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利用UN Comtrade 2008—2017年中国与南亚地区能源贸易的相关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中国与南亚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研究发现: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能源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较不明显且存在较大的国别差异,产业内贸易结构呈现垂直型和水平型兼具的混合特征,其中垂直型以高质量垂直型为主。中国与南亚能源贸易变化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中国与南亚各国能源产业内贸易变化量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克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计算SITC分类下我国1992年到2003年间初级产品、工业制品和各章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利用SITC4位数下各产业的进出口相对价值,研究我国的产业内贸易类型,分析得出垂直产业内贸易占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胡佩尔  杨丽华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114-116,144
本文运用产品差异性的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测定了1992-2005年中国汽车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汽车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出口单位价格低于进口单位价格,开展汽车贸易的主要动因表现为成本优势和品质劣势.因此,我国应该提高汽车产品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档次.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进出口中的产业内贸易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透过对广东产业内贸易现状的分析,指出广东产业内贸易正在朝着以制成品和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同时,人均收入、外国直接投资、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在广东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将依赖这些因素而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5.
新H—O理论视角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四位数表进行计算,2006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超过50%,初步进入了产业内贸易为主的阶段.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我国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明显带有新H-O理论的特征.中国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低质量的差异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质量的差异产品.经验分析说明,产品差异性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希望更好地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和双边产业内贸易的现状,重点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论证了新加坡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得出两个重要结论: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诱发并扩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是现阶段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中韩两国贸易合作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关系。通过对1992—2007年两国平均关税与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平均关税每降低0.01将导致产业内贸易指数上升0.27。由此得出,在中韩两国贸易合作进程中,随着关税壁垒的不断降低,双边产业内贸易将得到更快的增长,两国贸易合作的调整成本呈长期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和国际煤炭市场的联动效应越来越明显。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我国煤炭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对找出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产品周期理论、质量创新驱动模型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了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模仿创新并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目标产品,不仅能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福利,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也会拉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研发技术差距。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则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产品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前提条件,但尚缺乏可度量研究。本文认为产品差异性是由生产投入同质性与消费效用替代性共同决定的,提出了利用等差异曲线确定产品差异化程度的理论模型和度量公式,并利用中日贸易产品数据对产品差异性与产业内贸易指数作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性分析模型能够正确反映生产投入同质性、消费效用替代性与产品差异性的关系,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92年~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分别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的总体产业内贸易、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起到了正面的影响.人均GDP差异与3种类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方向相反,这说明需求结构的相似性在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产业内贸易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自由化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正效应,但在此以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东亚各经济体的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贸易不平衡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测算中的低估作用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2.
韦倩青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2):132-137
本文利用计量模型,以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的化学工业为代表,检验了美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之间的关系,发现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正相关,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较大;美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负相关,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造产业地方专业化基尼系数,利用工业产业增加值数据,直接测算从1988年到2002年每个省区的工业产业专业化水平,发现我国省区产业结构出现了“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根据各个省区十几年的地方专业化基尼系数的整体变化趋势,把省区划分为降低型、U型、增高型和大致不变型,并发现中西部的专业化程度提高,而东部大部分省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调整的过程,地方专业化基尼系数先降低,之后有些发达省份又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模型,测算我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并考察R&D投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主要结论如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整体较低,东部地区高过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时间趋势上,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提升速度最快,中西部地区较缓慢且有反复;R&D人力投入和R&D经费投入会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储量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是摆在煤炭产业界的重要问题.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努力缩小与国际同行业之间的效率、效益、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差距,煤炭产业不仅要具有国内竞争力,更要提高国际竞争优势.因此,探讨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及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成为当前我国能源领域当前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中国1985~2008年的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服务业 FDI与服务贸易进口之间存在一个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之间也存在 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基于检验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对汇率波动与贸易水平之间关系所作的理论研究都认为,汇率的波动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实证研究的结论却是不明确的.本文使用一个信号萃取模型分析框架,证明进出口商的最优贸易水平依赖于汇率不确定性的微观基础.但汇率波动对贸易水平的最终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UN Comtrade 2008—2017年中国与东盟能源贸易的相关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中国与东盟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能源产业内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中国与东盟各国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内贸易结构呈现垂直型和水平型兼具的混合特征,其中垂直型以低质量垂直型为主;中国与东盟能源贸易增量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中国与东盟各国能源产业内贸易增量主要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引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 HS 6位编码, 利用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2001~2017年的机电产品贸易的数据, 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 实证分析了中国机电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竞争态势; 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 测度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 的贸易紧密程度; 通过静态和动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 考察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 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 金砖国家” 机电产品的出口相似度较低, 但出口相似度在提升; 中国与其他“ 金砖国家” 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的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而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贸易则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 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强, 而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文章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等指标,对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中5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强、在国外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的集聚性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