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运转状况,以1999年欧元区成立为界将欧元区财政状况划分两个阶段:在欧元启动之初,部分欧盟国家在经济指标尚不满足加入欧元区的现实下,隐瞒其真实负债水平,为日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加入欧元区后,各成员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得赤字率和债务率相继超标,对加入欧元区的最初承诺已形同虚设.在债务危机急剧恶化的背景下,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实施的全方位救助程序短期内对遏止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和维护欧元区稳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于希腊,此后不断升级和蔓延,现已波及整个欧元区国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剧烈的冲击。导致这次欧债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欧洲各国长期推行的高福利制度。高福利加重了财政负担、拖累了欧洲经济,导致了政治社会结构变故,扼杀了社会发展动力,加剧了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启示我们:要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福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管理模式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一国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产生财政赤字。支大于收的赤字状态是现实中财政收支的常见情况。赤字政策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作为一种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可以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进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但长期过高的赤字政策会增加财政的风险,会影响到经济体中国家财政的存续状态或能力,甚至会引发债务危机,导致整个经济的崩溃。债务融资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常规方法。金融危机之后,总是伴随着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2010年全球经济似有走出危机的迹象,而欧盟区国家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使情势更不明朗.对于中国而言,中央及地方政府投资、举债以及银行信贷过度膨胀等可能导致通胀和资产市场价格泡沫的担忧进一步引发关注.本文基于主权货币理论,即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一个国家,一种货币"的分析框架,认为拥有独立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主权国家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发展本国经济.欧盟各成员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各自独立的财政政策是其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源.中国实行资本管制基础上的浮动汇率制度将是改革的方向,超主权货币既不需要也不可行.中国大规模的政府赤字和银行信贷扩张并不会出现诸如欧盟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但投资和信贷,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非主权债务需要严格监管.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协调配合促进就业和地区均衡发展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货币同盟制度下,希腊面临着与货币相关的政策和指标外生性的问题,利率的外生性使得希腊享受到了“核心国家”低利率的好处,却掩盖了原本就存在的支出结构失衡的问题,带来了持续的贸易赤字和不断扩大的政府预算赤字,积累了大量的主权债务,从而引发主权债务危机。汇率的外生性使得希腊避免了汇率大幅度的贬值,缓解了债务危机的深度影响。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则使得希腊债务货币化变成了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希腊债务危机和我国地方政府负债二者的发展、现状以及成因分别展开解析.对希腊债务危机从成因角度进行细致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并以希腊债务危机为鉴,提出了我国如何治理地方债务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开始爆发,至今仍然在继续并有着向世界范围扩展的趋势。通过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一系列原因,并基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视角,对美、日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认为美、日两国由于具有欧洲国家不可匹敌的经济实力、对主权债务的可控性相对较强、两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协调能有效减轻债务负担,因而可以幸免于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纳入人民币国际地位因素,构建了一个关于财政政策独立性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分析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和财政政策两难问题,并在考虑国际货币地位的情况下,利用动态规划法对存在两难时的最优财政政策路径进行了分析,使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对考虑国际货币地位条件下合理的赤字和债务水平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的结论是,在考虑国际债券份额时,一国应尽量保持财政盈余,并将债务水平控制在65.6%以下;在考虑国际储备份额时,赤字和债务水平应分别为1.88%和61.2%。  相似文献   

9.
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债危机又一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至今未见到有好转迹象。对于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本文首先阐述了欧债危机形成的各种原因,包括急剧扩张的财政政策、缺乏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不可持续的社会结构模式、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欧元区的制度缺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投资银行与国际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然后深入分析了各种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得出结论:债务国家缺乏经济增长的内生性是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尽管经过多方援助和努力,但目前希腊债务危机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希腊政府信用仍面临考验.希腊的债主开始降低希腊政府信用度,希腊民众对政府信用已产生极度的不信任,“三驾马车”对希腊政府信用的信任也将面临全面考验.所以,希腊解决债务危机必须与解决政府信用危机同步进行.这也给世人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蔓延成为全球的经济危机,不但极大地冲击了世界经济,而且将欧洲国家累积已久的债务问题引爆。欧债危机不但会影响欧元区未来的发展进程,更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本文反思次贷危机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探究欧债危机的根源和进程,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府债务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信用形式,长期以来发挥了重要的经济调控作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此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选择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来防止危机后的经济衰退,发行政府债务成为最主要的政策手段之一,并通过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措施,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提高公共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以达到刺激经济复苏和增长的目的.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各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扩大经济增长效应的做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延迟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这次系统性的债务危机有其自身特点:外债存量庞大,爆发时间集中;蔓延速度快,欧元区为重灾区;债务重点为公共部门债务,短期负债增加;债务国集中在欧美核心发达国家;债务国债务负担过重,偿债能力减弱。造成这次债务危机的不仅有外部环境因素,还有内部经济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政府债务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信用形式,长期以来发挥了重要的经济调控作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此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选择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来防止危机后的经济衰退,发行政府债务成为最主要的政策手段之一,并通过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措施,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提高公共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以达到刺激经济复苏和增长的目的。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各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扩大经济增长效应的做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拉美国家应对债务危机的财政措施是:削减政府投资和社会支出;实行"财政分权"的财政体制改革;注重短期内的财政收支调整等.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财政因素有:"顺周期性"的财政政策;外债管理存在缺陷;公共部门积累了大量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税收比重较低;财政支出刚性较大,等等.可借鉴的经验:建立稳固、强大的国家财政;切实管好政府债务特别是主权外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结构调整,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等.  相似文献   

16.
起源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使欧元区国家陷入债务泥潭,对世界经济也将产生深刻影响.探究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根源,给我们以警示.分析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以期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三大评级机构频繁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这在某种程度上催化了危机的蔓延。通过对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分析,将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分解为由经济基本面因素决定和经济基本面以外因素决定的两部分,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受非理性成分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了欧债危机期间三大评级机构很可能过度下调了主权信用评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的蔓延,主权债务危机几乎威胁着整个欧洲。此次主权债务危机正在考验着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对欧元区稳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面临着危机的困扰,主权债务危机正慢慢侵蚀着尚未全面复苏的全球经济。为应对次贷危机,各国出台的系列救市计划,造成资金错配,由次贷危机演变成财政危机,世界陷入“经济刺激计划的陷阱”。刺激过度是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希腊债务危机为切入点,着重分析此次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机理,这对正确认识危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欧洲债务危机看欧元区的制度困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始于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拉开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序幕,欧盟诸多国家频发债务危机,并引发了世界经济的动荡。文章考察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历程,并对爆发危机的几个国家的财政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制度设计方面探讨了欧元区所面临的困境。认为虽然债务危机给欧元区带来很大的打击,但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将会依照现有路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常态下使用积极财政政策,意味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常态化.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超期服役而疲态尽显,有逐步走向稳健的需要.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L"型增长轨迹的确认,向稳健财政政策过度的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地方债置换导致的政府债务的累积,政府存款暴涨背后的政府支出低效率和由于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支出增速的上涨给财政可持续性和公共部门的稳健运行带来的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杠杆过程的推进,都要求适度稳健的财政政策.解决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问题,不能依靠常规的周期性财政政策,而是应当引入结构性赤字和长周期预算,构建符合中国制度和发展特征的多层次财政平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