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驰 《网际商务》2014,(1):90-92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通常是企业向消费者推荐和介绍品牌,但在新媒体和新技术推动下的品牌营销,是消费者主动“拥抱”品牌,参与并定义品牌,消费者越来越期待在体验中主动接受信息,从被动接受品牌为主动获取并自发为其传播。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告》2006,(2):43-46
长期以来“养尊处优”的传统媒体在2005年或多或少地遭遇了发展的痛楚,而新兴媒体则蓬勃发展,风光无限。不知不觉中,一大批以互联网媒体和分布于各类人群聚集场所的液晶显示屏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开始蚕食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互联网日渐吸引了更多受众的“眼球”,而户外的视频媒体则无孔不入地占据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在国内备受注目,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来自中国的新传媒股也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该奖项将颁发给本年度在媒体创新与经营上具有开拓精神与卓著贡献的公司,它们在推动新媒体发展上引领新兴媒体的发展新潮流,并具有为业界所称道的成就,经过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评选委员会的懊重评选,下列公司及其产品被列入“2005中国广告媒体运营创新榜”。  相似文献   

3.
短信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9,(12):148-149
合力联盟正式成立 10月29日,“联合的力量——云贵川渝桂‘合力联盟’成立盛典”在广西南宁荔园山庄举行。这是中国电视广告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它标志着由云南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五家优势电视媒体强强联手组成的“合力联盟”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4.
《商》2016,(13)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对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优势对现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由以前的报纸、杂志、电视变成现在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接触频率时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的环境下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情况,以及基于此的手机产品的整合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于欣冉 《中国报业》2023,(13):60-61
新媒体的应用推动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发展,也成就了新媒体的进一步繁荣。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爆款”,离不开融媒体思维。本文以青岛媒体打造气象奇观“海浩”传播为例,深入分析地方媒体打造“爆款”产品的创新模式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按照“政治参与程度和参与意愿意识的高低/政治制度化的高低=政治不稳定程度”的原理,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要素进行分析,只有努力扩宽渠道,保证高制度化的民众参与,让高参与的要求能够为高制度化的机构所吸纳,才能最终为社会管理形成减压机制,而“媒体”作为门槛最低的参与渠道,在社会管理中不可或缺。但是,在为媒体力量崛起而欢呼的同时,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过度依赖媒体管理社会,即“媒治”可能产生的种种危险。重新将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行限定在有限责任,保证媒体不充当社会情绪的搅拌棒,不越俎代庖,超越制度程序干扰司法、行政,而是在获取翔实客观信息的基础上,以舆论监督的精神力量进行引导。在媒体生态环境发生的今天,在舆论狂欢的乱象中,呼吁传统媒体归位,只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才能联手构建合理有序健康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的大时代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形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是目前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还尚不能与新媒体或者社会化媒体保持同步发展。本文针对新媒体的时代背景对我国电子商务模式的重要性,提出增强电子商务服务效率的具体策略,以期企业在新媒体、社会化媒体中增加服务消费者的水平并抓住新媒体的机遇得到更加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忠良 《国际广告》2009,(7):114-115
大众传播的时代,“高覆盖”是传统媒体价值最核心的支撑点。随着受众结构的不断细分,媒体形态进入了多元化的分众时代。以此为背景,新媒体针对不同人群的传播渠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通路。如何建立、健全一套完整而精准营销体系,将成为新媒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电视媒体是固定的,即使是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消费者也有可以选择接触的时间和空间,这让消费者有足够的时间对媒体进行关注,从而实现较高的广告到达率。但是,对于户外新媒体来说,这一切都变了。在消费者的家外活动轨迹中出现的户外新媒体,  相似文献   

