度自近代产生以来,不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而且已成为国家政府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议题。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社会福利的理论,“第三条道路”就是其中一种。“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思想是超越了“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一种理论。主张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到社会福利中来。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福利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刚起步的中国的启示有:一是我国的社会福利应从传统的政府管理型转移到公共治理型上来;二是让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分担社会福利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第三条道路”是 90年代新自由主义发展战略面临一系列挑战的情况下首先在西方提出的一种发展战略或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查韦斯“第三条道路”提出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和国际背景 ,简要介绍了该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指出这是一条经济全球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相结合、市场机制与国家作用相结合的道路 ;既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所谓“第三条道路”有区别 ,也与拉美历史上的“第三条道路”有区别。作者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尚未找到根本出路的时候 ,“第三条道路”的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保守党的失势和中左翼政党的执政,"第三条道路"作为当代西方中左翼政党的执政纲领也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西方政治理论界的一个时髦用语。但是,当代西方的"第三条道路"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就形成的,相反,它从提出到不断完善,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期与当时欧洲国家所面临的时代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是一种资本主义改良,其"管理向治理转变"的治理理论,强调合作、协调的政府与市民关系,为欧洲各国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治国思想,为解决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抗战结束,从解放战争初期到新中国诞生,经历了一个缘起、形成、发展、衰亡直至破产的历史演变进程。然而,历史上"第三条道路"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研究和分析其发展演变的过程,探寻其内在规律,对深刻认识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抑制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潮的渗透,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对"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在西方典型社会福利制度国家的特色实践作了简要总结,展现了现代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的结合图景。  相似文献   

11.
林波 《科学决策》2005,(4):43-4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的左翼政党相继上台执政,宣称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奉行一种既不同于传统左派,又不同于右翼主流的“新中左派”策略。在克林顿总统率先把其新的政治经济策略称之为“第三条道路”后,“第三条道路”便成为欧美左派政党的政治标识,博得了欧美左翼力量的广泛响应,形成为欧美国家中一种新兴的政治运动。布莱尔更是高高举起了“第三条道路”的旗帜,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中后期,服务于重新执政的需要,西欧主要国家的左翼政党纷纷反思原有施政理念。反思主要集中在,第一,放弃继续使用"民主社会主义"概念,第二,放弃"国有化"和"公有制"主张,第三,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调整后的西欧左翼政党相继实现上台执政目的。对此,我们认为,第一,西欧左翼政党走上第三条道路在思想上是向右翼政党思想的趋同,第二,从性质上说,我们尚难以对西欧左翼政党的这次调整简单地定性为前进还是倒退,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3.
出现在媒体上的“第三方数据”,通常被认为是“真实”的。然而,对第三方机构提供数据的质疑却从来没有中断。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被称作“第三新人”的一批作家先后登上日本文坛,小岛信夫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前期文学作品中,既可看到他作为“第三新人”的特点,又可读出战后派文学的味道。而实际上,不论是他被认为接近战后派文学的部队小说,还是那些“第三新人”特点鲜明的小说,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崩解性。  相似文献   

15.
江涛 《改革与战略》2012,28(1):147-149
意大利是产业集群发展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其独特的"第三意大利"模式对世界各国产业集群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产业集群概念和陕西家具业现状入手,总结了"第三意大利"模式的主要经验,进而探讨其对陕西家具业发展的启示,探索陕西家具产业集群的实现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徐胜治 《新财经》2005,(1):22-22
全流通意味着什么?是即将破壁而出的洪水猛兽?还是挽狂澜、扶大厦的救市灵丹?在几乎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心目中,全流通的意义总是同时在这两大截然相反的轨道上飘忽不定地跃迁。这是十年股市所造就的最大难堪  相似文献   

17.
廖萌 《亚太经济》2020,(6):63-69+148
中国创造性提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不仅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路径,而且创造了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双方在东盟、非洲等区域,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和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形成联合投标、共同投资等合作模式。中日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存在技术标准对接困难"、印太战略"影响等阻力,双方应从建立长效支持促进机制、推动RCEP发展、加强供应链合作、拓展双方合作领域等方面切入,围绕高质量、高标准、可持续要求,推动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为最早实施产业政策的国家,其政策效应备受世人关注。全球性金融危机重新引发了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拯救陷入危机的企业,并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高潮。后金融危机时代上台的日本民主党政权,根据"新增长战略"提出了重振日本经济,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长期产业政策。而作为未来增长产业的前瞻性扶持政策,今后日本产业政策的重点在于创造"需求"为主、扶持"软产业"出口以及培养产业活力上。日本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对同样面临着后危机时代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借力第三方尽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刚 《环球财经》2012,(2):50-54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企业以主体身份参与国际化运营,到海外开展投资、兼并、收购境外企业已经成为一个潮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投资界、研究机构、媒体呼吁中国企业应大胆走出国门,到海外购买去泡沫化资产,实现抄底的呼声更是一波高过一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