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用创意听过也看过很多创意人的抱怨,抱怨自己的客户如何地没有安全感、如何地扼杀好的创意、甚至忘了当初自己为何要找一家有创意的广告公司来担任品牌或产品广告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2.
广州4A(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创意,公司创作部的“新血”(意指刚入行的同事)通常最关心的是如何把创意水平提升,令自己更具创意。  相似文献   

3.
设计创意     
吕盼  龚蓓 《商》2012,(19):224-224
创意是生活的中的智慧,创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姿多彩,创意是解读人生的一种智慧,不断的拼搏创意的人才能引发成功,成为竞争的赢家,谁拒绝创意,不思进取,就只能平庸。现代的人们在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过的更好更方便快捷。在设计中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在设计中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捷呢,是好的想法是好的创新是好的创意。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者应邀参加上海申报"世界创意城市网络"座谈会,会上笔者就上海申报创意城市/设计之都,谈及了自己的想法,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乏对创意进行法律保护的意识,许多优秀的创意被他人使用或占有,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创意保护的关注.本文试分析我国现今社会对创意的保护情况,具体阐述了以商业秘密的形式对创意予以保护的观点,并最终对创意的实践保护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每当展会结束时,我们总能听到展商的抱怨:展会组织者服务不到位;展会的专业性不够;光顾自己展位的专业观众太少……请等一下,展商朋友们,在你们忙着数落别人时,能否先回头审视一下自己的展位呢?看看自己的展位设计是否有创意?须知:创新成就创意,创意提升品牌。  相似文献   

7.
俞晓兰 《中国市场》2011,(47):24-29
中国自己的创意产业不起来,媒体也不可能强大。扶植中国的创意产业,除了宣传外,媒体要有自己的销售点。洪晃开店就是一次互动,两条产业链的嫁接尝试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8.
婷婷 《中国广告》2007,(3):86-89
ABSOLUT与创意素来有着不解之缘。由Andy Warhol的ABSOLUT WARHOL至今,已有超过400位不同领域的创意大师为ABSOLUT的当代艺术宝库贡献了自己的得意之作。ABSOLUT的创意仿佛永远不会枯竭,而一系列的作品也让惊喜从未落空。  相似文献   

9.
浅析“创意”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志强 《现代商业》2007,(21):271-271
由于缺乏对创意进行法律保护的意识,许多优秀的创意被他人使用或占有,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创意保护的关注。本文试分析我国现今社会对创意的保护情况,具体阐述了以商业秘密的形式对创意予以保护的观点,并最终对创意的实践保护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会议     
《中国广告》2012,(11):164-165
江南智造"创意发声"隆重开讲近日,由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江南智造"创意发声"组委会主办的江南智造"创意发声"开幕式暨首场讲座在江南智造之智造局一期园区隆重举行。开幕式邀请了上海九木传盛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隆图,德国汉堡品牌学院教授米歇尔·汉克斯和上海aeiou主席兼行政创意总监刘凯杰作首场创意讲座。作为创意界的资深人士,三位演讲嘉宾现场分享了自己对创意的独到观点。  相似文献   

11.
大创意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这是艺术界、科学界和广告界的真理。但我们必须善于激发灵感,否则创意就会散乱无序。有意识地广泛吸收信息,然后无拘无束地放松自己进行思考,通过散步、洗个热水澡或喝点葡萄酒来帮助自己放松。突然,灵感如电话线在瞬间接通,大创意从大脑中迸发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赵正 《广告大观》2003,(8):32-33
广告主和广告人对广告往往有着不同的欣赏立场,广告人视创意为生命,为灵魂.但却常常忽视市场和消费者:广告主最了解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对创意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创意,他们需要有销售力的广告作品.要求广告诉求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心智.对广告诉求的要求胜过创意表现本身。于是在广告人和广告主的拉锯较量中,  相似文献   

13.
林莹 《中国广告》2010,(6):109-110
创意是什么?就是让自己有童心,笨一点。笨一点才会比较聪明。创意就是一片天空,每受一些教育,天空的一角就会被贴起来,当我们受了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变得越来越逻辑,知道了每种对与错。就没法找到创意——因为创意正是那些不对、不正常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创意地产像雾像雨又像风,在中国房地产业创新与转型中,创意地产如何冲破传统地产的桎梏,建立自己独特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VS消费小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世界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其与中国的比较.论文首先就文化创意产业和产品贸易方面的几个流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研究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货物产品与服务产品两方面客观地分析了全球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大国以及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格局与发展趋势,特别是从进口贸易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从而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但与世界上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大国相比却是一个文化创意产品进口与消费小国.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大创意,你可能不会感觉到它的大,它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但它能激起人们思想的火花,并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共鸣。找到"大"创意今年的Direct Lions参赛作品评选真的是妙趣横生。评审中,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必须要体现出"大"创意,比如说这个创意可以在所有的媒介中都得到很好的运用。如果一些创意无法在广播、印刷、电视这样的媒介上充分发挥,那么这样的创意就不具备我们所说的"大"。  相似文献   

17.
王智颖 《中国广告》2012,(12):38-40
全球4A集团CEO追踪在收获70多座戛纳奖杯之后,Erik依然走在探索最佳创意的路上,不断地突破自己,甚至"毁灭"自己。2011年,ErikVervroegen加入了阳狮全球广告,担任全球创意总监。ErikVervroegen迈入广告业担任的第一个职位,是在比利时任职美术指导。之后,他去了南非、巴黎,并经过努力成为TBWA\巴黎主席兼执行创意总监。2009年8月,  相似文献   

18.
创意是什么? 是一种技术、一种艺术,抑或是一种"心术"? 我知道很多创意人创意做得蛮好,但他们对此类话题不屑回答,也不愿意深究其创意感觉、广告策略与人性深度之间的内在契合关系。他们似乎更愿意听从个人化的常识经验、稍纵即逝的直觉灵感和千篇一律的技术。值当遇到提案诘问时,他们才无奈地说上几句自己也未必相信的干巴巴的套话,既感动不了广告主,也感动不了自己,其缺憾在于缺乏创意技术以外的人性洞察和沟通力量。  相似文献   

19.
李凤  潘雯晶 《光彩》2013,(4):32-33
这家小店的创意主要来自"80后"儿时的记忆,店主希望借助自己的产品和创意,展现这一代人的"本土意识"在南锣鼓巷,形形色色的创意小店无处不在,给记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家名叫"本土意识"的小店,此前不少媒体也将"本土意识"作为南锣鼓巷的创意小店模本。怀旧与创新并举小店不大,门脸尤其小,狭窄的门  相似文献   

20.
创意在中国     
做广告十六年,我做的全是所谓创意的工作,但是在中国这个市场,我却感觉到越来越多创意的无力感,似乎市场计划的影响力,远远地要超过广告创意作品的影响力。但相反的,又感觉到自己的创意能力能在作品以外的地方产生贡献,而且往往是更大的影响,让我对创意这个东西,在中国市场,又有了新一层的体会。在写创意与中国市场关系的文章时,我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阐述我对创意在中国市场的观点,毕竟对不同的人而言,创意所产生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