10.
快速、便利、高覆盖率、高客流量的明显优势,令地铁轨道成为一座城市信息传达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上海地铁的媒体产品以形式新颖画面精美力拔头筹。今年,其媒体经营者申通德高又将全力推出了新媒体形式——电子媒体,以完善的高新技术,与其他媒体形式的巧妙搭配,“让你的广告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受到的冲击不可谓不大,“报业的寒冬”是否提前到来,新媒体热潮是否已经势不可挡?在这样一个传媒业背景下,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现在是消费者为导向的媒介市场,那么受众的选择就是一个媒体能否继续生存的条件。有人说新的网络媒体必胜,有人说传统报纸将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公共关系的进步与其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技发展为信息传播与反馈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随着以数字科技为依托的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公关人员在获得信息有效传播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媒体关系建立与维护的新挑战。本文将通过对媒体关系主体和主要途径的分析,来论述新媒体发展对公共关系中媒体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广告主新媒体征战:进入蓝海深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有勇士巴解勇敢尝试、智慧选择。才有了世人知“蟹”之美昧。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体产业的蓬勃,市场的变数呼唤出媒体种类的繁多,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不断融合、一分天下的时局下,广告主中纷纷涌动出勇于尝试新媒体广告运作的大小勇士。是谁真正吃到了“螃蟹”?新媒体征战是否意昧着更多的回报,是否让广告主在竞争上更胜一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陈刚 《广告大观》2006,(11S):22-25
精彩纷呈却又残酷的竞争中.电视媒体的地位将如何发展和改变.新媒体的发展和社会大的传播环境的改变将会对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电视媒体该如何改进自身,这是媒体、广告主、媒介购买公司.同时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的运用,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获得更多粉丝、更多点赞,而需要了解所有这些消费者行为背后,在更广泛的商业战略中,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将社交媒体作为大战略的一部分。社交媒体无疑为品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战场,成为一个与消费者互动、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的重要渠道,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大在社交媒体上的投入,将其纳入整个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据互联网广告局(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IAB)和普华永道(Pw C)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社交媒体上的广告支出增长了73%至3.96亿英镑。一  相似文献   

16.
金昌龙 《中国报业》2014,(15):69-70
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壮大,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兴媒体越来越重视。在新媒体建设中,如何发挥和强化主流媒体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增加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的交集,已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流媒体面前迫切而又现实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新闻宣传还是从媒体经营的角度,主流媒体都应该加强新媒体建设,不断强化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王欣 《中国广告》2012,(7):140-141
虚拟商店里的商品真实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一下子拉近了品牌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当你所熟悉的亚马逊送货箱变成地铁里的大立柱时,你会不会感到惊讶;当你网购时看上的单反相机神奇地出现在地铁站的展柜里,你是不是觉得你和网购的距离变得亲近了呢?这是亚马逊在北京4号线海淀黄庄站和西单站的创意发布。相对于其他交通媒体来说,地铁媒体具有客流量大、媒体资源丰富的特点,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多角度地发布和传递广告信息,亚马逊正是看上了地铁媒体的这一特性。同时,地铁媒体具有丰富的媒体形式,可以将传统户外媒体和数字媒体相结合,为亚马逊广告创意的发挥和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按语:尽管里吉斯·麦肯纳早就预言“营销将死,品牌将亡”.但在符号化消费愈演愈烈的今天.品牌依然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个媒介传播生态的变化.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品牌传播.成为广告业的重要话题。本期内容主要选取了近年来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不同新媒体.比如社群媒体.手机.网络等对品牌传播的运作、消费者品牌认知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文琴 《中国报业》2023,(19):254-256
融媒体时代,做大做强做好法治新闻,对于法治新闻报道来说,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任务。在新媒体技术持续迭代背景下,“中央厨房”式的新时代发展进程中,融媒体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跨界”运作模式,即“跨界采访”“跨界报道”,可以实现多个部门共同分享。平台可以按照受众定位、传播模式制作出多种类型新闻,将其精确传递到观众视野中。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媒体环境也日渐复杂,众多新兴媒体不断涌现,频频刺激着消费者的眼球和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