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2.
刘永芬 《魅力中国》2010,(34):340-340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内容与学生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培养新的思想观念和素质,跟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3.
李顺伟 《魅力中国》2010,(7):148-148
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为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因此课改成功的标志,在于通过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其角色特点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为此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影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习状态和策略,其中状态包括学习动机和环境,策略是指学习方法和过程。要想培养出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求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地理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邰学珍 《理论观察》2005,(1):100-10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要使教学卓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教师传授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财富,因此,教师在课堂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教员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创新教育对教员和学生都有新的要求。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主要依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员。因此,要实施教育创新、要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按创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员队伍建设。学员也是学习的主体,是创新教育的培养对象。而实施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学员的培养上起作用,见效果。这就要求教员引导学生会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所以,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创新是创新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范生堂 《魅力中国》2010,(31):289-290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启动,这次课改不是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本文就“自主学习”方式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朱新锋 《魅力中国》2009,(17):36-36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俊伟 《魅力中国》2011,(4):108-108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课改的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形势下,应重新审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课改的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形势下,应重新审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在师生"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基础上,应做到:激发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创造力;保持主体参与的连贯性、培养自我完善能力;动手制作课件,培养实践能力;改革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单一的专业技能已无法满足岗位的多变需求,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在大学时期对学生各方面的协调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本文以学生干部在学生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分别从组织助手、桥梁纽带和思政教育三个方面分析学生干部对学生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另外还重点阐述了培养学生干部策划和组织活动能力的策略,为高校培养一支效率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3.
党筱慧 《发展》2014,(10):117-118
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十分重要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解释、获取新的知识,是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独立探究,大胆创新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享受平等,是学生发挥主体作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方式尤为重要。要建立和形成这一学习方式,关键在于加强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主潜能,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相互研讨,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达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我们现阶段所实施的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认识、实践和改造社会的主体.因此现在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吴燕 《黑河学刊》2012,(1):160-161
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的影响,学生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仍未形成。因此,要从转变教学观念、确保学生行动自由、培养学生参与兴趣、建立师生平等关系等方面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国厂 《魅力中国》2010,(19):218-2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方式尤为重要。要建立和形成这一学习方式,关键在于加强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魅力中国》2013,(11):191-191
应试教育下的政治教学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那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个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多数敦师仍未从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他们仍然认为分数第一,能力第二,因此,学生的潜在能力很难得到发展.我认为在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及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成为学生教学活动的引导者;2、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3、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一般包括思考、讨论、问答、练习等多种参与活动。过去,大家也都让学生“动”,但动的程度、效果不一样。有的动的比较好,有的则不够。活动的形式也都是大家熟悉的、司空见惯的那些方法,有些单调、乏味。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特别是现代教学的发展,对课堂上学生的活动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最关键、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