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已损失模型(一)已损失模型的基本内容现行金融资产减值模型为"已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Impairment Model)。主要内容为:每个会计期末,需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若存在客观减值证据,则将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其中,对单项重要的金融资产进行单独评估;对单项不重要的金融资产单独或组合评估。(二)已损失模型的不足1.理论上与风险管理理论存在不一致性。根据已损失模型的规定,只有存在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时才能计提减值准备,而对于未来信用损失,并不加以考虑,这与风险管理理论相悖。风险管理理论认为,贷款总是存在风险,一组贷款必然会产生一定  相似文献   

2.
金融资产减值是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重要一环,其核心内容在于准确计量金融资产价值的减少,进而客观反映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价值。为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减值计提过迟、过少的问题,IASB提出预期损失模型,为便于各企业理解运营预期损失模型,本文在深入比较现行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优劣基础上,详细介绍预期损失模型基本原理、理论模型及实际应用,并着重介绍预期损失模型的最新理论进展。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因其顺周期性等技术缺陷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对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进行了反思,并介绍了IASB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工作的最新进展,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国在新的会计政策中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的做出了详细的解析,但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做处减值转回时有所不同,本文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因其减值确认的滞后性受到业界的质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适时推出预期损失模型,旨在前瞻性地确认贷款预期损失,缩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标准与现行会计准则间的差异。本文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展开探讨。研究表明:预期损失模型在减值准备金确认时点上具有先行性优势;当金融资产存续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新增金融资产影响趋于稳定水平时,预期损失模型在减值准备金计提的总量上与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金额将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杨家新 《金融会计》2006,(10):10-13
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按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进行资金减值评估和核算。《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详细说明了准则对于三类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减值损失能否转回的各项会计规定;对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关于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应收款项和各项贷款的资金减值的会计规定进行了对比;并对准则关于资产减值规定具体实施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日益繁多,这就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是管理由金融资产的使用所引发的风险。如何客观反映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价值,防范经营风险,准确核算减值准备,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进行分析,阐述金融资产减值会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应收账款等应收款项属于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9.
郑阿泰 《会计师》2012,(17):16-17
<正>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金融、会计界关于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的论争,各权威机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建议采用预期损失模型代替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导应由已发生损失模型转向动态减值拨备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则一贯主张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各种方法的提出旨在寻求一种合理有效反映金融资产减值的途径,但因不同方法在目标诉求、理论基础、操作方法、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三、金融资产减值IFRS9与IAS39最大的不同在于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这也是整个金融工具项目进程中最困难的部分。IAS39采用"已发生损失模式"(如表1所示),直到有减值的客观证据之后才确认减值损失,这种模式本为限制企业建立用于平滑利润的秘密准备,但却会导致信用损失的延迟确认,金融危机期间这被认为是IAS39的一个重大不足。而且IAS39复杂而缺乏逻辑的金融资产分类使得金融资产减值处理同样复杂而混乱。IFRS9在减值问题上的主要目标是给  相似文献   

11.
新准则下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在保留原有按流动性和非流动性分类基础上,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增加了金融资产内容,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改在表内反映。因此,与金融资产相关的减值准备也成为新准则的亮点之一。本文根据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对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减值确认标准和减值的计量及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在保留原有按流动性和非流动性分类基础上,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增加了金融资产内容,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改在表内反映。因此,与金融资产相关的减值准备也成为新准则的亮点之一。本文根据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对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减值确认标准和减值的计量及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金融、会计界关于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的论争,各权威机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建议采用预期损失模型代替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导应由已发生损失模型转向动态减值拨备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则一贯主张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  相似文献   

14.
杨青  巩云鹏 《财会学习》2016,(15):128-128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时确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是准则同时又规定当价值出现大幅度且非暂时的下降时,要对其进行减值处理,当后期价值回升时,减值可以转回。本文从减值计提到转回出发,分析了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金融资产减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已经实施,其在金融资产的分类、公允价值的确定、减值等方面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客观反映了商业银行真实的业务运营能力。本文针对新准则与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金融资产减值实施难点等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有关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政策的差异 (一)会计计量标准有所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贷款和各类企业债权减值损失确认的基本规定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7.
关于IASB发布的金融资产减值“预期损失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1月15日,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金融工具项目第二阶段的《金融工具:摊佘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针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组合),提出了以预期损失为基础的新减值方法。根据该征求意见稿,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组合)的初始账面金额,  相似文献   

18.
易千秋 《会计师》2012,(9):16-17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金融、会计界关于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的论争,各权威机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建议采用预期损失模型代替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导应由已发生损失模型转向动态减值拨备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则一贯主张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逐步实现科学化、合理化和有效化。在现行的计量体系下,对金融工具进行多元化会计处理,有利于提升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实现与国际化业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同时,金融资产的计量分析也能够实现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金融市场及产品的发展背景进行全面阐述,接着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计量进行系统解析,最后以银行业为例,对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进行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金融会计》2010,(8):4-4
2010年6月21日至22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金融资产减值问题专家顾问组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前期研究成果,深入探讨预期损失模型实际操作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