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王人辉 《经济师》2006,(3):141-142
信息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实行了模块化,而模块化的发展与信息产业集聚息息相关。文章拟从企业专业化、信息产业转移、模块集中化、模块创新等几方面论述模块化信息产业集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模块理论,从过程、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生产运行模式,进而探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的创新机制,提出模块化网络组织是提高和增强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意企业应充分利用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以最大化分享创新收益。  相似文献   

3.
创意产业由创意生成模块、创意开发模块和创意消费模块等基本价值模块构成。不同的价值模块之间可以替换、共用,成为创意产业价值网络的基础。该文引入价值网络理论,讨论了创意产业对模块化、价值网络的依存关系,以及这种依存关系对创意产业投融资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消费DIY、模块化与产业集群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治理是当前集群研究的一个重点。分析了模块化生产中的准信息同一化性质,及由此带来的模块集群生产与创新的竞争性质,并构建了模块集群创新激励的研发锦标赛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模块化的集群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是衡量创意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一极。从模块化理论出发,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系统概念模型,研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网络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知识创新系统子模块的协调机制,进而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系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TOPSIS理论构建了相应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提出创意产业集群规划建设要充分利用模块网络组织形式,以提高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和知识创新能力,实现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在以模块化为特征的产业中,产品创新引导产业演进,创新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在产品创新中,对在位者的分析应考虑代际范围经济和资源转换成本。新厂商可采取产品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利用分裂技术等方式进入。创新技能、模块化程度、沉没成本和市场环境等将影响新厂商的进入。创新竞争的结果,使核心模块市场结构趋于竞争性垄断,一般模块和系统的装配市场则日趋竞争,企业间网络得以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模块化是新经济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发展在模块化环境下具有了新的内涵与意义。从4个层面分析了模块化产业结构的特征,具体研究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模块组织模式,从中资模块制造商的竞争优势、核心模块的技术溢出、核心模块的根植性3个方面分析了这种核心企业协调下的模块化组织模式;进而从制造模块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两个角度提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者,其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呈现出显著的模块化特征。以模块创新和标准创新为基本框架,构建了3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式创新路径:“外围模块-核心模块”、“核心模块-架构规则”、“架构规则-核心模块”。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5个维度建立了突破式创新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西安市2014年14类行业数据进行分析,设计了西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式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度模块化产业价值链的特殊性决定在产业链某些环节上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其他环节却只能获得极低的资本和劳动回报率,而新功能模块的开发能力、模块框架平台的设计能力、模块技术标准的制定能力和核心模块的制造能力,共同决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上的优势,主导高度模块化产业的全球分工。我国应通过加大本地配套、提高企业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对接全球价值创新网络、鼓励企业整合全球资源、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逐步改变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位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冯增田  郝斌 《技术经济》2014,(2):1-8,70
利用我国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圈的12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模块化设计对不同层次的产品创新(包括架构创新和模块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组织学习和关系网络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模块化设计对产品模块创新和产品架构创新均具有显著影响;探索性学习越深入,模块化对产品模块创新和架构创新的影响越大、越显著;开发性学习也对产品模块创新和架构创新具有调节效应,但其影响程度明显低于探索性创新;关系网络对产品模块创新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对产品架构创新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产业模块化进程及制造模式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块化技术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将会引起产业分工、制造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对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结构,直至企业发展战略产生较大的影响。从模块化技术在信息产业成功的应用,以及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分析认为,模块化生产是必然的趋势,这对于后发展的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2.
Much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modularizing the PC industry and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odularization in the PC and automobile industries, however, very little of this research has been quantitative.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for PC and automobile components to analyze the modularization in the PC and automobile industry. We calculated a ratio of the number of patents applied for by PC/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vis-à-vis the total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for the components, and used it to quantitatively judge whether PC/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still hold the initiative with respect to R&D.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C manufacturers no longer hold the R&D initiative but that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still do for engine control systems. On the other hand, it indicates that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no longer hold the R&D initiative on the safety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s. The paper finally verifi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dularization and R&D initiative 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以产业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Warshall算法对产业间的二元关系直接进行量化,通过关系矩阵确定产业创新系统中的"通径产业"。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计算创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验证其六大主导产业中的"创新源产业"和"效益体现产业"。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确定的六大主导产业基本符合该省投入-产出所显现出的经济贡献率的梯次要求,江西省可将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业作为"创新源产业",将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业作为"通径产业"。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系统识别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厘清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编码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编码与提炼,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因素、产业集聚水平、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创新导向、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错综复杂,共同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最后,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突破与创新产品市场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TRIZ理论作为国际公认的重要创新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嵌入到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范式不确定、知识产权及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从制约技术创新的瓶颈、路径分析、创新方案确立等方面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方法问题,针对产业技术创新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别制定出合理的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7.
陈燕 《技术经济》2012,31(6):43-49
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理出发,利用1997—2010年我国29个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整体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分析了29个制造业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产出的间接影响效应和直接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制造业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有所差异;在自主创新能力高的制造业行业中,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的影响比较显著;在自主创新能力中等的制造业行业中,除了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业内贸易对其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制造业行业的该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及竞争优势提升依赖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高技术制造业下属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高技术制造业每个行业动态效率变化值,并结合熵值法确定投入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各创新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度。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在2014-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最低,但整体上创新效率发展态势较好;②技术进步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③相同投入要素在不同行业中的贡献度差异较大,主要归因于指标投入强度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  相似文献   

19.
DEA方法在我国工业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颖  徐佩川  梅开 《技术经济》2007,26(9):57-59116
技术进步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产业的技术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主要动力,于是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然而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技术创新的效率问题,本文通过数据包络(DEA)的方法对我国29个工业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并且从DEA有效性,规模收益情况和投入产出冗余三个方面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较低,规模收益状况不理想,投入冗余较多。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rade affects innovation in a two‐country, two‐good, two‐factor Heckscher–Ohlin model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 Trade openness induces an increase in process innovation in both industries. The increase is stronger i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y. Trade openness boosts prospective entrants' profits in that industry, which leads to further increases in product innovation. Trade liberalization generates a different relative impact on innovation across industries, depending on trade costs. When they are high (low), it increases process innovation relatively more i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disadvantage) industry, leading to TFP divergence (convergence) across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