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基础条件仍然显得十分薄弱,缺乏长期稳定增长的后劲,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3.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不但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更需要财政“真金白银”支持。作为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地处贵州省山区的贫困县,财政怎样才能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为了尽快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微薄的难题,财政首先应该着力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这方面的投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日益蔓延,大量以靠外出务工为增收主渠道的农民工不得不返乡另谋生计!为改变大多数农民认为要增加收入就得外出务工挣现钱的思维定势,吉林省长春市农村财政研究会联合课题组以此为切入点,以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试图为农民增收致富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后劲十足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简称新农村)建设中,醴陵市委、市政府朝着“富民强市”的目标,围绕加强农村、发展农业、致富农民“三农”主线,积极统筹城乡发展的实务中,取得了实效。但是,由于农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提升过快,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6.
农民收入增长状况是衡量农村经济政策效果、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最为全面与综合的指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上海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制定农村改革和发展政策的着眼点和落脚点。2004年以来虽然上海农民增收出现可喜局面,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远没有真正解决。因此,如何建立与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对促进上海郊区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本通过系统分析上海郊区农民历年收入状况,剖析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各种因素,并对如何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提出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比重是反映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为畜牧大市,40%以上为畜牧强市。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对此,宝鸡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畜牧大市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农村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新疆呼图壁县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总面积9393.6平方公里,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0%。农业人口中的绝大部分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经济是当前我县农民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收入来源。由于农业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不能持续稳定地增长,致使农民生活比较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落后。一方面,该县地处沙漠、戈壁边缘,年降水量少,地表蒸发大,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天山山脉雪水和地下水。由于前几年为加快农业的发展,连年进行开荒造田,使得…  相似文献   

9.
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是目前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能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瓶径。本文结合对吉林省东丰县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实践的调查情况,就如何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东阳市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根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财政增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样的可喜局面。2005年全市农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乎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部任务中最切实的核心问题,促进农民持续有效的收入的增加,加快新农村新面貌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每一项工作都与财政业务紧密相关,如何充分发挥县乡财政职能,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县乡财政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财政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明确落脚点、找准切入点、选准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日前,石家庄市印发关于实施帮扶农民增收工程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市大力实施高效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农业产业化和支持农民创业等十大“农民增收工程”.以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支持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如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业财政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8.
顾涛 《财政研究资料》2007,(30):F0003-F0004,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经济面貌等多个层次的全面提升,因此各级财政增加投入并不是简单的针对某个项目的资金支持,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财政体制创新,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逐步调整各级财政的公共支出结构,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提供稳定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金融视角下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增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岚 《中国金融》2006,(10):62-63
农民收入现状审视:收入持续增长,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西全省农民收入经历了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徘徊的变化过程。1993年至1997年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期.其问农民家庭入均收入由1993年的869,81元增长到1997年的2107.28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84%。1998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缓,6年来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仅为3.32%,大大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而之后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是财政支农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如何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财政支农业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自1978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