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农民工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江西调查样本数据,构建了农村外出劳动力返乡就业决策模型,对农民工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特征因素中年龄、性别、务工平均月收入、每年外出务工时间,以及是否希望在务工地购房等,对农民工返乡就业意愿存在重要影响;农民工返乡就业心理收益因素对其返乡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于耕地面积变量;农村外出劳动力外出务工心理收益因素对其返乡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于打工地社会状况满意度综合指数变量;另外,返乡就业政策制度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农村劳动力是我国最大的劳动力群体。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是“十二五”时期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以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形式进行。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事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意识的强弱体现了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并且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认为.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暴露出来的农民工法律知识欠缺问题,了解其法律知识缺乏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寻求相关的教育对策.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为我国城镇化、城市化提供了源动力,为农村的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当前,农民工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是农村劳动力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并不对称也缺乏合理性。保护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就要对有歧视性的就业政策进行改革和完善,制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打破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不合理的二元经济工作环境,确保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中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李晓燕  谢长青 《北方经贸》2004,(11):118-119
目前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是 ,农民工文化技能水平偏低 ,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成为当前农民工非农就业的瓶颈。文章主要论述了黑龙江省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经济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得出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是黑龙江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刘媛媛 《商业时代》2012,(27):105-107
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管理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随着户籍制度的放松、统包统分就业制度的消除,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步向城市转移。但劳动力流动给城市带来的就业压力促使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限制性劳动力流入的措施,以及户籍制度对农民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限制,劳动力转移仍然面对重重制度性障碍。因此,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废止对农民工就业的限制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应当是目前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民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一步增加。据对全省158个县(市、区)1.37万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10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占农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  相似文献   

8.
于德生 《商场现代化》2010,(16):161-161
<正>农民工一般理解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以后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务工人员。农民工是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中国现有的制度安排,农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较高,边远地区较低;异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为防止农业发展因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受到严重的冲击,应进一步强化支持农业的政策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较高,边远地区较低;异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为防止农业发展因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受到严重的冲击,应进一步强化支持农业的政策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成效取得需要着眼于整体。对农民工的培训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才大有可为。构建农民工多元机制培训,使农民工能够适应多个岗位,具有多种技能或技艺,且可以从事相关的多种职业,使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才能真正承担起转型社会对农村劳动力培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栾会清 《消费导刊》2011,(12):88-88,91
劳动力产权是以产权范畴界定的劳动力,产权的具体形式可以分割,劳动力产权的分离表现为劳动者拥有所有权、但具有相对的部分收益权;近年来农民工回流成为一种趋势,分析其原因,这与对农民工劳动力产权的认识与确立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力产权及其相芙含义,并从“民工荒”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了农民工回流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了多个相应对策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机制尚属初创,农村劳动力转移收费混乱:一是培训费用质价不符,培训质次价高;二是中介组织行为不规范,存在着乱收费现象;三是政府职能部门各种发证费用繁多,农民工就业门槛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对安徽省太湖县农民工返乡状况调查,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整体趋势进行了结构性分析。当前,整体农村劳动力外转趋势并未逆转,但却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本文认为,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缓解农民工返乡压力的解压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的生活保障,逐步拆除二元户籍樊篱。  相似文献   

15.
乡城迁移的根本动力在于工资差距。用工荒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和城镇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间工资差距的逐步缩小;户籍制度等非市场因素同时又提高了迁移成本,使城镇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因而,提高农民工工资,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增强迁移者的城市身份认同感,保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向城镇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第一阶段迁移吸引力,是解决用工荒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通过分析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特点,对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及城乡发展等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政府要从政策方面入手,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就业制度、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维权保障,以促进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7.
90后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90年以后,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村户籍劳动力。他们是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个特殊农民工群体,拥有着老一代农民工问题的传承,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文章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县永宁镇90后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就业情况的调查,运用隐性收益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回乡就业倾向、就业状况、就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90后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就业的隐性收益因素,对于当前吸引技术型劳动力投入西部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光普 《中国市场》2014,(3):120-127
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是我国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然现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既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如农民工在城镇的预期收入等,又受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因素的影响,如户籍制度和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等,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特征。而农民工在城镇的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受歧视性、不平等因素的影响。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就要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两大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对农村过剩劳动力有效转移的研究,有益于改善当下农民工就业保障问题的困境。本文通过说明农村过剩劳动力的产生背景及原因,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研究,运用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韩国、日本、印度等有借鉴性的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改善社会制度,调整劳动力转移方向,提升农村教育,加强劳动力培训,鼓励农户兼业的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解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进城既是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客观要求,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无雇主雇佣的农民工自谋职业,日益发展成为了城市流动摊贩的主力军。在提出农民工贩卖活动存在的合理性和功能性基础上,针对我国对农民工进城贩卖的管理现状,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构建城市和谐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