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动力机制还没有真正激活,严重制约辽宁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支柱作用和经济拉动效应的发挥,并进一步影响着打造辽宁全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基地战略目标的实现,笔者围绕着如何启动企业的动力机制,提出以下设想。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辽宁经济的命脉。这些企业曾经创造了辽宁昔日的辉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80年代以来,辽宁的国有企业却全面陷入了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增长动力不足、亏损面不断增大的困境,制约着辽宁经济的发展。从企业管理的微观角度看,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是国有企业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程俊发 《辽宁经济》1997,(11):10-11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旧体制的影响和多年沉积的矛盾积重难返,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渐入困境,政企不分,资本金不足,技术改造乏力,经济效益低下,目前,约有一半企业出现亏损,从而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快实施“三大战略”,特别是如何优化结构,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成为实现辽宁经济腾飞的当务之急。今年7月朱鎔基副总理到辽宁视察期间,明确提出辽宁要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走出困境的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上述目标,对于辽宁来讲,任务非常艰巨。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占全国十分之一,经营普遍不景气,而且有一半处于亏损状态。  相似文献   

4.
当前,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辽宁面临的根本任务。只有在充分肯定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发展势头良好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承认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困难,才能找出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切合实际的有效的解决办法。 年初以来,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亏损额逐月上升,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增多等情况,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对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观上的不适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辽宁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振兴辽宁经济的关键。金融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中介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以其特殊的职能与地位,在振兴辽宁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进一步完善辽宁金融组织体系。辽宁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为核心,各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家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是国内金融组织体系比较完善的地区。但这还很不够,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与充实。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在省内设机构或办事处。政策性银行一般不设置分支机构,只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某些农业比重大的省、自治区设派出机构和县级营业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信贷银行暂时不设分支机构,前  相似文献   

6.
辽宁作为全国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省份,曾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现有大中型企业1200多家,大部分设备役龄较长,技术水乎较低,技术改造任务相当繁重,如今他们仍是我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是左右我省经济全局,确保实现我省十年规划和辽宁第二次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今后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应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以及现有企业的改造和扩建上,尤其要重视老工业基地和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为此,我们要抓住当前国家改革方案出台集中,改革力度加大和市场状况给企业造成的压力这个有利时机,努力改变企业长期以来缺乏技术改造的动力和压力的状  相似文献   

7.
衷言 《辽宁经济》2002,(11):4-5
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密集的省份。积极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不但关系到辽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经济改革序幕开始,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到转机建制,在探索与实践中,走过20多年艰难的历程。进入“九五”以来,按照十五大提出的“三年基本搞好国有企业”的目标,辽宁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战场,坚持统筹规划、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分类指导,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省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国有中小企业转制面达到57.9%,中小企业担保和服务体系开始运行;建立优胜劣汰和国有资本有序退出机制,依法对828户企业实施关闭破产,盘活存量资产160亿元。经过各方面不懈努力,辽宁国有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2001年与1995年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最关键的一年,也是任务最重的一年。全国都在关注辽宁,党中央、国务院在期待着我们,全省人民也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一定要打好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攻坚战。为此,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干劲完成十项工作任务。第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调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尽快使辽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走上振兴、发达之路,辽宁省经贸委、辽宁省企业家协会、辽宁经济杂志社于1996年11月5日在沈阳召开《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创建企业精神文明》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副省长郭廷标、原省人大副主任程金相、省经贸委副主任王华彬、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鸿图、“省企协”秘书长马琳、辽宁经济杂志社社长、主编吕铁生及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辽河油田、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等23家省内大中型企业的党委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副省长郭廷标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认真贯  相似文献   

10.
扩大合资合作推进大中型企业改造进程●郭辉姜美玲辽宁是我国举足轻重的重化工业基地,城市化水平高,工业比重大,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集中,建国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在克服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加速老工业...  相似文献   

11.
“十五”大召开期间,记者采访了十五大代表,新任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他就突破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点,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亏损企业走出困境,进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回答了记者的采访。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到了攻坚阶段 闻世震介绍说,1994年6月18日朱鎔基副总理来辽宁考察工作时,我们提出用六年的时间基本搞好三分之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后,朱鎔基副总理再次来辽宁,提出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亏损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目标与我们三年前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搞好2/3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以朱鎔基副总理提出这个目标为标志,辽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作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主动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但是,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和应有的市场竞争能力,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增强活力,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我们认为,实行股份制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辽宁经济》1997,(12):13-15
辽宁三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难点与希望辽宁省政府办公厅调查组日前,我们到大连、营口、辽阳三市,围绕三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以下简称国企)专题,分别与企业界、主管部门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中,多数同志认为,尽管目前国企面临着诸多困难,但...  相似文献   

14.
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力求三年见成效●本刊特约评论员前不久,朱钅容基副总理到辽宁视察工作时指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走出困境。这既是对我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提出的新的目标,也是对辽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寄予的期望;既是加快辽宁老工业基...  相似文献   

15.
搞活大中型企业,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目前,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都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解决和克服困难,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迅速走出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齐市大中型企业调查,从对影响齐市大中型骨干企业搞活的制约因素及成因入手,就金融部门如何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活力做以下探讨.一、影响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因素分析目前,齐市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方面问题,也有微观方面的问题;从企业活力构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包含了企业内…  相似文献   

16.
一、搞活国有企业的难点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主导,是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但是,到目前为止,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却一直步履艰难,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都明显地低于非国有企业,其中有不少处于“活不好,死不了”的尴尬境地。这一状况在辽宁尤其突出,全省126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搞得较好的不到1/5,亏损面达半数以上,甚至还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我国的经济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已近十年,国有大中型企业何以变化不大?其难点和原因可以摆出许多,诸如政府向下放权难,经营机制转换难,设备技术改造难,资金短缺运转难,等等,但产权关系不清不能不说是影响搞活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症结。  相似文献   

17.
一、上市公司制度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系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狭义上等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式是实行股份制,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时间表,2007年地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要完成70%以上。国企改革本质上是企业制度的重新选择与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吴仁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和命脉,它的兴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未来。然而,国有企业政企不分,国有资产管理混乱,长期以来制约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活力。搞活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9.
省委、省政府在前不久召开的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会议上提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辽宁要搞好、搞活7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前三年搞好50%,后三年达到70%。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我们继续做好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强化管理等工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把它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的新路子,促进我省工业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全省经贸工作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企业改革和发展为中心,加速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强化企业管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为辽宁国有企业下世纪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狠抓扭亏增盈,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任务。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事关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实现。各级经贸委既要作为重要的经济工作,又要作为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