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冉丽 《金卡工程》2008,12(10):29-29
法治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针,要实现法治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要有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一个社会若失去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即便制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内化为一种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从而难以完成建立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什么样的法律才值得被信仰,怎样才能树立起公民的法律信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韦丽利 《金卡工程》2008,12(9):28-28
司法是适用法律的过程."公正与效率"即是司法实践对司法价值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法院长期追求的价值目标.[1]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律至上是法治的核心方面.笔者认为法官作为法律运用者,秉着法律至上的理念,引领着社会走在法治的最前沿.但立法上的滞后及局限和司法上人的因素,使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赋于成为必要.同时,司法自由裁量权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因此,笔者试从四方面浅谈法治之法律至上理念与司法自由裁量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珍 《金卡工程》2009,13(4):69-69
法律漏洞是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而法官的职责使其不能以法无明文规定拒绝裁判,所以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漏洞的填补就显得极为重要。而我国法官在填补法律漏洞中的表现并不乐观,于是如何发挥我国法官在法律漏洞填补中的积极性就成为我们思考之对象。  相似文献   

4.
王琳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2):91-106
由疑难案件所引发的关于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之关系的讨论,可以区分为"技术中立说"与"技术修饰说"两种立场。这两种立场都包含部分正确性:技术中立说强调法律价值的独立性和法律技术对法官道德判断的约束作用;而技术修饰说则正确地提醒我们关注法律实践的合理性。但两种学说也都存在重要缺陷:技术中立说忽视了法律技术适用上的争议性;而技术修饰说则消解了独立的法治价值的存在,使法律技术无法独立担当证立裁判结论的角色,却沦为对法官独断的道德立场的话语修饰。我们需要基于裁判何以能够拥有正当性的法哲学思考,对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之关系进行理论重构。重构之后的技术服务说不反对法官在裁判时进行道德判断,同时对法官如何进行道德判断提供了实质性的方法论指引与约束。  相似文献   

5.
高蒲 《金卡工程》2010,14(3):23-24
近年来,法律职业者越发地成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维系力量,然而当前法律职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准并不高,这直接制约着我国法律职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信仰之间存在内在和必然的联系,法律信仰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律职业道德精神,法律信仰又是培育法律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因素,二者与职业技能共同构成法律职业共同体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因此,在当今法治社会下,应促进二者在法治环境下更好地相结合,以建构高素质,精英化和威望高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并为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而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官的裁判文书说理欲实现规范化,必须重视法律论证,为每个主张与判断提供充分的理由。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表明经验法则是法官进行法律论证的重要理由。经验法则作为一种实践描述能够推动法律论证填补规范缝隙。在事实认定的论证环节,经验法则既是证明规则与证据规则的形成背景,更是事实推定的直接依据。只有妥善把握经验法则的盖然性,才能规避逆谬误与后见偏差等认知陷阱,合理借助经验法则论证三段论中的小前提。在法律适用的论证环节,经验法则是类比过程中相似点与规范效果之间相关性的判断依据。法官可以借助经验法则论证立法理由与事物本质,进而根据法律目的判断相似点的相关性。基于经验法则的法律论证既能回应当下释法说理的需求,也是法律论证理论扎根中国司法土壤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和以大规模立法为主要特征的法制建设时期,但是其中普遍存在着法律情感薄弱和法律信仰缺失的危机。借鉴伯尔曼对西方法律与宗教的历史渊源和现代社会发展中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理性分析,发掘现代法律和信仰的深层联系,从而提出在当今中国应当建立具有神圣性因素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建构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法律信仰;那么就要在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寻找途径,把中国法律源头之一的神圣性因素——“礼法道德”引入到当代的法律中去,使得我国法律在普通民众心中能够唤起民族意识和归属感,从而具有一种本民族的神圣性,为中国民众所信仰。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任祎 《金卡工程》2009,13(8):45-46
本文对公交车不当刹车致乘客受伤案进行了简要分析,由该案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出了当事人对法律适用的选择权。通过分析得出《合同法》第122条赋予了非违约方合同当事人以法律适用选择权这一结论。当事人应在其选定的责任相对应的法律体系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不能违背法律的基本精神,不能以法律规避为目的,同时选择的法律应该是可以适用于具体个案的法律。当事人的这种选择权,与法官根据案件寻找本案应适用的法律的职权并不冲突,在案件可以适用数部法律的基础上,当事人和法官选择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当然法官对于当事人的选择结果可以作出合理合法的约束。  相似文献   

