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又要从微观上落实。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也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受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茂林 《化工管理》2013,(15):30-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大力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谐是一个浸透着中华文化精神的词汇,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社会系统概念。构建和谐社会,既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到经  相似文献   

3.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顺民意、得民心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党和政府有责任,各单位和组织有责任,每个社会成员也有责任。而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创建和谐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企业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要和谐.企业要发展.文化是灵魂。石油化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细胞.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既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按照社会组织理论.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各个主要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包括执政党和政府、企业、事业组织、民间社团的社会责任等等。煤炭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所有企业都应该明确,企业要想获得大发展,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既要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规律,又要尊重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规律,把自己的企业当做一个社会的“企业公民”,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任务,明确社会责任范围,规范自身行为,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国际玩具业协会(ICTI)行为守则实际上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表现,尽管它非强制性,有些要求在中国企业看来是“有点过分”,“不大切合实际”,但作为国际玩具协会和玩具主要采购商认可和拟定的,我国的玩具企业作为供货商也只能“尽量适应”。深圳市在全国率先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出台《深圳关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见》,浙江省云和县则在全国玩具行业率先由当地政府与国外机构合作举办企业社会责任培训,此举值得在全国玩具产区推广,本刊也将就此问题展开报道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认为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履行社会责任通常能为企业带来长期效益。公益营销是企业体现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之一。积极倡导我国企业规范经营,适度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各方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社会责任是企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国有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建设和谐企业涵盖了国有大型企业的全部社会责任,是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国有大型企业既要坚持和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更要具备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在实现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实现了企业性质的“回归”;2002年以来,我们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实现了新的“回归”——履行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力量,不仅肩负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而且肩负着社会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笔者就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和谐文化建设谈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一种观念、一种情调、一种生存状态.和谐社会是人类实现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担负着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物质基础的经济责任.同时,企业又是"社会公民",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赖以生存、赖以发展、赖以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因此,以人为本、关爱员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针对经济领域的改革举措正在大力开展。基于此,企业价值的可持续良性评价和对社会贡献度的评价,越来越引起关注。一些企业虽然可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财富价值,但是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公益福祉的忽视、对公众诉求的冷漠等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质疑,企业创造价值的社会贡献因素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因此,本文将从社会贡献的视角研究企业价值,聚焦企业价值中的社会贡献动因,通过企业社会贡献这一特殊视角研究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推动科技进步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改革进入新时期后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混合所有制下也应发展国有企业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国有企业不仅有义务也有能力开展技术创新,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国家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国有企业自身也应该主动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产业不仅关系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而且关系到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挤出效应理论,实证分析了EPR 制度的实施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EPR 制度的实施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具有挤出效应,同时,合资品牌汽车企业推进EPR 制度的活动具有技术溢出效应,这一外部效应可以缓解EPR 的实施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挤出程度;②基于受益者负担原理、责任原理和竞争原理,文章提出了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文章阐述了建立与实施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同时就该体系中的绩效评估模型、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必然嵌入在已经积累人类文明成果的的社会土壤里。除了自生自长以外,企业必然对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资源进行消耗。企业消耗的社会资源对国家和社会是负债,应当通过可以控制和计量的手段加以确认并予以清偿,达到回补社会再生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目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除了要对自己消耗掉的社会成本即债务加以清偿平衡的原因外,还有基于我国特定文化内蕴的对社会反哺平衡的原因。国家行政权需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反哺平衡进行科学设计和有效控制,以保证反哺平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国际劳工权益保护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劳工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先后出现了国际劳工标准、核心劳工标准、社会条款、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以及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等,它们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从长远来看,劳工权益保护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些劳工标准还可能成为贸易壁垒。中国企业需要认真分析,积极应对。调整企业的竞争策略,加强企业的劳工权益保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企业科学和谐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角度,系统阐述了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方法和需要正确处理的问题,对于推动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化工企业在和谐社会中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企业必然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关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企业的伦理模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确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但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文章对我国企业的道德水准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消费者视角,开发了一组用于测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量表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这组测评体系共包含16个具体的指标,构成回馈社会、赞助教育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自然环境、承担经济方面的责任等五个维度。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测评信度和效度.基于该量表体系所测评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业绩感知水平与消费者的企业信赖感和忠诚度显著相关。研究结论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期待和评价标准.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测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工具,也为企业开展社会责任运动指出了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油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是解决我国国内油气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和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文章探讨了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及其动因,进一步分析了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三大石油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八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