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朱丽 《中国品牌》2013,(1):80-81
将品牌植入节目中,又可以通过节目播出推广品牌,爱奇艺的营销创意是如何诞生的? "不同的菜有不同的故事。你有没有在品尝某一道菜的时候,想起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这句胜似电影片断的解说词,来自于在线视频网站爱奇艺的烹饪类节目《美食美课》。如果你准备为心仪的他/她亲手做一份浪漫的晚餐,那么可以先通过这个节目,学一学精致的做菜方法。历来,新鲜的事物总是在新兴市场中诞生的。比起网络上那些图文繁杂的碎片化信息,富有创意的《美食美课》对用户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广告大观》2011,(5):62-63
电视节目实行季播编排是近几年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走向。在欧美一些国家,季播编排已是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季播节目的优势之一是以新制胜,相对于通常日播周播节目长年面孔不变而言,季播以一个月或几个月时间集中播出。该种编排能为广告客户提供不同的长线、中线、短线等各种植入式等各类投放资源。季播形式是近几年才引入我国。最早引入"季播"概念的湖南卫视继今年开年的"新春合家欢季"中尝到收视甜头后,最新推出了"幸福生活季",跳出年轻群体受众圈,主打剧《回家的诱惑》俘虏了大批70后观众,《称心如意》、《好好生活》等新节目淡化纯综艺概念,向大龄观众示好。除了湖南卫视,近来,从央视到地方卫视,纷纷刮起了季播编排的旋风: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四川卫视的《第二次握手》,等等。2011年,中国电视媒体中的一股"季播潮"正汹涌而来。按季播出的电视节目与观众的收视习惯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季播是电视媒体回归传播规律的体现。然而"季播"概念毕竟是舶来品,由其引发的带状节目、点状常规节目和季播节目的协调规划等问题,都是对频道节目生产编播机制的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2014,(11):30-30
随着网络自制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头,综艺节目已不是电视台的专利,电视综艺节目在面临同行节目竞争的同时,也日渐受到来自网络自制节目的压力,这让电视台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另辟蹊径,以"钱"取胜则是近几年电视综艺胜出的又一新招数。近年来,投资过亿的大制作已不在少数,《造梦者》投资2.1亿、《舞林争霸》投资2亿、《中国真功夫》投资1亿、《12道锋味》单集制作成本过百万,相比之下,网络自制节目的投入成本则要寒酸得多。电视综艺节目已经迈入了"亿元"大片时代。随着制播分离模式的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播出平台加入到综艺节目的竞争中来。  相似文献   

4.
王杨 《中国报业》2014,(10):9-10
新时期,随着网民群体的日益壮大以及网络问政平台的不断完善,网络公民利用网络发布信息、表达意见、参与政府治理的作用日益显现。而"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政治参与"等与"网络问政"相近概念在现实中的无序使用,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网络问政"的主体以及内涵,并厘清与之混用的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5.
唐陟 《中国报业》2014,(7):38-42
《读书》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用丰富的电视手段传递书中精华和信息、和大众分享好书的一档栏目。在节目中,邀请爱书人士与观众分享读书的快乐,同时解读和推荐好书,带动民众读好书、好读书。李潘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读书类节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从1996年参与创办《读书时间》,到今天《读书》的制片人,李潘做读书节目已近20个年头。做《读书》这样"高大上"节目的制片人,  相似文献   

6.
所谓"酒托"现象,是指酒吧等娱乐消费场所(以下简称"酒吧")与"酒托"合谋,以相亲、谈恋爱甚至一夜情为诱饵,通过网络、直接搭讪等方式,诱骗他人至该酒吧消费高价酒水,  相似文献   