9.
苏学勤 《金卡工程》2008,12(9):65-65
自由裁量权有多种解释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解释成法官对于法律条文、先例、规则、原则和标准的选择权.而法官在行使中文自由裁量权的时候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法官的个人情绪,喜好,习惯和其他社会因素比如社会道德,各种利益关系等,所以发挥法官自由裁量权有很多种利弊,但是法官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关系进行法律利益平衡发挥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因素那麽如何正确的进行利益平衡本人举出了一些进行利益平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何鑫 《金卡工程》2010,14(6):78-79
有一位西方哲人如是说: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则是皇后。可见,法官在社会的地位非常重要,使命也固然严峻。从法官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看,法官是依法对各种社会矛盾进行公正裁判的使者,  相似文献   

11.
张征宇 《金卡工程》2010,14(2):77-78
司法裁判该如何让人信服,关键问题是法官在这个裁判过程中如何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对其所认定的事实和选定的法律规则进行勾连、解释。从法律方法论中法律解释的角度分析法官到底该如何说理,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淑娟 《金卡工程》2010,14(10):86-86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法学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法理学对于法律的界定,而且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也会经常面临法律与道德的取舍,进而直接影响到审判的结果。但同时它也是一个难题,可以说自法律产生之时对这一问题就争论不休,总体上来说,有两种观点:法律以道德为基础和法律与道德是相互独立的两套行为规范。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梳理,形成对这一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认为更为合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商标的巨大竞争优势对商标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实际上,法官通过正确的法律解释,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和法律基本精神融入已有的商标法律,也可以对个案作出准确的裁判。本文以当年非常著名且影响巨大的“张小泉”商标侵权案为例,来阐述商标法适用中的法律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入世的节奏,建立健全我国国内法律的工作日趋重要,法律全球化这一问题已成为学界谈论的主流话题之一.近三四十年来中国学者对法律全球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法律全球化的发展水平究竟处于何种层面对于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法官与当事人的关系问题贯穿于整个司法活动中,法官如何对待和处理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司法审判的公正、法律威严的树立和公民对法律的信任,也影响着法治社会的建设,而在审判活动中,法官如何正视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法官自由裁量权广泛地存在于司法审判中,法官应当独立地、公正地通过对案件的审判实现利益的重新分配,表达社会正义。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其深刻的客观原因。法律在赋予司法机关权力的同时,亦对其进行约束。从立法、司法程序、法官职业道德等方面来规制与监督法官自由裁量权,有利于法官自由裁量权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我国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袁仕益 《金卡工程》2009,13(3):87-88
公司法律文化是指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为公司成员共同信仰、共同追求的对法的认知、评价、心态以及与此相应的思维模式和制度的总和。公司法律文化是文明社会民主、法治特质的积淀与气息,其对于公司的发展与超越,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公司法律文化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以期有利于公司法律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彭小芳 《金卡工程》2010,14(6):100-100
从法律自身特点、解释的本质特征、司法过程的实质等方面来看法官在法律解释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理性对待法官主观能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钱高平  叶兵卉 《金卡工程》2008,12(11):46-46
法律保留原则是行政法学上一个重要制度,旨在通过规范立法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行使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因而,法律保留原则对约束、规范行政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探讨法律保留原则更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以充分发挥该原则在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飞 《中国外资》2011,(14):180+182-180,182
<正>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工作报告中的第一部分的标题即为"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司法需求,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服务"。司法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离不开法院、法官及社会公众对法院和法官在社会及法律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