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融》2006,(7):18-19
随着联网通用的不断深化和银行卡的日益普及.个人电子支付领域与百姓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跨国银行卡公司携国际知名支付品牌也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面对国内市场不断提高的对跨行网络的服务需求、面对国际卡产业巨头的逼人态势.成立仅四年的中国银联必须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真正国际化的民族支付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用卡》2007,(3X):76-77
(本刊讯)近日,中国银联获得由中国国际品牌学会、世界第一研究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颁发的“第三届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称号。中国银联在成立不到5年的时间里,在推动国内银行卡联网通用好用、走国际化之路、打造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支付品牌、银行卡产品创新以及固定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网络支付等创新业务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为广大中国持卡人提供了方便、快捷、值得信赖的现代电子支付服务,更为提升整个中国银行卡产业地位、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以及潜移默化地改变百姓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而随着“银联”越来越多地渗透进入百姓生活,“银联”品牌也不断因此深入人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刚刚结束的中国银联2005年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中国银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提升素质,增强实力,为全面建设我国民族银行卡品牌而努力。中国银联董事长刘廷焕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廷焕强调,中国银联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把握国际国内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做好品牌建设的文章,推动民族银行卡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自服务世博相关工作启动以来,中国银联已从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加快受理环境建设,加大创新支付力度、推动银联标准卡境内外发行,营造安全用卡环境等方面,全方位做好世博支付服务的各项准备,以确保为境内外持卡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银行卡支付服务.  相似文献   

5.
李森 《金融博览》2010,(9):43-44
自服务世博相关工作启动以来.中国银联已从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加快受理环境建设、加大创新支付力度、推动银联标准卡境内外发行、营造安全用卡环境等方面.全方位做好世博支付服务的各项准备.以确保为境内外持卡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银行卡支付服务。  相似文献   

6.
全国政协委员刘廷焕推动民族品牌在开放中走向成熟随着我国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国内银行卡产业面临来自跨国公司更为直接和强大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坚持走自主自强道路,推动民族品牌在日益广阔和深入的开放中,逐步走向成熟,与国际银行卡产业巨头一争短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联2002年成立,2003年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2004年便粉墨登上国际大舞台,着手拓展银联标准卡(以下简称“银联卡”)的境外受理网络。有国际金融专家曾如此评论中国银联的发展进程:它成立的时间虽短,但在国际市场开拓和建立自书支付品牌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凌 《中国信用卡》2006,(1X):19-19
2005年,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联商务)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有利于民族银行卡品牌发展、有利于受理市场建设的市场原则,坚持“三个第一”即市场第一、客户第一、服务第一的经营宗旨,坚持“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与中国银行卡产业各方共同努力,加快中国银行卡受理市场的建设,为创建民族银行长品牌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9.
《云南金融》2012,(5):52-52
2012年3月28日,第三届亚洲智能卡展在香港开幕。中国银联携多项业务及创新成果首次参展,体现银联综合支付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向亚太及世界各同展示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金卡工程》2013,(9):1-2
近年来,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收单专业化服务机构等产业各方,抢抓产业升级机遇,大力推进金融IC卡受理商圈建设,不断优化受理环境,在促进机构发卡、商户受卡、大众用卡、银行卡产业全面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受理环境建设是金融IC卡推广普及的根基受理环境建设是金融IC卡稳步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金融IC卡规模化应用,实现银行卡产业升级、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更高支付需求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刘刚 《中国信用卡》2013,(11):54-55
加快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满足现代公共服务领域对支付手段拓展性需求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各发卡银行、收单机构以及中国银联吉林分公司的积极推动下,吉林省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发卡市场建设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以促进吉林省金融IC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7):42-43
“外资银行获准发行人民币卡”的消息令国内银行卡市场的竞争再次升温。作为目前国内惟一的人民币卡跨行支付清算组织,中国银联正加紧海外业务的推广,6月12日,中国银联发起银联“境外达人”活动推广会,力求与万事达、维萨等国际知名银行卡组织在境外银行卡业务竞争中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3.
孟祥南  康珂 《新金融》2016,(1):36-41
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将不断扩大。中国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既有内部动力,也有外部压力。银行卡支付产业的各参与者利益诉求不同,中国银联以及外资卡组织、支付宝、大型银行等清算市场潜在进入者竞争优势也各不相同。为了争夺全球最大的支付市场,国际卡组织会持续打压潜在竞争对手、捍卫规则制定权;支付宝凭借线上布局的优势,积极扩展线下市场、挑战传统支付模式。商业银行,特别是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要抓住机遇,通过成立清算组织、盘活资金及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同时掌握资金流向等数据信息,与其他产品线形成业务协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提升支付服务能力,加快业务转型。  相似文献   

14.
<正>银联卡账户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即是市场上简称的ADSS标准(Account Date Security Standard)。它由中国银联风险管理委员会在2008年首次发布,旨在维护持卡人用卡安全,帮助银联网络内成员机构及商户提升账户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该标准参照国际银行卡支付产业账户信息安全相关标准的同时,专门结合国内监管要求,对收单机构和商户的账户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为  相似文献   

15.
“银行卡产业是大有希望的产业,中国银联要不断扩大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国际化进程,努力把“银联”打造成国际主要银行卡品牌。”今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中国银联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和要求。作为本届世博会金融服务主要提供者,“银联卡”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中国银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银联将为世博营造和谐支付环境,打造安全、便捷、高效世博金融环境,努力打造银联国际化品脾。  相似文献   

16.
《青海金融》2011,(6):7-8
中国银联青海分公司在青海成立两年多来,作为中国银行卡组织在青海的分支机构,中国银联青海分公司积极发挥卡组织职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为商业银行和银行卡持卡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贴心方便的服务,并以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为依托,与各商业银行等成员机构共同改善全省银行卡受理环境,加强受理市场建设,防范银行卡风险,推动全省银行卡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本刊记者对中国银联青海分公司总经理孙勇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用卡》2008,(20):47-50
自1985年我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以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取得飞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联)成立以来,银行卡发卡量和交易量成倍增长,银行卡日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随着银行卡产业的不断发展,银行卡POS收单市场(以下简称银行卡收单)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收单产业链不断加长,分工日益细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场景的不断演变和创新,二维码支付(又称扫码支付)作为新兴支付手段,正快速渗透传统收单市场,并日益得到持卡人和商户的认可。当前,小微企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改善民生和稳定社会的重要基础。为此,商业银行和卡组织亟需加快推出扫码支付产品,满足银联卡多元化、多场景的支付需求,持续优化小微企业商户银行卡支付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本文从中国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产品入手,分析当前小微企业商户银行卡支付现状,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建华 《金卡工程》2005,9(1):25-27
2004年9月4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主办,《银行家》杂志社承办的“2004中国银行卡论坛”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论坛的主题为“促进中国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培育银行卡民族支付品牌”。现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万建华先生在论坛的讲话整理刊登,以飧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齐文忠 《金卡工程》2006,10(7):70-71
2002年,8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银联。从成立至今,联网、通用、好用,一路就像在赶火车。联网通用之后,面对大兵压境的国际银行卡巨头,我们必须创建民族银行卡品牌,这关系到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生死存亡。可以说,我们又赶上了创建品牌这趟火车,就必须毫不犹豫地登上去。[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