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各形态对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投影寻踪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农业经济增长、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及各形态存在空间关联性;(2)耕地空间位置相邻性导致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不仅存在直接效应,还产生了影响相邻县域的溢出效应,即本县域农业经济增长1%,相邻县域农业经济将会增长0.28%;(3)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各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高于隐性转型各形态,显性转型中耕地数量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分别占到总效应的96.47%、34.97%。研究结论:应在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开展县域间耕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对本县域和邻近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尤其是交通便利、地势优越的城乡结合部,土地蕴涵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催生了土地交易隐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尽管国家、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禁止农村住宅、宅基地非法流转的规定,但效果甚微。当前,许多地区农村住宅、宅基地流转的隐性市场依旧活跃,这在城乡结合部或经济较发达的农村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索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实证检验、政策响应机制。研究方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效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吻合,各影响因子作用结果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中东部以及东北地区自然因素为土地利用隐性转型核心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在经济发展滞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对提升隐性形态发挥重要作用。(2)自然因素约束土地利用转型;转型进程与整体经济发展进程相吻合,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区位改善、技术进步都与隐性转型存在显著相关性;政策制度对隐性转型方向与效果起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论:未来要科学合理管控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并适时调整和创新目标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这为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扫除了壁垒,为深化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当前,冀西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依然很多,探索农民收入增长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对农民补贴,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比重,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扶持和引导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典型引路,探索农业规模化经营途径;调整现行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建立对涉农生产资料的宏观调控制度,减轻农民隐性负担.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中的某些隐性经济问题日趋显性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明显。而现行经济体制对这些经济现象的反映和管理又极其微弱,因此,加强对农业隐性经济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隐性经济问题的特征 隐性经济问题,主要是指现行经济规范和评价体系无法直接加以衡量和测定,必须经过迂回曲折的认识过程才能加以确定,其实质内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隐性市场特征及其归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农用地隐性市场的调研,发现农用地存在三大类隐性市场,即违法市场、触法市场和失范市场。前两类隐性市场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规模较大,影响较深;后一类隐性市场区域差异不明显。农用地隐性交易的市场主体多元化,但地方政府是主要违法主体。分析表明,农用地隐性市场的存在是相关制度安排非均衡的结果。因此,修补土地制度的纵向断裂和横向裂缝,以及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约束,是治理该市场的重要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正>现行《土地管理法》自1999年实施以来,对耕地保护、合理用地、理顺土地管理程序、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立法的局限性,很难预见各类土地隐性违法行为,土地管理工作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土地隐性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土地隐性违法行为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有的在法律条款中无明确规定,有的虽有规定但无法律责任。结合对湖北远安县的调查,土地隐性违法行为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以租代征,租用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时空格局、驱动力与转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探究土地利用转型格局、过程与模式以改进土地管理政策、调控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横向比较法。研究结果: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时空格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吻合;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在空间上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减小,局部呈"条带状"和"抱团式"集聚;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格局变化、城镇化、差别化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转型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转型周期呈现"S型"演化态势;各省市所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差异较大,但整体处于土地利用转型的中阶稳定态。研究结论:应选择差别化土地利用转型路径,塑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10.
廖海艳 《山西农经》2023,(22):129-131
农村经济作为地方经济结构中的小单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在推动随州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州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到目前为止,基本确立了培育产业、提升经济活力的发展路线,并顺应民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局势;串联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多方主体,促进协同合作,实现人才聚集;科技赋能,创设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成效显著,但整体的创新水平和氛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文章深入分析随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探讨其中的隐性不足,提出发展对策,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和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及其分异特征,助推土地利用低碳减排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评价模型、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测算模型、核密度估计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1)我国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水平持续升高并呈现由单核集聚式向双核均衡式空间格局演变趋势;(2)我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持续增长并呈现“点状、团状、面状”的空间格局演变趋势;(3)土地利用隐性形态高阶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产出和土地利用强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强于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产权变化;(4)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不同维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局域空间格局呈现“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区连片分布、低—低集聚区分散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应依据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格局,因地制宜调控土地利用转型以实现经济增长与低碳减排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入社成员和成员出资总额均居全国第一。但从其资产权属视角来分析,其呈现资金来源的异质性,且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分配极为不合理,从而影响了会员管理、参与的积极性。社员行为激励机制应包括显性及隐性激励机制,若从合作组织的发展周期进行分析,每一发展阶段应分别采取不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阳  刘娇 《农业经济》2004,(2):51-5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农村市场需求不旺,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中存在着大量隐性的剩余劳动力,这些都成为困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所在。而深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名词     
<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  相似文献   

15.
<正>联合国日前发表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在2009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惊人的50%。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当之无愧地成为了2009年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强引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国经济在2009年的表现让世界惊叹,也给许多深受危机困扰的人们带来了暖意。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保险的发展思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定位及农业保险发展 北京农业定位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除生产、经济功能外,同时具有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北京都市农业的作用与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满足人们“胃”的需求,而且体现在社会层面,其生态服务、生活参与的隐性价值也开始显现,满足人们“肺”、“眼”、“脑”的需求。实践证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城市功能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正>在渔业生产损失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浮头泛池、鱼病死鱼、逃鱼等等给生产者造成的明显经济损失,而往往忽视生产中的隐性损失。然而,这些隐性损失随处存在,或多或少,或明或暗,难以计量。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常常思考,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共同探讨、改进,以求把渔业生产中的隐性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县域经济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全国各地区中,西南地区县域经济总量小,竞争力较弱;县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水平较低;财政收入偏低,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发展瓶颈;外向型经济对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要实现西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突出发展二、三产业,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刊载国土资源经济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相似文献   

20.
地勘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地方政府应将地勘单位的服务、管理纳入地方经济的重要范畴,在政策支持、矿业权管理、干部使用等方面为地勘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条件;地勘经济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找准位置,主动加强同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