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平 《中国保险》2004,(5):35-37
债券作为保险资金首选的投资工具,在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本应占据主导地位,但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不仅偏低,甚至还有下降趋势。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保险资金运用带来了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保值增值难度大的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保险资金的运用作出规定,拓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修订后的<保险法>将现行的"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拓宽为"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并增加了"投资不动产"的内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展,实现了与国际完全接轨,但是如何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如何加强对其的风险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保险公司的盈余为跳跃扩散过程,保险人投资于债券和股票,且股票的价格服从跳跃扩散过程的最优投资组合。在均值-方差准则下通过随机最优控制方法,建立并求解保险资金投资模型的HJB方程,获得了保险资金最优投资模型和有效边界的闭式解,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投资于风险证券的资金量与初始资本金并不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国内保险资金投资风险测量的主流方法VaR和CVaR模型的缺陷进行分析后,本文提出将新的风险度量方法CDaR模型引入到国内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管理实践,结合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投资风险约束条件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要求,提出了有投资约束条件下的保险资金风险管理拓展模型.  相似文献   

5.
保险公司应把安全性作为保险资金运用的第一原则。所谓安全性,就是要求保险资金的运用,以确保偿付能力为目的,以资产负债管理为核心。在国外,保险资金投向最多的是长期国债、房屋抵押贷款、收益稳定的基础建设投资等。而保险资金投资于证券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得高收益,而是作为一种分散投资风险的方式,更多地是为资金的安全性而不是收益性服务的。例如,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固定收益债券会贬值,  相似文献   

6.
丁益 《银行家》2003,(8):122-125
中国保险业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后,保险资金运用的相对滞后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当前情况下,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性兼顾原则,债券投资已成为我国保险资金最主要的、也是增长最快的投资选择.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保险资金的主要投资领域是债券市场。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保险资金的六种债券套利策略:相近期限国债利差套利、固定利率债券与浮动利率债券利差套利、相同债券品种利差套利、开放式回购掉期套利、开放式回购与国债远期合约相结合套利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套利。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效果不太理想,保险资金在国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中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如何衡量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在谈到保险资金运用时,理论界几乎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在保险资金的投资走向以及在具体的投资项目中,应当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基于保险业自身的性质,基于保护被保险人正当权益这一根本出发点,这“三性”中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就处于首要的需予以特别考虑的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形式…….根据这一条款,保险资金运用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上就被是符合安全性原则的,那么这是否在真正意义上保证了保险资金的安全呢?  相似文献   

9.
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保监会于2009年4月7日晚连续发布五个通知,规范保险资金的运用。包括“加强资产管理能力建设”、“规范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业务”、“增加保险机构债券投资品种”、“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及相关指引等规定以来规范和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  相似文献   

10.
保险投资收益是我国保险业提高偿付能力、增加经营利润的重要支柱.随着险资运用渠道的不断拓宽,一方面有利于整个保险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增加了资金运用的市场风险.本文以484个交易日的上证指数、上证国债指数、上证基金指数和一年期SHIBOR为样本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进行了实证度量,结果显示: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风险来源;银行存款带来的投资风险正逐渐加大;国债依然是投资组合中风险最小的资产.对此,必须进一步优化保险投资结构,从而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收益的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1.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以及如何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建立相应的风险衡量和管理体系,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保监会投资新政的逐步出台,保险资产的投资渠道大大放宽的情况下,更要合理的度量和管控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本文以上证180指数、上证国债指数、上证企业债指数、上证基金指数和上证房地产指数为样本数据,将比较前沿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应用于VaR模型来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进行实证测度,结果发现,不动产投资和股票、基金投资风险较大,并通过研究各资产的增量VaR发现不动产和基金投资会加大资产组合的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必须审慎的投资新增渠道,从而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和收益的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2.
股权投资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方式,对于保险资金提升长期收益水平、控制组合波动风险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保险资金运用环境的变化,提出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四大机遇,并对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提出若干建议.本文认为,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碳中和成为中长期主题、长期低利率环境可能延续、我国迎来股权融资时代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无论坚持审慎原则的监管制度安排,抑或自由主义的监管价值取向,境外市场对保险资金从事衍生品交易的禁限性设置较少,其保险公司参与衍生品交易经验成熟,期货、期权等场内衍生品在保险资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成熟市场的制度经验和实践做法,有必要将保险资金的投资目的从严格的套期保值拓宽至替代交易、收益增强交易等风险管理活动;进一步丰富保险资金可投资的衍生品范围,尤其是国债期货等场内衍生品,以弥补债券为主的保险资产结构与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缺乏的不匹配问题;在制定衍生品投资限额时可参考不同类型衍生品的风险价值衡量方式,进一步完善限额管理,以促进我国保险资金参与衍生品交易的市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债券市场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债券市场风险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正在逐渐被广大的金融机构与企业所认识与运用,并构成了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在债券投资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在证券投资工具中,债券一直以安全性高、收益稳定而著称.但是其投资仍然和其他投资一样是有风险的.债券投资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结算风险和经营风险等.在所有影响债券价格波动的因素中,利率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当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所谓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引起债券价格的变化,并导致投资债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7月15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将研究出台保险资产融资融券办法和衍生产品管理办法。要完善有关投资政策,修订债券投资办法,完善境外投资实施细则,支持保险资金合理配置国内债券和衍生产品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石曦 《中国保险》2011,(8):19-22
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房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险资金通过不动产投资来提高收益、分散风险、拓宽渠道具有现实意义。新《保险法》拓展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境外不动产风险防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2年10月保监会公布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境外的政策后,中国平安于2013年5月买下了英国伦敦地标性建筑劳合社大楼,正式拉开了保险资金投资境外不动产的帷幕。境外投资对保险公司而言,既是机遇,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投资国内不动产的经验尚浅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全面认识投资境外不动产面临的风险。本文将分析保险资金投资境外不动产的风险要素,为保险资金的运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扩大保险资金运用的现实需要出发 ,着重分析了保险资金现有投资组合的风险因素 ,并从进一步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两项金融投资工具以作为现有投资组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保险资金的投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面临的一般风险、特殊风险和渠道风险,进而从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投资渠道优化、内部控制优化和审慎投资流程优化角度探讨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控制手段,并从推进监管模式改进进程、注重保险投资人才培养、构建内部监控体系、加强资产组合配置和进行货币匹配管理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月,《上海保险》发表了《保险资金投资风险控制研究》一文,对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的种类、控制及测量作了系统地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