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声俊研究员撰文分析,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的粮食供求将会呈现“5个不会变”的趋势:全国总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粮食直接消费增长的趋势不会变;耕地面积缩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起减、且大部分是熟土良田的趋势不会变;居民食物结构不断改善、动物蛋白食品消耗量增加、粮食间接消费增长的趋势不会变;在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同时,立足国内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不会变;作为特殊重要商品的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双基础”地位不会变。这“5个不会变”构成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战略思想基础。据此,…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最后20年的中国粮食史,是一部改革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起步早、举措多、成效多。但是,中国粮食流通体制还未取得根本性突破,还急需深化改革。然而历史的教训揭示深化改革,必须以全国中长期粮食供求总趋势为出发点。从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世纪之交的粮食变化,其呈现出“五个不会变”的趋势:一是全国总人口每年增长1000多万的趋势不会变;二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缩减的趋势不会变;三是到本世纪初全国粮食总需求量5亿吨以上的趋势不会变;四是立足国内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不会变;五是粮食在国…  相似文献   

3.
邢岩 《农业经济》2005,(3):30-31
进入21世纪,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将呈现“四个不会变”的总趋势:一是全国总人口每年增长1000万左右的趋势不会变;二是全国耕地面积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缩减的趋势不会变;三是全国粮食总需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不会变;四是立足国内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不会变。因此,从整体上和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将是偏紧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4.
博览窗     
九 年代我国粮食生产展望根据粮食专家预测,90年代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供给有3个情况不会变:全国人口总量每年增加1500万人以上的情况不会变;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会变;即使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亿多吨,人均粮食400公斤左右的趋势不变。因此,有两个观念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是生产上确立跳出现有耕地小圈子,利用整个国土全方位开发农业资源的观念;二是在消费上改变单一粮食观念为现代食物观念。有鉴于此,专家提供如下建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粮食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成为了一个食物和粮食自给率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是在日前召开的“面向2030年的中国农业政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黄季规研究员所作出的论断,该问题也引起了各国与会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安全忧思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粮食生产近年内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因为有充裕的粮食库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会骤然丧失,国外质优价廉的玉米、小麦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然而福兮祸之所伏,在粮食安全的景象下,潜伏着诸种隐患。忧思一水资源堪忧水资源总量缺,全国2.8万亿立方米水,人均仅2400立方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分布不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只占全国的38%,水资源却占全国的80%以上;其他地区水资源不足全国的20%,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2%,经常是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情况虽然会有所改观,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生产近年内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因为有充裕的粮食库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会骤然丧失,国外质优价廉的玉米、小麦等纷纷登入中国市场。然而在笔者看来,福兮祸之所伏,在粮食安全的景象下,潜伏着诸种隐患。水资源堪忧。水资源总量缺,全国2.8万亿立方米水,人均仅2400立方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分布不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只占全国的38%,水资源却占全国的80%以上;其他地区水资源不足全国的20%,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2%,经常是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情况虽然会有所改观,但不可能从根…  相似文献   

8.
广饶县“粮食银行”办得好戴永昌山东省广饶县有46万人口,耕地60万亩,每年粮食总产在30万吨以上,年人均占有粮食800公斤,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农民除自食、种子和国家定购外,每年还有十几万吨粮食需出售和储存。为了缓解农民卖粮难、储粮难,广饶县...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粮食问题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而且人口增长的压力很大。全国人口已超过12亿,平均每年还增加1300万一1400万人。根据目前消费水平测算,今后每年新增人口的口粮大约需要30亿公斤以上,加上其他方面用粮的增加,每年至少要增加...  相似文献   

