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微观视角的河南省农区经济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河南省2191个乡镇单元为基础,从农区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状况、土地资源支持、农区科教管理子系统来勾勒河南省的农区经济系统,利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将河南省农村经济类型划分为富裕区、小康区、温饱区、贫困区4种类型.再进一步划分为9大亚区、28个小农区,并就每个类型区的空间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进行了阐明,为进一步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开封县黄龙产业集聚区相邻的王胖庄为研究区域,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和SPSS17.0软件计量分析,探讨了村域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机制。①产业升级。农户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增多.同时,粮食作物逐渐转向经济作物。②职业转化。通过务工、自主创业以及外出务工回流的方式实现了村域人口在就业空间上的转移。③思想冲击。耕地的重要程度降低,从事非农产业的积极性提升,生活方式高级化,向往城市生活的愿望强烈。④分化加剧。面对外界刺激,农户逐渐分化为发展型,稳定型和衰退型。⑤农户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程度与核心劳动力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呈负相关,与劳动力教育年限、劳动力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工业发展对村域经济影响的时空演化——基于巩义市回郭镇21个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取巩义市回郭镇21个行政村为样本区域,分析农村工业发展进程对村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工业对村域经济整体实力提升、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大、农民收入提高、村域农业、餐饮服务、商品流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其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农村工业发展通过"旁侧效应"和"回顾效应"一方面使农业劳动力移入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农民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标准的更高要求客观上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文化、教育、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没;村域工业发展在不同尺度上产生各异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5.
6.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或趋同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态的指标,结合ArcGIS、Origin等工具,探究2013—2021年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采用R/S分析法分析其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时间上,2013—2019年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总收入呈稳定上升趋势,2019年后波动明显;2013—2021年长江三角洲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2)空间上,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特征,2013—2021年各省份旅游经济差距显著且逐年增大,形成了“江苏>浙江>安徽>上海”较为稳定的空间结构。(3)在原有政策、生态环境等旅游发展要素条件既定情况下,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差异在2022—2030年的总体演化趋势将与2013—2021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基于Theil指数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四川5大经济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测量了1998-2009年间四川5大经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以及总体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5大经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以及总体差异都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其中区域内部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不断增加,而区域之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不断减少.从5大区域内部差异看,成都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内部差异较大,其余3大区域的内部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县域为单位,以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三个评价指标,研究了2000年到2011年湖北省区域经济时空格局差异。通过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的方法,对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县域相互位置关系和经济结构因素是区域经济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地形、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等自然社会因素也对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自然正交函数在区域经济时空演变中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县域经济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河南省10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以该省1998-2007年各县逐年人均GDP数据为测度指标,尝试采用在气象学中已被广泛应用的自然正交函数(EOF)方法把人均GDP距平阵正交分解为空间甬数场及时间函数.结果表明:EOF方法不仅可以描述整个研究时段内区域经济分异的整体格局,而且可以反映某一区域经济分异格局所占的比重以及该分异格局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特征,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EOF方法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选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两项综合指标,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最大与最小系数,分析了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区差异经历了一个在波动中上升的动态演变过程,四个演变阶段像一个不规则的"W".通过计算1978-2005年几个代表年份各省区农村经济的区位熵,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变过程.结果显示,我围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区在经历了由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扩展和转移的空间演变过程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空间差异的形成既有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原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也有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化进程中产业聚集、效益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等经济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知识经济测度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知识经济对河南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总结知识经济测度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河南经济的知识投入,知识产出和储存,知识流通和扩散以及知识学习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测度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中下游,与美国差距很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知识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欠发达地区企业集群形成与演化过程初步研究--河南省农村地域企业集群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河南省农村地域的企业集群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度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因素、演化过程、驱动机制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任何因素所触发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只有与区域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发生耦合作用时,才能触发企业集群形成。②在集群演化的早期阶段,市场拉动、家族文化等外部宏观因素,以及企业进入外部市场的能力、企业家活动等微观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在集群这一中观层次上,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网络效应等集聚经济因素导致的自增强机制只有在集群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烟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代内不公平现象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对公平却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如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等,影响到后代人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在代际之间产生了不公平现象。在坚持可持续发展中应以合理布局、横向联合、政策倾斜、兼并带动、以点带面、提供援助等措施来维系代内公平。依法实现渔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实现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传统城镇化的弊端日益显现,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成为非常明朗的发展趋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以郑汴都市区为增长极,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着力构建由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省级区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特色城镇和农村新社区构成的新型城镇体系,坚持紧凑型城市布局方针,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道路,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50%以上,郑汴都市区人口集聚规模800—1 000万,中原城市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城乡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城乡社会和谐局面初步形成,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18.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确实得到很大发展。但是,我国农村仍未摆脱落后、贫困的境况。由于对农村改革存在的片面理解,使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我年来徘徊不前,农民生活尚未能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改善。这期间,而实行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农村,却显示了勃勃生机,发展势头强劲。两种生产组织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前者是分田到户,放任自流,后者则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生产组织形式。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其发展的情形炯然不同,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沉重的问号-我国的农村经济究竟应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