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体育首次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成为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穿着国内体育用品,开始与奥运结缘。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到雅典,“李宁”四次伴随中国奥军团出征奥运。  相似文献   

2.
李宁怎么了     
对于国内最大的体育服装企业李宁来说,2011年也许是—个转折之年。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4日,国内著名的体育品牌“李宁”和中国领先的门户网站“网易”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李宁有限公司李宁品牌市场副总经理伍贤勇先生和网易市场销售高级副总裁胡智琴小姐并肩站在了一起,全面启动了“网聚体育力量,创造一切可能”的李宁网易体育频道的战略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4.
李宁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企业之一,分析其营销策略不仅丰富了体育营销理论,同时对国内其他体育品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四个角度对李宁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本土体育品牌的老大——李宁公司在创立20周年之际高调宣布品牌重塑战略,发布全新的标识和口号,并对品牌DNA、目标人群、产品定位等做了相应调整,开始了李宁品牌的新时代。这标志着李宁将以新的面孔来面对当今高竞争的体育休闲市场,展现新的品牌形象。在这种大规模品牌的全面转型中,李宁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其重塑品牌的举动,给现今其他体育品牌的品牌策略提供了典型的实例,其成功与否都将对当今体育休闲市场产生巨大的震动。  相似文献   

6.
互动     
《三联竞争力》2006,49(3):6-6
谁说国产货比不上洋货?李宁这个牌子现在国内市场不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知名度也迅速提升,上届奥运会上就有不少国家运动员穿的是李宁牌服装:中国、俄罗斯、西班牙等.还有好多项目是由李宁赞助的。而且现在李宁的衣服和鞋子也能和NIKE、ADIDAS拼一下了,样式和科技含量都不错.在价格上还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走自己的路——李宁电子商务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岗 《广告大观》2010,(4):108-109
李宁不仅是国内体育品牌行业的先驱者,也是国内体育品牌行业网络营销的佼佼者,其营销的特点就是出奇制胜。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李宁公司巧妙的隐性营销让李宁品牌大放异彩;2009年,李宁公司凭借在互联网上多年积累的影响力,把电子商务做得风生水起,网络渠道的销售额突飞猛进,成为传统鞋服行业电子商务化的典范。这几年,传统行业厂商,鞋服行业厂商开拓网络销售渠道的不在少数,然而网络销售业绩杰出者并不多,李宁式的成功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耐克代表西方的体育品牌,李宁代表中国的体育品牌。通过比较耐克与李宁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体育品牌的商标与广告语、目标策略、终端产品与研发,发现两个品牌互以对方为竞争对手,两个品牌的较量有助于民族品牌找出差距和前进的方向,加紧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事件一:体育品牌“洋退中进”,李宁品牌国际化再加速入选理由:近期,中国最大的体育服饰零售商李宁对外宣布将全面布局东南亚市场,年内在东南亚地区开设最多达100家门店早在1999年,李宁公司就把“品牌国际化”提上战略议程,公司调整架构,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此次的扩张计划是李宁开始海外征程的标志性事件、与国内品牌高歌猛进相比,经历了大规模扩张的国际品牌在中国的生存状况似乎不太乐观李宁若能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10.
李宁国际是我国著名的体育用品生产品牌,研究李宁国际的营销策略能够有效指导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品牌优势,然后研究了国内体育名牌李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所采用了那些高效的营销策略,分析了李宁国际所采用的品牌策略对体育用品企业创立自己品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宁     
《新财富》2009,(8):66-66
李宁在其近20年的运动生涯中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随后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李宁以“空中飞人”的方式点燃北京奥运主火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构建服装自主创新能力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析李宁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得出李宁品牌的"专业化"与"国际化"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基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的理念转变,体育品牌在营销推广策略上也需要有所改变,李宁的“夜跑”项目在宗旨、目标以及推出时机上恰恰因应了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宁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佼佼者,但在全球化与专业化的压力下,李宁品牌营销步入发展的关口,品牌定位不清,消费者认知模糊,都成为李宁品牌营销面临的问题。本文从李宁品牌营销现状入手,分析其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改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宁换新logo了,品牌口号也换了。李宁公司CEO张志勇声称,新标识设计思路是为了顺应更年轻的消费群体,特别是90后不断求变的心理。沿用了多年的李宁经典旧标告别世人,名为“李宁交叉动作”的新logo成为李宁品牌的新标志,而原有口号“一切皆有可能”也被更为国际化的“Make The Change”所取代。不过,一年后看来,该重塑行为并未看到曙光,企业高层也出现了动荡,关于新标“二流”、新广告“立意有问题”的诟病仍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综合体育第一品牌”的李宁早早开始了国际化试水。李宁深谙体育用品行业国际化策略:2000年赞助法国体操队,次年赞助世界大运会的俄罗斯代表团、世界体操锦标赛的中国、法国、西班牙等国代表团,此外李宁还赞助了意大利、捷克等国的足球、篮球等项目。李宁在品牌营销与推广的诸多努力下,2000年李宁产品顺利进入了法国、希腊、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   

17.
李然 《销售与管理》2004,(12):27-31
在遭遇成长的上限之后.李宁公司开始激活业已老化的品牌,使自己的品牌成为一种被高度认知的价值承诺:它提供的决不仅仅是体育用品。而是一种生活品质和生活境界。李宁重塑品牌的一系列动作可圈可点,但要有效地激活一个老化的品牌,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8.
李宁品牌作为我国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先体育品牌,通过营销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营销策略也需要不断完善。本文在分析了李宁品牌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对李宁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皎云  MG 《环球供应链》2005,(11):58-60
浙江杭州26岁的张娜,最近一直在寻找商机,想自己做老板。她看中的是经营运动品牌专卖店,初步锁定的品牌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李宁。记者是通过一个服装经销商论坛上的留言找到张娜的.在她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在论坛上留言讨论关于加盟李宁的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宁""匹克""鸿星尔克"等国内品牌将以外国奥运代表团赞助商形象亮相奥运赛场北京奥运会上,当中国运动健儿身着"阿迪达斯"的颁奖服凝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瑞典、西班牙、伊拉克、朝鲜等外国奥运代表团将身披中国品牌的"战袍"驰骋在赛场上。对于运动员而言,奥运会是全球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