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就“企业所有权”问题,张维迎和方付兰存在很大分歧,前者认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将拥有企业所有权,而后者却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对此我有不同看法,首先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作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的关系对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及他们的所有者)的有关问题做了阐述。再对方竹兰的前提作了批驳,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界限至模糊趋势,这合二为一的人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不确定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治理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人力资本对高新技术的治理结构至关重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人力资本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人力资本和其所有者是不可分的,这就导致了人力资产是一种主动资产,可以由其所有者自由配置,人力资本具有不完全的替代性,可以通过资产专用性或形成一个组织来获取垄断势力,人力资本具备学习特征,可以通过“干中学”机制来实现报酬递增路径,人力资本又具有不确定性,体现在人力资本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可能涉及到的团队生产方面。这些特征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征,比如合同设计必须权衡人力资本的垄断势力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和学习机制产生的报酬递增,合同必须面向未来,包含某种期权因素,重视团队激励等。但这些治理机制具有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股份合作制作为国有中小企业的主要改革形式之一,已经为党的十五大所正式确认。它能使国有中小企业的职工由原来意义上的主人变成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和风险承担者,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利益的主体,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本文在总结研究了全国煤炭行业及其他行业实施股份合作制经验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国有煤炭多经企业在实施这一制度中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值得引起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我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入股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家、经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等)以其人力资本折股投入企业,按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股份份额多少领取股利(在企业盈利时)并承担有限责任的一种企业组织创新制度。本文对实施人力资本入股必须解决的人力资本量化、人力资本股东的收入模式、人力资本股东的有限责任承担、人力资本流动性和改制后的治理结构安排等相关难点问题进行了框架性探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人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要把自己拥有的人力资本投入到企业中,以获取自己满意的投资收益。所以,从人自身的角度来看,人将自己拥有的人力资本投入到企业中而对该企业做的一项投资,与企业提供的物资资本相结合,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本文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人力资本成本的确认。  相似文献   

6.
企业中的核心控制权与一般控制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企业中资产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控制权安排是企业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但现有文献对此问题的研究存在大量的争论。本文在现有控制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控制权划分为核心控制权与一般控制权,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探讨了这两类控制权的配置关系。本文认为,企业契约中核心控制权的配置是基于对权力外部性风险的控制,而一般控制权的配置则是基于核心控制权行使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均衡。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入股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家、经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等)以其人力资本折股投入企业,按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股份份额多少领取股利(在企业盈利时)并承担有限责任的一种企业组织创新制度。本文对实施人力资本入股必须解决的人力资本量化、人力资本股东的收入模式、人力资本股东的有限责任承担、人力资本流动性和改制后的治理结构安排等相关难点问题进行了框架性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物质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雇佣劳动力,人力资本价值掩没于物质资本价值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和盈利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力资本的专门化达到空前的高度,如何充分动员企业里各种人力资本也日益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力和提高生产力的中心问题;同时,人力资本所有者具备了与物质资本所有者讨价还价的实力,要求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本文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与此相对应,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下面就这一点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治理结构中权威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企业内部权威关系的形成是由内部成员根据企业经营失败时可能受到的损失相对大小来决定。企业成员遭受的损失中包含沉淀成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沉淀成本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是变化的。知识经济以前,由于人力资本的沉淀成本可以忽略,而物质资本的沉淀成本存在,企业的权威关系是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权威。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本的沉淀成本不可忽略及物质资本的沉淀成本的减少和转移,企业的权威关系则应该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权威。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投资在服务外包总投资中占了最大比重,对软件外包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人力资本投资比重的增加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目前,我国中小规模软件外包企业员工流动率高达20%,是社会平均流动率的两倍,形势严峻.