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贵州省工业化、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水平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工业化与城市化还处于较低水平.研究贵州工业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对于积极推进贵州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贵州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对工业化、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水平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论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非农产值比重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明显要远大于非农业就业比重的影响,而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呈低水平吻合状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用全国1978~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均呈正向影响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样本,构建城镇化及其与就业、收入差距、投资、贸易等因素的交互项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据此实证分析了中国及各地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从作用机理看,城镇化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从东部到西部依次提高的梯度分布,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4.
投资体制改革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汪阳红,王青云,吴优一、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投资与经济总量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一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水平决定投资总量水平,投资总量的多少主要由上期国民收入积累水平所决定;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中国地级市层面的数据,运用非均衡综列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1990-2003年间城市化因素对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的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而国际贸易等因素却加大了收入不平等.在此基础上,作者建议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以促进中国更为公平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张佳  贺红艳 《山东纺织经济》2013,(11):11-12,120
本文利用新疆2002-2011年的数据,对矿产资源开发与新疆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呈正向关系;第二,矿产资源的开发量对GDP的影响比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大。整体来说,矿产资源为一区GDP的贡献比对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要大。本文建议:在利用新疆矿产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重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真正达到"富区强民"。  相似文献   

7.
在6月25日召开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四次理事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作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及企业的应对》的专题报告,就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全面阐述。他回顾了中国经济3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指出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他判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正从低收入阶段的赶超型的经济形态,向中等收入阶段的过剩的、成熟的经济期转变。他要求企业短期内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防范风险,抓管理、降成本。中期要求企业重塑竞争力基础,突破现有的产业层次,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进入新的更高层次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经济多样性的减贫效应受多样性类型、空间尺度以及特定"区情"的影响。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经验表明,在连片特困地区县域层面,产业多样性、知识多样性总体上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减贫,功能多样性、职业多样性则可能由于牺牲效率、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加剧贫困。同时,4种多样性的减贫效应还受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贫困程度、失业率、人口密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和教育水平等客观"区情"的影响;在不同的"区情"下,4类经济多样性的减贫效应差异显著。此外,空间依赖性不容忽视,邻近县域经济多样性特点、基本"区情"对各自减贫效应产生交叉影响。在其他因素中,高中及同等水平的教育、就业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政府转移支付直接增加穷人收入的帮扶方式加剧了贫困。最后,本文总结了阿巴拉契亚地区经验对中国连片特困地区的启示和政策含义,即在适宜的空间尺度上实现不同形式经济多样性发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经济多样性的生计方式、就业岗位创造和经济稳定功能,创新教育扶贫、政府转移支付方式,为经济多样性发展提供人才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9.
物流业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方法,量化区域物流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影响.以揭示吉林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并对今后吉林物流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第三产业产值与GDP的关系以及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第三产业产值与GDP的关系,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及扩大就业渠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全国数据,考察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关系,发现1990~2014年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倒U型变化,其拐点在2005年。根据1996~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特征,使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分阶段检验,结果表明,1996~2004年城镇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2005~2013年城镇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利用1996~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估算每个省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一般为东部沿海省份。可见,城镇化是否产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是有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的。就目前及未来而言,可以把城镇化作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手段。但其真正发挥这个作用,还依赖于有关政策的完善与创新。对经济发展阶段较滞后的地区而言,应积极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投资、城市化速度和经济增长构成PSVAR系统,分析了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得到结论:(1)结果支持既有文献关于投资促进城市化、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判断;(2)经济增长对投资的长期弹性为0.490387311,表明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3)城市化速度对经济增长的累积响应为 -0.002826893,表明从长期看经济增长会抑制城市化速度,使得城市化进程速度趋缓。根据上述实证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鼓励消费和扩大外需的情况下投资也不能忽视,但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背景下,我们要依靠有效的投资而不是落后产能和重复投资;经济增长从长期看抑制城市化进程,我国少数大城市集中大量资源,吸引大量人口,但伴随这些高收入,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并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因而我国采取新型城镇化规划,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布局建设,实现经济空间的优化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 PVAR模型研究了我国1998~2012年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短期内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缩小作用,但是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并不一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也存在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推动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缺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效果,同样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化过程。本文通过研究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发现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按照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随着城镇化率的继续提高,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速会放缓。本文建议要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5.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4,38(11):1011-1023
This paper uses recent data on both broadband availability and adoption to empirically gauge the contribution of broadband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rural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past decade. Availability data from the National Broadband Map aggregated to county level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county-level adoption data from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 Economic variables of interest include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number of firms with paid employees, total employed, percentage in pover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employees classified as either creative class or non-farm proprietors.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technique (between a “treated” group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broadband thresholds and a control group) is used to make preliminary causal statements regarding broadband and economic health. Growth rates between 2001 and 2010 for different economic measures are tested for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eated and non-treated groups, restricting the analysis to non-metropolitan counties.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 levels of broadband adoption in rural areas positively (and potentially causally) impacted income growth between 2001 and 2010, and negatively influenced unemployment growth. Similarly, low levels of broadband adoption in rural areas lead to declines in the number of firms and total employment numbers in the county. Broadband availability measures (as opposed to adoption) demonstrate only limited impacts, suggesting that future broadband policies should be more demand-oriented.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部地区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对中部地区城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交互项对城镇化存在阻碍作用;工业化对中部地区城镇化作用不显著,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发展;“人口城镇化”是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最后,基于已有研究结论提出深化城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收入差距来源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呈现出扩大的趋势。鉴于此,本文从理论层面就城乡各类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还运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就城乡各类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以及运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城乡各类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得出:城乡各类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不同,以及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也不同,在制定和实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时,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政策方针。  相似文献   

18.
Urbanization is now a dominant demographic phenomenon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By the year 2000,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will live in urban areas; of this half, two thirds will b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redominantly in Asia. Whether there will be a corresponding shift of poverty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is the central question of this analysis. Evidence from cross-sectional, time-series, and case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percent of poverty in urban areas is dependent on income levels, income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evidence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number of poor in rural areas will exceed those in urban areas well 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se poverty and urbanization trends are significant politically, and important also with respect to food policy and required investments i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已经不适应西部和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日益成为影响全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客观上加剧了城乡矛盾和地区矛盾。文章通过在人口、铁路两方面划分新疆空间地域,分析城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求一条符合新疆地区特点的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带动西部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