10.
《齐鲁粮食》2002,(12):39-39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我国粮食消费标准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研究,2010年达到小康水平,人均粮食需求量42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5.88亿吨。203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44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7.04亿吨。目前,国际市场粮食供应能力每年为2.1~2.3亿吨,未来也不会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地震对人们的心理冲击很大,经济上直接影响主要在小部分农产品价格上,但不会改变中国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的格局,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5年来,我县每年订阅《中国粮食经济》和《粮食问题研究》(以下简称“两刊”)都分别在100份以上,名列全国县级订刊前茅。订刊是为了用刊,我们坚持以粮经研究小组为单位,组织会员学刊、用刊,以提高会员和职工的政策和业务水平。近年提拔的30余名年轻的站长、厂长、经理,都是学用“两刊”积极分子和撰稿骨干。一、做好宣传,提高认识,增强“两刊”订阅的自觉性。我们利用会议、文件、到企业做工作等形式反复宣传“两刊”是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刊登全国各地和有关部门学者、专家和粮食职工研…  相似文献   

1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人民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人民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郭焕成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基本内涵是每年耕地减少与新开发。复垦耕地总量上的平衡,具体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全国要稳定现有耕地面积,保证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和食物需求与供给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年布朗发表《谁来供养中国》的著作以来,中国各界掀起了一场粮食问题的大讨论。多数人认为,尽管布朗对中国粮情的预测过于悲观.不同意他的结论。但是对其警告,仍很重视并认真对待。此后,全国重视粮食生产,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全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增产。生产能力登上5000亿公斤的新台阶。与此同时,在需求方面则出现弱化的趋向,连续多年产大于消.呈现阶段性过剩。由于连年供过于求,粮食不断减产。2003年.年产量降到4300多亿公斤,只及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2003年10月份起,粮价陡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粮食问题又成热门话题。国内外人们重新议论。中国能否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问题。会不会出现危机:中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变动趋势如何,怎样确定:如何处理自给与进口的关系,其数量界线在哪里;根据中国国情,解决粮食与食物问题的途径有哪些;等等。本文就以下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粮食商品化步伐的加快,粮食经纪人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一支生力军。调查表明,我国农村粮食经纪人目前逾100万人,已成为国家粮食储备和企业商品粮源的主要提供者,每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商品粮由粮食经纪人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而来。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中的规划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1958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58年~1994年,耕地累计减少约2.5亿亩,近15年年均净减少约SOO万亩;同时,全国人口每年增长约1000万人,人均耕地呈不断减少趋势。1994年中国由于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而使粮食减产60亿公斤。耕地减少带来粮食供应的危机。中国12亿人口的粮食供应问题不可能靠进口解决,保护耕地资源成为维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大问题。由于农村耕地资源不足及农村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迅速增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目前已达2.5亿人,常年向外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达8000万人。…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东北地区智能化粮食物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东北地区智能化粮食物流体系势在必行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为80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其中玉米产量已连续多年占全国的30%以上。东北各省平均粮食商品率保持在70%以上,每年都有2000万吨的商品粮通过粮食物流系统供给国内销区市场并出口到世界十几个国家,东北地区现有粮食物流系统为该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现有粮食物流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流通梗阻,不能解决粮食流通的及时、快捷问题;二是不正常现象频发,手续…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区粮食产需矛盾较突出,进入80年代以来,每年平均调入10亿公斤以上的粮食。1993年是我区粮食大丰收年,仍调进近10亿公斤。而且,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成为粮食生产的重大障碍:耕地日益减少,据统计,我区人均耕地由50年代的人均1.97亩,下降到现在的人均0.87亩,按此趋势,到2000年将下降到人均不足八分地;种粮的比较效益日益递减,与之相对照,人口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直接和间接消耗更多的粮食;经济作物不断挤占种粮耕地。这一切都为实现我区粮食产需平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笔者认…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实现粮食总量平衡的重要举措。我区是重点缺粮省区之一,每年需从区外采购和进口大批粮食。本文仅就粮食主要品种之一的面粉在我区粮食总量和品种平衡中的地位和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问题谈谈看法。一、面粉在我区粮食总量平衡中的地位不可忽视。1、解决我区缺粮问题需要面粉。在我国,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南方,其产量占全国的SO%以上。但由于各种条件制约,水稻产量不很稳定。据有关资料反映,“八五”期间,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耕地面积减少影响,曾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水稻减产,水稻年总产已…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国家粮食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粮农2.4亿户,平均每年农户储粮总量为3000亿公斤,全国每年在农户储粮环节上造成的粮食损失达200亿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