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永林 《活力》2011,(7):212-212
价绍了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并提出湿地重点攻关技术,以期为维护生态苹衡,改善生态状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发展中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湿地对上海的土地供给、水源补充、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具有的重要价值,湿地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分析了上海市保护和利用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泥沙利用、保护区调整、湿地科学利用等方面就上海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进行了思考;最后从协调机制、功能分区、协调围垦和保护、规范利用、控制污染、法律保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上海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宋丹阳 《民营科技》2010,(3):116-116
湿地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之一,很多人称之为“地球之肾”。其功能和特性,历来是各国研究的焦点所在。各国为此达成一致:湿地一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不但能为我们提供生产生活的珏需资料,而且在气候调节、空气净化、蓄水防洪、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浅谈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要生存,必须保护好生态,就更要保护好湿地。现就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湿地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旗帜、催人奋进,其中关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论述,为天津北大港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和行动指南。为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筹抓好湿地各项重点工作,坚持生态修复与资源保护并重,本文总结了滨海新区北大港湿地近年来在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中所取得的经验,在肯定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为使天津北大港湿地保护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示范区,针对当前保护与修复中存在的一些短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华 《新远见》2012,(2):58-63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湿地面积7.33万平方公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是继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以来.国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如何实施好这一重大决策?采取什么措施确保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两个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我认为尽快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乃是当务之急,更是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7.
何雄伟 《企业经济》2023,(9):103-112
实施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和湿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保护湿地生态功能、平衡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以及维护国家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湿地占补平衡面积和质量的双平衡目标要求,明晰“湿地银行”的概念内涵、目标和原则,总结江西省在开展“湿地银行”制度创新实践探索中促进湿地指标市场化交易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分析其存在的运营机制有待完善、价值评价体系空缺、社会资本和公众参与程度不足等难点。最后,本文提出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管理协调机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湿地修复及质量评价标准、构建湿地价值评估体系和考核体系、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七方面优化路径,以期加快推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靳淑琴  宋智 《科技与企业》2012,(20):129-130
吴忠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是全区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和自治区重点风沙治理区。湿地与人们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具有调蓄洪涝、引水灌溉、饮用水源地、交通运输、发电、水产养殖、景观旅游的功能,还具有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特殊功能。加强湿地恢复与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对发挥湿地在吴忠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方面,改善吴忠人居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市委、政府提出的"打造滨河生态水韵城市"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31):71-72
现阶段我国湿地资源主要面临三个问题:管理工作亟待加强;湿地保护空缺较大;生物多样性在减退。因此要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为基点,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手段,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湿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存在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和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利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结合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建立和完善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法制体系和管理协调机制,提高湿地保护的技术支撑,多渠道吸引投资、增加湿地公园保护和开发资金投入,对全面提升湿地公园价值功能和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城市湿地越来越少,人们忽略了湿地景观的建设,当前国内外城市进行生态重建,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保护和利用水生湿生植物及其生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认为,建设湿地园林是城市生态重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此外,通过湿地园林建设,能缓冲城市硬质景观的压力,满足人们亲近、回归自然的需求.试想人们在紧张生活之余,留恋于水天之间,徜徉在阳光余晖之下,无疑是心旷神怡的一大乐事.本文从生态角度和景观角度对湿地、人工湿地、湿地园林以及湿地生态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2.
湿地被成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但是我国目前湿地保护问题仍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在湿地保护利用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进一步完善湿地资源权属制度,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并尽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湿地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湿地保护管理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指出北京城市湿地数量持续减少、质量持续下降;并从法律基础、保护管理主体、保护管理措施等方面分析了现行的保护管理格局。在总结了城市湿地立法工作滞后、管理机构能力不足、部门协作机制不完善和公众参与机制缺位等问题之后,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能力建设、完善部门协作、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建立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北京城市湿地保护管理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湿地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外的31个省(区、市)湿地面积达到3848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占94%.我国湿地面积绝对数量大,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以上,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湿地生态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限制开发区域中的一种类型,其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与其他限制开发区域既有共性,又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湿地与森林、农田、草地等生态环境一样,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一个生物种类丰富、生产能力很强的生态系统,它的良性发展与开发,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湿地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吴晨亮 《价值工程》2015,(3):308-309
对洮儿河、归流河流域湿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洮儿河、归流河湿地在环境与资源状况,管理与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和讨论了洮儿河、归流河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湿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湿地是存在于城市区域之内的湿地,其生态服务功能与乡野湿地有着明显不同.受人为活动干扰强烈,中国城市湿地存在面积缩小、功能退化、污染严重,特别是富营养化现象突出.而由于长期对城市湿地研究薄弱,对湿地功能与价值认识存在偏差,以及城市湿地保护较高的机会成本,使得中国城市湿地保护面临诸多困难.所以城市中的湿地保护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化对湿地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我国开发和建设湿地公园的项目逐渐增多,"湿地"似乎成了时髦的名词,其中虽不乏成功的案例。但由于我国对湿地及湿地公园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设计理念和认识并不成熟。本文通过剖析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理念,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区域中湿地的设计和保护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31):58-60
本文探讨渭河渭南城市段的河流湿地生态恢复中的现状和发展策略,探讨在解决水资源与防洪的前提下,发挥渭河湿地的防洪、生态、休闲、教育、产业功能,达到人与水的和谐发展,这对于本区的自然和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祖学军 《活力》2006,(5):119-119
一、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体系 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是生态建设的根本。针对大兴安岭林区重要的生态地位和已遭严重破坏的资源现状,应采取科技、法律和政策等措施,尽快建立起科学、管用的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体系。一是要对脆弱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在高山陡角、河流两岸、道路两侧、湿地周围、火烧迹地等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生态公益林区,由国家投资进行恢复建设、采取以人工促进为主、人工更新为辅等方式营造生态公益林;对现有的中幼龄林按营林规程作业要求及时抚育,通过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来提高森林覆被率,恢复森林的生态功能。二是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依托现有的7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抓好嫩江源头和呼玛河流域两大流域、两大森林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同时增加物种引进、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驯养与合理利用项目。建立起以森林、湿地、河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为主体,集保护、旅游、科研、生态建设于一体,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具有自养能力的自然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