7.
杨晓明 《广告大观》2010,(7):101-103
成也传媒,败也传媒 毫不夸张地说,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的"张悟本谈养生",我只看了两分钟便对身边的人说:"这个人要出问题,节目也要停播。"不出一个月,张悟本的问题便冒了出来,不仅"张悟本谈养生"下课,连《百科全说》也真的停播了,尽管湖南卫视方面强调是正常的节目轮换。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整改前后的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嘉宾、主持人以及电视功能实现等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总结《非诚勿扰》节目整改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电视相亲节目应"以服务功能为中心,实现电视节目的多种功能"、"以节目形式的不断创新,延长节目的生命力"、"以真实和真诚打动受众,提升节目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华筠 《广告大观》2011,(7):101-102
"YOU"(互联网使用者),2006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也就从那时起诞生了一个全新的名词——"YOU"时代。这里个人主义价值观流行,自我感受和自我要求高度张扬;这里网络化生存,每个人都成为了网络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圣经》"诺亚方舟"故事乃古苏美尔人《吉加美士史诗》洪水传说的翻版。地球储冰量有限,不可能支持形成淹没包括阿拉拉特山在内的全球性大洪水。原始人们并无整个"大世界"的观念,仅仅生活在其活动范围所及的一个个孤立的"小世界"之中。所谓"诺亚方舟洪水",或"吉加美士史诗洪水",其实质不过是淹没了当时局部的"小世界"而已。《吉加美士史诗》洪水传说可以得到考古发掘的证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乌尔遗址最下层之欧贝德文化的聚落遗迹上,有厚达2.5~3.7米的洪水泛滥堆积物,那就是这次"小世界洪水"的遗迹。  相似文献   

11.
倪宁  魏星 《广告大观》2010,(8):92-94
7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电视收视率发现造假行为》消息,首次揭露了收视率样本户正被个别地方卫视"收买"的事实。收视率造假正在成为卫视争夺市场的"捷径"。与制作节目相比,"制作"收视率以其低廉的代价、隐秘且难以查证的造假方式,以及惩戒机制缺失的行业背景,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争上游的"幕后法宝"。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在电视广告未投放之前,《城市大不同》电视广告已经先在网络上"火"了起来。这是创新所成就的"大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回收版权只为用户数据和自建生态圈。近日湖南卫视将打造自己的互联网视频平台,未来全台所有频道制作的节目决不允许擅自和外面的新媒体合作。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除已出售的《我是歌手2》《爸爸去哪儿2》网络版权外,包括《花儿与少年》在内,湖南卫视接下来的季播节目都将只在芒果TV上独播。在"多屏互动"成为主流传播模式下,湖南卫视一直在"网台互动"领  相似文献   

14.
据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有关部委参与起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前仍在进一步完善中,尚未上报国务院。 目前有关部委已将各自涉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内容汇总到发改委,由于整体规划的制定工作仍未结束,所以距上报国务院尚有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张枫霖 《商》2013,(7):130-131,127
谈话节目是电视所特有的、具有其他传播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色和优势。"鲁豫有约"是中国电视业界最早形成风格和名气的女性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而"奥普拉·温弗瑞秀"被誉为美国电视业界最出色、影响力最大的女性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本文试将"鲁豫有约"与"奥普拉·温弗瑞秀"进行比较,以此分析中美电视谈话节目的差异,以及中国在电视谈话类型节目上继续发展和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于月娥 《广告大观》2014,(10):70-71
9月18日,东方卫视"第二季香飘飘《中国梦之声》全球开播新闻发布会"暨"2014东方卫视金秋赏片会"在上海锦江饭店隆重举行。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总经理李勇,东方卫视中心常务副总监、常务副总经理鲍晓群,东方卫视中心副总监、广告营销部总监袁春杰,及东方卫视中心知名节目制作人、总导演亲临现场,对2014年第四季度东方卫视热点节目与广告资源做集中发布,并为《中国梦之声》第二季举行全球开播启动仪式,吸引了四百余位核心广告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刘盈 《中国报业》2014,(14):65-66
为配合中央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宣传工作,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策划了《我们的中国梦——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活动。本人通过参与本次活动的录制工作,对电视导演的创作进行了思考。并从实践的角度,对电视导演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的"主题的体现"、"节目的选择"、"形式的设计"、"细节的处理"、"取舍的判断"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21年2月,东方卫视打造的《主播有新人》节目悄然上线,与火爆的《创造101》以及《青春有你》这类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同,《主播有新人》节目定位是主播新人选拔成长类的综艺.本文将基于《主播有新人》节目,探讨"养成系"主持人的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品牌》2010,(11):122-122
日前,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云南省质量兴省战略全面启动。《意见》明确指出,"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和"质量兴品"是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工作重点。并以开展4项重点工作为载体,构建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相亲交友节目在国外盛行着各种各样的类型,而国内的无论十几年前的还是现在的此类节目也总能在国外找到它的"模子"。十几年前,《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非常男女》等等的电视相亲交友节目掀起了这类节目在中国的第一个热潮,但不知何时这些节目慢慢地退出了观众的眼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