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外来务工人员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的重点和热点.在研究中,有关体育参与的安全,服务,权益和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为:流动人口城市社区体育问题,社会"体育新话题","外来务工人员组织体育管理的选择"等,从外来务工人员思想层面上的进行思考,为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很多文献综述都出现一个共同点:外来务工人员现场调查和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从社会支持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角度来看,缺乏讨论安全体系主要侧重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缺乏对外来务工人员体育活动内部因素的研究,所以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外来务工人员的外来因素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身心问题.并从调查主观社会因素着手,来研究外来务工人员的体育生活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张晨寒 《经济论坛》2006,(16):54-5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出现了大批由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他们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在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打工、经商以及从事其他服务业为生。理论界以及许多地方政府将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称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农民工”。他们正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着历史性变化。他们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迈向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经纳入政府工作日程,一些地方专门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及北京市调查数据,对进城务工人员福利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研究发现,2008年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福利指数为0.3188,处于福利评价的低水平阶段;除经济资源和健康状况方面的福利状况达到较高水平阶段外,其他功能性活动均处于中、低水平阶段。与2008年相比,2012年进城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障、心理条件、社会资本等方面的福利状况均有所改善。防护性保障和社会资本的边际改善对进城务工人员总福利水平上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同制度模式之间难以互通互联及其自身的缺陷,是制约进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制度性因素;性别、城市工作年限、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收入、所在城市等则是影响进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非制度性因素。从制度创新和强化执法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制度如何塑造政策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为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概括了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中观制度,探讨了制度塑造该政策的路径。结果表明:路径依赖的制度及关键节点造就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间断—平衡的演变过程;制度通过建构决策者的思维模式、赋予政策目标群体的不同权利和界定行为主体的利益范围塑造了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6.
构建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分割,调整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结构的一元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改革》2010,(4):7-7
近日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明确提出,今年陕西省将由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尽快制定放宽农民工进城落户条件的政策规定,包括对农民工在中小城镇落户,在其他城市落户,新生代农民工优先落户,落户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承包土地处置等一系列问题的具体规定和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尝试使用多项逻辑回归模型,测量了个体特征、组织资本、剥夺感、就业保障等因素对进城务工人员维权行为方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年龄、政治面貌、行业、组织资本、剥夺感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行为方式有显著影响。文章还进一步指出,相对剥夺感影响进城务工人员是否采取维权行动,而组织资本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采取何种维权行动。  相似文献   

9.
促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考虑到进城落户后生活压力增大以及会失去在农村生活的各种优惠政策而不愿意进城落户.深入分析农民不愿进城落户的深层次原因,破解阻碍农民进城落户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农民由在城镇落脚变为到城镇落户,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财产权的保护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农民工及其家属如何进城落户,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处理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学术界研究的甚少,没能从整体上研究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在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目前不合理的土地产权及其交易制度,并进一步研究如何保护和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争取对国家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个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时期。课题组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整体政策框架,即必须把以人为本、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作为根本要求,以扩大农民工转移就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和允许农民工进城落户定居为重点,加快推进劳动就业、教育、公共住房、社会保障、户籍等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规模日趋扩大,但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状况仍不容乐观。课题组针对2013年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权益受损状况较为普遍,其面对权益受损时的过激反应倾向也应引起关注。据此,本文从政策、进城务工人员和企业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改善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状况的矛盾焦点,并提出政府、个人和企业三方联动、协力破解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难题的相关建议。该研究对改善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状况、促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9年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社会资本对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因果效应。本文在定位法(position generator)的框架下同时使用职业权力与职业声望分数测量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资本,并通过挖掘中国农村“春节拜年”行为的外生性因素构造了社会资本的工具变量。我们发现:(1)具有结构性内涵的社会资本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具有正向影响;(2)使用职业权力测量的社会资本对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经济效应大于职业声望的相应结果,显示出社会网络中具有实际办事权力的职业比具有高声望的职业更加重要,权力所反映的资源内涵大于声望等其他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转移人口社会融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障碍主要来自户籍制度及其背后的公共品歧视性分配政策。本次问卷调查,以权益保障和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对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社会融入状况,以及老一代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社会融入差异性,做了全方位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进城农村劳动力代际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8个能够综合反映农民工群体的工作、生活、社会保障和主观意愿等生存现状的指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构建进城农村劳动力生存现状影响因素的因子模型,集中分析各个因素对进城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影响程度及其在进城农村劳动力总体代际和性别差异上的表现。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工作因素、进城动机、主观诉求等方面都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较大区别,工作稳定性、身份歧视等因素对第二代农民工的影响有着不同于事先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而民族地区,受自然环境,历史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尤其的多,该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着诸如学习成绩较差、辍学率较高、心理发展不健全、行为习惯较差等问题。为此,须从政府和社会加大投入、强化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来杰 《经济师》2005,(2):48-49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多 ,其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也成为政府和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建立面向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并提出了构建面向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群体内部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了工作经验对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差异的影响。基于对大连市1032名外来务工人员的经验研究,发现工作经验对外来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会依户籍性质或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外来工人与农民工的收入差异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户籍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户籍歧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影响农民工群体收入劣势的一个主要原因;工作经验与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对收入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关系,工作经验在一定时期内对高教育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上升具有显著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城郊型乡村外来务工群体的本地融入值得关注。以浙江省温州市进星村为例,探讨了东部发达地区城郊型乡村的外来务工群体在本地的渐次融入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欠发达地区偏远乡村务工人员的阶梯转移及渐次融入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主要结论为:其一,伴随城郊型乡村工业化初现、产业衍生集聚、产业结构转型等经济演变和发展历程,外来务工群体将渐次实现本地融入,但身份融入是“最后一公里”;其二,城郊型乡村外来务工群体的本地融入大体将经历从生计融入、生活融入再到身份融入的渐次融入过程,并呈现出融入主体由个体转向家庭、融入期望由赚取收入转向自我价值实现、融入障碍由自身因素转向制度瓶颈的基本特征;其三,宏观政策制度变迁、城郊型乡村经济演变与务工人员需求和意愿升级是城郊型乡村外来务工群体本地渐次融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异质劳动力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探讨了户籍改革和农地转让权对农村劳动力和城市高、低技能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户籍歧视程度的降低,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能提高大中城市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大中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农地可转让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尤其是对大中城市周围的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更有利,但会推高大中城市房价,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发现如果城市层级相差过大,也不利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文章最后针对户籍改革和农地产权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