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前我国的职工持股计划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新设投资公司间接持有目标公司股权以及信托型职工持股计划。本文以中国平安和海螺水泥的职工持股计划为例,深入分析了前者如何通过变更注册地、利用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负,后者如何依据信托业务的特殊规则规避信托收益的企业所得税等,并据此对我国职工持股税收制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职工持股计划正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从职工持股制度的历史性作用和存在问题人手,提出职工持股的信托持股的信托思路和设计方法。认为信托可以解决我国职工持股计划设计中的问题,对于发挥持股在企业改革中积极作用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鼓励企业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使国有资本从竞争行业中有序退出,国家应为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有关各方提供政策及税收优惠。包括对持股职工的税收优惠、对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的税收优惠和对商业银行的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5.
6.
一、企业职工普遍持股的意义,国有中小企业技术和经济实力有限,多数难以通过向社会公众出售或摹集股份实现股权的多元化。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具有社会公众持股无可比拟的优势,容易推行。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程文 《南方金融》2001,(11):40-41
职工持股制度起源于西方,一般被称为"雇员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简称ESOP).随着公司制在我国企业中的逐渐推行,经理人员持股以及员工内部持股也被引入了我国.这些公司从应分配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或由公司担保从银行贷款,或给职工发配股证,认股权证等多种方式,让经理等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按他们承担责任与贡献的大小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这些职工股股票交由职工持股会统一管理,只是在职工退休或达到规定年限离开公司时才交到本人手中,而员工又必须将所持股票卖还给企业,以确保这部分股票始终掌握在内部职工手中.但职工持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从西方国家职工持股制度中吸取精华,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动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员工持股股权交易制度的现状研究发现,因实践经验不足、法规政策和企业文化限制等因素,导致员工持股制度下的持股员工股权交易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设定优化股权结构的股权交易目标,节约股权交易成本与提升股权交易效能等。本文并创新性地提出将股权交易的流程安排嵌入股权交易规则中,明确交易主体、表现交易主体之间的关系、规定交易的步骤、说明交易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职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ESOP)是企业内部职工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有条件地拥有企业股份.并以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获取利润分配的一种产权制度。职工持股的理论和实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职工持股在我国经历了产生,发展到暂缓、停滞和再发展的历程。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职工持股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职工持股制度是一种企业职工拥有企业产权的股份制形式。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其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在80年代中期随股份制试点工作的开展试行职工持股制度,一些公司制企业,职工购买了本公司的股票,成为企业的股东,但在一般情况下,职工持股数量有限,而且每人的股份数额持有量也不均等,职工分别参加股东会,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维护共同利益的力量。因此,有条件的企业都应建立职工持股会,组建职工持股会必须根据《公司法》和《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目前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中,以“工者有其股”为主要…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股票期权制薪酬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股票期权制度 在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实践状况 股票期权(Stock Option)是指公司授予一定对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  相似文献   

12.
成本型REITs是一种结合中国房地产信托计划、国外混合型REITs运作的实践经验,在操作上相对稳健,比较适合目前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信托模式。房地产信托是信托业务向房地产领域的渗透,狭义的概念是指信托投资公司利用专业理财优势,通过实施信托计划,将众多委托人的资金集合起来,运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委托人获取安全、稳定的收益。广义的概念还包括财产信托及其他与房地产开发、流通、消费有关的信托业务。  相似文献   

13.
二元股权结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一大特色,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行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其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及其后果的影响。非流通股股东似乎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点矛盾,一方面,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提高自己的经营业绩(陈小悦等,2000等一系列文章),尽可能达到再融资的要求。表现出了强烈的再融资偏好(李志文,宋衍蘅,2003);另一方面,又不惜以降低持股比例为代价放弃了自己的配股权。目前对这个矛盾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大股东“圈钱”侵犯小股东利益。事实是否如此?流通股东的利益是否被“侵犯”了?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