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岩 《物流时代》2010,(6):88-88,90
吴晓是一个摄影发烧友,在和路雪公司里他小有名气,他说“我的爱好全公司都知道”,每次出游回来他的游记都会被同事们争相收藏。他对摄影的热情是他执著个性的一个缩影,同时一份耐心也贯穿于他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他在北宇公司任项目经理的第14个年头,年轻有为的他凭借着对工作的执著与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北宇开了许多先河。他第一个成功将别墅项目的管理类型引进北宇,第一个用四年时间跟踪一个项目,第一个一个人承担起两个管理项目,第一个荣获北宇公司的“市场开拓”奖,这诸多的“第一”奠定了他金牌物业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旺来 《企业文化》2012,(8):64-65
在传统的茶饮行业,史密斯40年里先后3次创业,取得了很大成功,他是怎么做到的?史蒂文·史密斯的整个职业生涯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茶。他是一个少见的在同一个行业内先后开创了多家公司的连续创业者,从不自满的史密斯曾经多次创办公司并将其卖掉,包括一次他将自己创办的公司以9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星巴克.  相似文献   

4.
他的公司倒闭了,他在一夜间成了穷人。 为了躲债,他们搬到了一个陌生城市。他在一家超市里做搬运工,每天早出晚归。  相似文献   

5.
袁建胜 《中国企业家》2011,(23):I0028-I0029
采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有为时,关于朗诗,他的第一个评价是:“这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型企业。”对于一个致力于民用住宅的房地产公司来讲,科技型企业的标签意味着什么?朗诗集团助理总裁王吴清楚地记得一个细节,当他加盟公司不久发现,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谢远建几乎在每一次聚会上都会感慨:我这一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在朗诗工作。他听了几次,有些不以为然:至于吗?现在,他开始对自己的同事说出同样的话,更进一步,他说:在朗诗,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个人主义者、权谋学家的企业家故事。多元化和跟随战略助他成功,但因为不专注,他的公司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当下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里,他为公司即将沦为二流感到焦虑。他提出再造搜狐,他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7.
上海《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胜出的秘诀     
刘浪 《财会月刊》2010,(1):I0013-I0013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了一家大公司,和我一同进入公司的还有小李,公司在三个月试用期后要在我和他之间选择一个人留下。  相似文献   

9.
《东方企业家》2005,(8):110-112
他姓牛,他养牛,他卖牛奶,他设立了一个公司叫蒙牛,他设立了一个基金会叫老牛,他说自己只做第二,但没有人认为他不是第一。  相似文献   

10.
张军霞 《财会月刊》2014,(10):I0014-I0014
钟梓洋大学一毕业就到上海一家服装公司上班,10年来,他从最底层的业务员干起,靠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做到现在的销售主管。他的才干不仅得到公司很多同事的认可,还得到总经理郑丰天的赏识。一个月前,郑丰天公布了一个消息:总公司准备在南京开一间分公司。  相似文献   

11.
对一个公司最重要的,不是资本,不是高管,而是在关键现场是否有能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员工。如今被奉为日本经营之圣、一手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稻盛和夫,在他年轻的时候,灾难好像一直垂青于他。  相似文献   

12.
很多传统行业都难以解决的连锁化难题,被一个风水大师成功化解。作为新加坡新天地集团的董事长,彭钟桦习惯人们称他为“彭大师”。他和他的公司提供的主要服务是命理咨询,即算命——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上市成功的风水公司。  相似文献   

13.
徐杰 《人力资源》2008,(7):38-40
A公司运营管理部的王经理最近又喜又忧,喜的是他通过了公司综合考评,在接下去的一年内职位可获得晋升;忧的是他必须在升职前从现有下属中确定一个能够胜任该部门经理职位的人接替自己,否则他便失去晋升机会。王经理知道公司有这个规定,所以平时也比较注重培养下属,其中职员小赵和小陈的表现都不错,但究竞谁更适合担任未来的经理,王经理心里还真没个谱。于是,找一个时机,王经理向公司人才继任与发展委员会的顾问严老师进行了咨询。  相似文献   

14.
2005年,让“汉森国际”的盛宇宏高兴的事有两件:一是他的公司刚度过了十岁生日;另一件就是他把公司办到了北京,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这是他和公司迈向全国化的第一步,而这一步,他整整走了十年。  相似文献   

15.
上海《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锚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长大融资     
有一次,一个民营公司的经营者说,他的公司一切都很好,就是资金流出现问题,如果有了足够资金,他的公司可以长大为一个全国经营的大公司。“现在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经营者说话的时候,表现出了十分无奈与焦急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蔡爽 《中国新时代》2013,(10):78-79
“在商业社会中,不论是一个公司或一个产业,真正好的管理者都能够洞察员工真正的需求,并把自己的需求跟他结合起来。这样公司既拥有了志愿者,又不是自以为是的人。”  相似文献   

18.
芎林 《财会月刊》2010,(7):I0028-I0028
33岁那年,他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他是公司的高管,收入高,压力大。他又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眼看着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换房换车,他心里的欲望也在不断地上升。  相似文献   

19.
他只有初中文化,但凭着一股子狠劲,他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几年的打拼,也让他积攒了近20万元的资产,亲朋邻里都夸他是一个能人。然而,一次不慎的投资,让他的公司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并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妻子离他而去,法院查封了他的公司,并将他惟一的一套住房也作了抵押。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相似文献   

20.
虽然曾天佑在杨氏第四代中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但无疑也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在他进入公司几年之后,杨氏第三代就开始考虑将第四代扶上公司核心管理层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