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本文在扼要阐述我国会计与税法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在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冲突表现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解决冲突的有效路径提出了笔者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及其选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单边、双边、区域、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及其选择的文献加以全面梳理,并且指出每种争端解决机制的不足之处,在对各种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得出政治、经济等因素会影响各种争端解决机制选择的结论。现有的研究对于中国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选择的系统性理论分析不足,实证研究欠缺,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田丰 《经济学动态》2015,(2):145-156
在理论上,绝大多数研究者将争端解决机制作为实施国际贸易协定时纯粹的触发战略,另外一些文献将其作为搜集成员关于遵守国际协定情况关键信息的工具、激发成员对于国际社会深切归属感的机制、在成员违反协定情况下重新启动谈判程序的工具或者上述角色的组合。"选择的歧视"问题在多边贸易摩擦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研究者认为发展中成员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的利用上处于相对劣势,原因在于WTO争端解决机制本身不具有实施能力,多边贸易诉讼成功与否严重依赖于成员自身的实施能力。对WTO争端解决结果不满的成员往往转向区域主义,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而区域经济组织发展对WTO成员争端解决行为最突出的影响是司法管辖权的重叠与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法庭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创新方法,可用于解决创新设计中的矛盾冲突。该方法整合了TRIZ的“矛盾”原理以及基于协商的多阶段方法,用于支持概念设计阶段的冲突问题解决。定义了协同设计环境中的3种冲突类型,描述了各自的分类、检测与解决方法。特别关注第3种类型的冲突解决机制,并且使用基于规则的语言JESS解决冲突,为提高协同概念设计效率与设计方案的创新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与工具。  相似文献   

5.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国民  刘颖 《经济师》2003,(5):52-53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WTO法律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首先在简单介绍WTO争端解决机制产生的历史的基础上 ,通过与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的解决机制的比较 ,指出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几大特点。然后对WTO争端解决机制运作过程中的四个程序 ,即协商程序、专家小组程序、上诉程序、实施程序 ,予以了详细的阐述。最后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问题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权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法律现象,并广泛地存在于法治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域外权利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路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成果,然而中国法学界对此较少探讨。权利冲突中的"权利"必须是法定权利,其产生的前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样具有法律依据的权利。解决权利冲突现象的路径是必须坚持权利不得滥用权利原则和具体案例的利益/价值衡量原则。  相似文献   

7.
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家庭冲突是一种角色间冲突的特殊形式,在这种冲突中,来自工作和家庭生活领域的角色压力是不相容的。工作家庭冲突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都包括工作、家庭、个体三个方面。文章在对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工作家庭冲突的干预机制、进行工作家庭冲突的纵向研究以及中国化研究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又正值司法改革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快速解决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大调解机制作为依托调解这种传统纠纷解决方式的新形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地司法实践在探索中构建了不同的机制模式,但鉴于没有统一正确的理论指导,各机制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在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端正及深化大调解机制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解决纠纷、实现正义的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国家的统治管理。  相似文献   

9.
NGO以法庭之友身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亦雷 《经济师》2006,(10):74-75
随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实践和发展,NGO(非政府组织)积极谋求在WTO中的地位,它们通过法庭之友的方式逐步介入了到WTO争端解决机制之中,在WTO争端解决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发了在DSU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非政府组织以法庭之友身份参与争端机制合理性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瑞霞 《经济师》2012,(5):54-56
在全球一体化受阻,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中国既遭遇挑战也面临机遇。审视周边环境,上海合作组织是展开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会。对上海合作组织展开机制化建设,尤其是建立争端解决机制是保证和促进其成员国进一步展开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借鉴了其他国际组织的争端机制后,提出上海合作组织也应经过谈判达成书面协议,从政治和法律两方面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的、公平的及有效率的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3)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优良的投资环境和绝佳的人文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外知名的企业加入。研究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从而形成卓越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是十分有意义的。文章以中德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阐明了跨文化管理特征,分析了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者是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中的两支重要力量。由于所受的教育、承担的职责等方面的差异,工程师与经理之间在价值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这两者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冲突的对策,以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石油天然气矿权权利冲突及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权是石油天然气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权利,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权利冲突问题,矿权冲突是比较多元化的,但其实质而言是权限冲突与利益冲突的交错,并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加强对石油天然气矿权权利冲突及解决机制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石油天然气经济活动,促进石油天然气行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尽管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的,但却因处于经济机制转轨时期而须履行诸多特别义务,其中如何应对我国入世后可能出现的数量众多的反倾销诉讼就成为了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在对WTO相关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兼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应对反倾销诉讼提出一点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共冲突治理的困境与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面临越来越多的公共冲突,甚至演变为尖锐的暴力对抗,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针对中国公共冲突治理的现实困境,在对公共管理的冲突解决机制和公共冲突治理中公共管理者角色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公共冲突治理困境的破解方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县域不良贷款问题分析后发现,我国县域不良贷款比例较大,尽管金融资源在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但县域不良贷款问题在各地区都普遍存在。本文在成因分析基础上,认为可通过采用持续激励法对县域客户进行信用激励、推广同组组合的贷款模式、以"贷款保障基金"完善抵押品保证机制、推行小额贷款还款模式及完善农业巨灾保险机制、间接预防信贷风险等方式来解决我国县域不良贷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贸易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利益的不同,会引发各种争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更为国际贸易争端带来新的特点,解决世界贸易争端的机制也相应不断地完善。本文在分析国际贸易新特点和争端规则的基础上,总结了原GATT争端机制的缺陷和WTO对争端机制的完善,并对中国怎样利用基础上,总结了原CATT争端机制的缺陷和WTO对争端机制的完善,并对中国怎样利用WTO解决机制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下,在分析两岸经贸争端现状的基础上,以比较借鉴WTO与NAFTA争端解决机制为研究视角,详细探讨了在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两岸争端解决机制的模式选择与基本框架,提出两岸应建立“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采用“协商——专家组或仲裁”的模式等着干建议,以期促进两岸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WTO中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规定进行本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兼采案例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我国的入世议定书和入世工作组报告,针对在近几年可能出现的由WTO原有成员方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浪潮,对我国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应对反倾销诉讼提出一点不太成熟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组织柔性:内涵、理论演化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态不确定环境下,柔性是成功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对各种不同的组织柔性定义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组织柔性的内涵。同时对组织柔性研究的理论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组织柔性研究领域中值得探讨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