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六盘山片区占整个六盘山片区国土总面积的25%,其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碳汇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对宁夏、陕西、甘肃等泾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自然、历史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限制等原因,六盘山生态屏障核心区——宁夏泾源县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区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陷入了“饱了生态,饿了肚子”的尴尬境地,应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生态补偿机制,统筹解决生态保护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分析是量化性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无锡地区8年间(2000-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情况的纵向比较分析,来研究区域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从生态需求(DEF)、生态供给(SEF)、生态赤字与生态效率四个方面衡量无锡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而分析无锡地区生态赤字的成因,依此提出促进无锡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是全国最为落后的地区,并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文以生态文明的视角,从农业资源稀缺、生态环保意识差及农业技术落后两个方面阐明制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山地农业的发展.为解决生态环境和山地农业的经济发展矛盾,进一步提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生态山地农业和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岩溶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制约西南岩溶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剖析了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提出了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由于各地自然、社会条件的差异,具体的石漠化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也不尽相同.南川作为重庆的石漠化地区,在自然机理方面与其他地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重庆作为西部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对南川的石漠化治理也带来重要影响.与其他石漠化地区相比,本区石漠化发育程度较低,石漠化地区人口、产业相对密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更突出.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地面临的突出挑战.文章以重庆市南川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石漠化特点、石漠化治理面临的挑战,认为在加强生态治理、工程治理的同时,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重庆南川石漠化的治理经验,可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迅速、石漠化发育程度较低的地方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陕北地区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地区位于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两大目标,二者长期难以协调,影响到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该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互动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结合陕北地区延安市西北部吴起县的生态建设模式,从互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陕北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实践已有一定基础,但是由于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人们认知水平等因素限制,还未建立起完整意义上的、系统的、科学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水土保持生态补偿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位一体”的我国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表现为经济发展粗放、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浪费等主要特征.转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经济是当前农村发展的战略问题.本研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农村生产与生活废弃物资源化为纽带,大力发展生态能源业、生态材料业和生态食品业的"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是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最后,指出秸秆经济和沼气经济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先领域,并对两者进行了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加强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的减小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相关职能部门要抓住新机遇,从强化立法工作,修正城市的发展规划,改良城市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营造城市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氛围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质量.本文对城市水土保持的新机遇、新对策以及新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赵治中 《生产力研究》2011,(10):127-128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依据青海省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等资料,采用可变单产法计算了2005-2009年青海藏区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青海藏区对生态资源的索取远远超过本地的生态承载力,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对此提出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要素是知识,而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最终决定因素.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文章主要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落后原因,以及为此而提出的完善对策等问题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福州生态农业发展基础,提出该地区都市型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构思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部相对落后,通过经济增长缩小其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西部又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局部经济增长与全局生态安全保障形成冲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有利于破解局部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与我国生态安全全局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也注定了西部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将比中部和东部地区更复杂且更具有挑战性.本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协调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家已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将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同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是我国西部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系统脆弱,但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自然景观资源多样、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是加快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也是发展生态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推动力和催化剂.西部地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首先要在多个层面上树立正确的生态经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网络立体化生态经济发展态势;其次要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与智力支持;第三,要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的多元化生态产业体系,确立生态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6.
以水土保持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在确定了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陕西省不同区域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可以看出各个区域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的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和单位里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并不一致,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反映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对整个区域生态环境贡献的大小,单位里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则反映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对生态环境贡献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7.
生态因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核心问题。以宁夏彭阳县为例,运用最小一乘法,探讨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因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计算出研究区域内生态因子与经济发展的正、负相关关系,找出了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及最小的生态因子,认为该区域生态因子对经济发展总体呈制约关系,而且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基于生态文明的山地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经济反映山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以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存在,也存在其自身困境.生态文明背景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迎来了绿色发展新机遇.西部地区要继续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础,注重山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生态平衡性、环境友好性、产业复合性和经济循环开放性.生态农林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加工工业的系统性与可持续发展及其制度建设是西部山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环京津生态抑制型贫困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京津生态抑制型贫困带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区域内贫困人口集中.但这些地区是京津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资源环境保障基地,在京津都市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屏障作用和战略地位,对区域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详细分析了环京津贫困带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从建立生态经济发展特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加强首都经济圈产业对接与合作、创新生态旅游扶贫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以期改善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现状.  相似文献   

20.
生态资源消耗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否脱钩,是影响一个地区能否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6年深圳市及各区的有关数据,运用脱钩理论,首次尝试构建生态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模型,利用Tapio脱钩体系中的8种状态定量分析深圳市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深圳市及各区的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均实现了脱钩,整体变化趋势是弱脱钩到强脱钩,且原特区内的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状态优于原特区外,说明深圳市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另外,由于深圳市2016年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侵占了部分生态资源用地,导致当年脱钩效应为弱脱钩,整体脱钩状况出现了局部变动。最后,为保持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最理想的强脱钩状况,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