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靠政策调动积极性很重要,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党在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副产品收购等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大解放。这充分显示了政策的威力。目前广大农民由“致富热”转向“科学热”,开始注  相似文献   

2.
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因为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失灵”在农村信贷市场表现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引发的资金供求矛盾上。大额农贷的实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为用“看得见的手”破解“市场失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靠政策,靠科技,靠资金。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业银行的根本任务。我们蚌埠市农业银行,自1980年恢复以来的九年中,在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迅速在全党全国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确保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农村金融是国家调节融通农村资金的有力杠杆,是支农资金的重要供应渠道,因此,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千方百计组织农村资金,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金投向,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使社会各界从更高更深的认识层次上又一次把目光投向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在全会《决定》中有这样一个明确的结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基于我国国情和改革开放二十年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判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相比城镇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地域空间。浙江二十年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十字形大农业”本身也许不过是一个无关重要的“新名词”,但是我杜撰这个概念却是为了借此强调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如何在有八亿居民生活的中国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新农村。我们不主张走大量农民离开乡村涌进城市这样一条老的发展道路,这就首先要求农村经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改革“以工补农”资金管理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日益壮大,上海市建立了“以工补农”(或称“以工建农”等)专项资金,并统一纳入乡镇财政自筹资金管理。 “以工补农”资金是建立在以农村内部工业反哺农业这一指导思想上的,也就是实行“以工补农”政策。  相似文献   

8.
积极认真地解决“三农”问题是本届政府主要施政目标之一。不解决好“三农”问题,农村不实现小康,不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三农”问题,在观念上要有“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要由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转变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过去我们靠农村支持城市,靠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支持工业化。现在我们的工业化程度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广大的农村还这么落后,这个时候,如果不让农民进城,不让工业反哺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恐怕比较难。第二个转变是公共财政的阳光应该普照到农村。农民现在收入…  相似文献   

9.
程昊 《金融纵横》2005,(7):37-40
一、马克思传统地租理论与现实的差异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靠加快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无疑指出了一条让更多农民离开土地的出路,然而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本钱,离开了土地,农民是否可以脱贫致富。或者根本就无法生存?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就必须首先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入手。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消费市场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笔以为,这三个方面的落脚点就是农业问题,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有农业发展了,  相似文献   

11.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两高一优”农业中的高产,就是提高资源的产出率,包括提高农林牧副渔等多种农产品的产量,重点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优质,就是追求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包括品种改良、产品优质、结构优化等;高效。就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科技进步是关键。提高产量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靠科技进步,降低消耗,提高效  相似文献   

12.
《福建金融》2002,(11):1-1
<正>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是认真总古今中外众多国家及中国历代王朝的无数经验得出的真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工作的发展和农村貌的变化已有目共睹。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农民的“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现在应该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大多数农民富裕起来,才能说中国真正了起来。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关系到9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等一列问题,而且是在坚定不移地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中,出现通货紧缩趋势、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应该看到农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需要继续关注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中国支持农业的空间大,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解决诸如调整结构、科技兴农、税费改革以及鼓励农民振奋精神、勤劳致富等农村体制、农文化的许多问题,本文就中国金融现状应该做好“农”字文章发些议论。  相似文献   

13.
农业发展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实现一个时期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的金融杠杆,其职能是依据国家农村农业政策的调整、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的深入及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差异性又决定了农发行职能调整与自身发展必然实施“一地一策”的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我国中部内陆地区目前金融支持“三农”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 ,得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政策选择主要有四 :一是优化监管体系 ,重新构建县域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二是农村信用社要改善内部信贷管理体制 ,改革经营管理体制 ,增强为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输血”功能 ;三是准确定位政府在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中的位置 ,实施“三农”结构调整的“五化”战略 ,实现信贷资金与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我县农金工作形成贷款“春贷秋收”和社员存款“秋存春取”这样一个思想概念。这个概念,据笔者观察:一、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的方针和推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后,农业的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起了很大变化,粮食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代表,我想讲几点来自产业的意见。首先从六七十年代始,我国有过一次规模空前的上山下乡,如今我们似乎又迎来了新时代意义的第二次上山下乡,新一轮的上山下乡能不能成功要看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什么样的方法,新农村建设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生产要素由效益低的地方向效率高的地方流动,这本来就是经济的基本规律,但现在如果要让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就有可能违背经济的这一基本规律,而这就势必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笔者认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路子是实现这两个根本转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而“两高一优”农业规模经营的状况,则反映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梅州地处粤东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在稳定、提  相似文献   

18.
王军 《财经》2011,(1):106-107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城乡“二元”特征明显的发展中大国,“三农”问题是一个垒局性的问题,始终被置于战略地位. 2010年次第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如中共十七届五中垒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及发展现代农业均着墨甚多.除了一直以来我们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以外,其中一个重要背景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我国中部内陆地区目前金融支持“三农”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得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政策选择主要有四:一是优化监管体系,重新构建县域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二是农村信用社要改善内部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增强为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输血”功能;三是准确定位政府在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中的位置,实施“三农”结构调整的“五化”战略,实现信贷资金与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新的形势下,作为肩负支持“三农”发展重任的农村信用社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认识支持“三农”与自我发展的辩证关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改善金融服务,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发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