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包装工业》2002,(6):138-139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曾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起到过非常重要作用。现在,此原则已不能为调节社会成员收入、解决贫富差距过大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公平与效率不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谁优先的问题。注重效率和公平的主体有所不同,市场应是注重效率的主体、政府应是公平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公平和效率问题一直是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讨论的热点。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居主导地位。但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有些人对该政策产生了疑问,有人甚至提出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收入分配总原则,以解决目前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也有人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提出来的,并未过时,应予以坚持;还有一些人认为“公平与效率的优化组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目前应该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可以说是各执一辞,众说纷纭。但是,我们认为笼统地把效率与公平当成一个“说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社会的不同部门和机构有其特定的功能,谁讲效率,谁管公平是有分工的。如果非要在总体上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那只能是“效率与公平并重”,并且是永远不变的。因为效率是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这二者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同等重要的。一、效率是企业的生命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企业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按要素的贡献大小来分配。因为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就要给予...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抑制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克服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相悖,现阶段我国的政策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大力强调收入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如何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及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重要意义,成为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关系。既相互对立、相互限制,又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同时二者又是历史的统一。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就是这种辩证历史统一性的现实表现。公平与效率关系在现实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一致,二是完全对立,三是处于中间的状态。我们要全面、动态地把握这一原则。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避免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进一步指明了劳动定额工作的方向,就是通过工资分配来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现阶段的分配原则,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  相似文献   

6.
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党的十六大报告承接十五大提出的“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指出了如何贯彻这一原则的思路,这就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一思路为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顺企业分配关系,加强分配制度的激励效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清晰地界定了市场与政府的不同职能。市场机制的职能是扶优汰劣,是增进效率。初次分配正是在企业等各市场主体通过市场运行获得合法收入的过程中实现的,其中…  相似文献   

7.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二看对立,要公平就会牺牲效率,要效率也会牺牲公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强调效率还是强调公平,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调整。二是二者统一,无公平就不会有真正的效率,无效率也会失去公平。现在,无论是政界还是学术界,第一种观点明显处于上风。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就是基于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核集团公司整体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科学调控工资总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的关系.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服务.已成为工资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亲情原则、精英淘汰、军事情结、数字游戏、花瓶效应是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缺少先进的、现代的企业理念及相适应的制度。改善的对策是确立“以人为本,效能优先”的原则,建立尊重个人、服务顾客、发展企业的企业理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具体落实措施。1.确立“以人为本,效能优先”的价值取向市场经济是一种效能经济,谁的效率高、能力强,谁就会在竞争中占优势,赢得高附加值、低成本的回报。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也必须由权本位、亲情本位向效率本位、能力本位转变。企业领导首先必须带…  相似文献   

10.
《法国民法典》中体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得到了明确的表述。个人本位兼顾社会倾向的《德国民法法典》反映了资本主义由分散的自由经济向大规模垄断经济发展这样一个时期的法律特征。在个人、社会、国家本位间游移不定的《意大利民法典》所确定的所有权观念体现着来自公共利益的限制。广泛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经济的大量形成使得美国民事法的社会化浪潮十分汹涌。荷兰将很多特别法留在民法典之外。中国传统(民事)法本位大别于西方,体现了伦理社会本位。新中国民法沉浮跌宕,历经变迁。《民法通则》功不可没,它主要是从个人、社会而非国家的角度选取价值定位。马克思继承了公私法划分的传统,区分了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市民法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法律表现形式,它通过设定民事权利来维持市民社会的秩序。我国市民法或民法当坚守市民即私人或私主体权利价值取向。中国民法典的原则立法要以确立好的民法价值取向为内涵来撰写,可将分别内蕴民法价值取向私权、平等、自由、秩序、公平、诚信的,尊重私权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社会和生态秩序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较为学理性的表述通俗化。  相似文献   

11.
扬子石化公司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不断改革现有工资分配制度。 一、强化工效挂钩办法 企业工资增长要坚持国家规定的两个低于原则,在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的前提下,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工资总额正常增长的机制及人工成本的约束机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第3期中国机电工业几千年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使中国人养成了一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公社中普遍实行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导致了均等化和普遍贫困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项基本国策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使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中国劳动用工制度的重大改革,打破了过去盛行的“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引进…  相似文献   

13.
张华强 《董事会》2011,(8):80-81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然而到目前为止,国企受到的应有尊重和它做出的贡献相比,十分不相称。诸如滥用垄断地位、最牛工资单、天价酒之类的事件频现。公众对国企的“苛求”,属于社会监督的一部分,是由国企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这就告诉我们,进一步加强国企公司治理,仅仅局限在国企、央企内部是不行的,必须“穿越”国企边界,以社会公平为参照系,兼顾更多相关主体的利益而非仅仅将“内部人”的利益摆平。国企尤须正视四大矛盾,处理好其间似乎对立着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忠 《中国石化》2004,(2):66-67
改革传统的用工和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大问题。石化销售企业通过减员分流后,职工的身份界限仍然存在,但在保留身份界限的同时,我们也应探讨如何解决同一身份人员在不同岗位上分配的“平均主义”、不同身份人员在相同工作岗位上分配方的不公平问题,从而做到既尊重历史又变通现实,既体现效益优先、又体现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而又难以兼顾的两个目标。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设定和执行过程中,就要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国家管理资源,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金小二”商标案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案件,却动用了众多行政与司法程序,占用了很多社会资源,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李仕明  曾勇 《董事会》2005,(5):42-4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几乎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尤其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定律。应当说,中国的发展是“成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20世纪世界经济的奇迹:GDP由1980年的4514亿元上升为2004年的近136500亿元,年均增长达9%以上,国家综合国力迈入国际六强行列;国际贸易额由1980年的38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11547亿美元,进入全球前三;外汇储备,1980年仅29亿美元,2004年底达6099亿美元,坐二望一。  相似文献   

18.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般来说,效率与公平是地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两个基本目标,两者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首先,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最大化。从效率目标来看,它有利于社会财富的日益增长。因为追求效率目标就是要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通过资源在空间的有效配置,实现各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增强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从公平目标来看,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因为追求公平目标就是要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手段,逐步缩小区际差异,实现区域之间的相对均衡量发展,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以达到最大的社会公平,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宽松的社会环境。因此说,效率和公平都是区域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二者都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的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居民(新居民与原居民)对公共资源的数量、类型和结构等产生了新的需求,而现有公共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导致了供需矛盾的凸显:道路拥堵、停车难、公共绿地减少、教育及医疗资源不均衡等诸多现象频繁出现。对此,笔者提出城镇化进程中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的三个基本原则,即:问题守恒原则、帕累托最优原则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构建大数据智慧城市,为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用"时空对换"的思维解决道路拥堵、停车难等实际问题;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细分公共资源类型,提升资源利用价值;设置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门槛,保障资源使用的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煤炭企业转机建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工资分配机制的确定是其中比较迫切的问题之一。国家关于分配的最高原则阐述在十五大报告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