本文力图突破传统的共性分析层面,从中小软件外包特性分析出发,探讨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形成过程,并分别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期权理论提出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再外包和分阶段投资策略,为我国中小软件外包企业缓解高人力资本流失率,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隐性人力资本的价值度量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人力资本主要由显性人力资本和隐性人力资本两个部分构成。传统的人力资本分析往往注重于显性人力资本而忽视了隐性人力资本。实际上对企业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隐性人力资本。由于隐性人力资本在价值形成上的特殊性,因此对它的价值度量及其激励制度安排就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在界定隐性人力资本内涵的基础上,为隐性人力资本的价值度量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人力资本计量模型探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对传统的企业家人力资本计量模型进行综评的基础上,提出计量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期权综合模型方法,印先按照期权模型计量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在价值,再按照模糊计量来衡量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发挥的效率,按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衡量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业绩调整系数——“乘数”,借以相对较为完善地衡量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原由和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企业难以全面振兴的深层次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后,财政从生产建设财政转变为借债吃型财政后,它们失去了资本金注资来源,而银行注资形成的高负债发展模式,又会形成金融风险;工资成本上升趋势和资本利润率下降规律内样在国有企业发生作用,冗员过多的工资上升侵蚀利润,使国有企业难以为继;将企业作为一级党政社团组织办和企业办社会,使企业的体制成本很高,并内化了许多社会成本;所有者多头代理,导致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所有者的权力、责任和应当承担的风险不对称。从放权让利改革开始的所有机和经营权的分离,虽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管用的所有者,且形成了更多的不负责任的所有者代表。后来企业资产多元化的改革,希望通过外力建立所有者,国有资产管理搭便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从战略上讲,国有经济要集中,要社会化,要在许多领域退出。但是,国有经济所占资源目前仍占全社会经营性资源的70%以上。并且,国有经济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转轨。因此,需要在过渡时期建立一种有效的出资人一经营者制衡制度,使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外包实践为背景,从承包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角度审视国际外包,认为承包活动将伴随着陷阱,并提出了分析国际外包陷阱的一个初步理论框架。国际外包陷阱描述了承包企业陷入长期低水平接包而难以自拔的一种状态,其在理论溯源、概念假设、形成机制及产生效应等方面区别于比较优势陷阱。承包企业对发包企业技术上的严重依赖和对低劳动力素质的过度依赖是前者极易落入国际外包陷阱的主要原因,落入国际外包陷阱的后果则是从长期看承包企业人力资本积累缓慢、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积累导致与发包企业间技术差距和边际生产率差距同时不断扩大。基于以上理论框架,本文构建了国际外包陷阱产生机理的数理模型,阐明了承包企业内部技术积累及外部需求推动两大跨越国际外包陷阱的途径,归纳了国际外包陷阱跨越的"单脚"、"双脚"及"跳跃型"三种模式,并对承包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是企业充当信用中介,将银行信贷等资金通过商业信用的渠道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会导致资金供给链延长,加剧了供应链系统性风险,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因此,其能否抑制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降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有效减少了企业利用商业信用把长期借款资金进行二次配置的行为,而且该抑制作用对于外部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减少上市公司超额银行信贷抑制商业信用二次配置。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外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内部风险较低、现金持有水平较高以及非高科技企业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同时,对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减少了资金供给的中间环节,进而抑制大型企业充当"影子银行"进行资金的二次配置。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的高效配置和企业家才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如果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向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就能创造更多就业和社会财富。基于全国1997—2016年的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使得企业在市场扩张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更好,带来了更高水平的企业成长。机制讨论表明,企业家行为带有明显的烙印效应,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为企业家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更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从而促进了企业成长。为了缓解由于选择性偏误等带来的内生性,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代理变量、双差分模型等方法进行处理,结论仍然稳健。中国经济要向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型模式转变,企业家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应注重产权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家才能培育和人力资本配置效应的角度考察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倡导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进一步营造企业家才能发挥的空间和制度安排,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应,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家族企业易于创业 ,但在企业做大之后守业困难 ,要求家族企业克服家长作风、任人惟亲、个人主义和分家等积习 ,引入社会资本和社会人力资源。当前中国家族企业发展迅速 ,但企业普遍面临着职业经理人员引入、融资困难、企业制度不规范、缺乏战略考虑、企业文化和社会歧视等问题。家族企业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须对现有产权结构、人才结构、组织方式、文化理念等各层面进行变革 ,成为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