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宁波经济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创新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失时机地推进市域经济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六大联动”的必然选择,成为宁波用足用好体制政策优势、落实中央和省对宁波战略定位的重大策略。什么是市域经济?为什么要发展市域经济?如何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快推进市域经济发展?这些问题摆在我们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的面前,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为此,宁波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组织了推进市域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并作了较为深入的研讨。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择要发表,以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研究,发表真知灼见。本刊将继续刊登深入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发展市域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资源统筹、区域协调、服务共享、社会和谐是发展市域经济的根本要求。宁波发展市域经济,就是要突出市场主导下市域资源的统筹配置,强调各县(市)区协调、均衡发展,保证公共服务普遍和广泛亨受,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新区地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桥头堡,宁波市域北部,上海、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都在其两小时通行范围内,区位条件优越。区域内滩涂湿地资源丰富,水网密布,自然环境优美。新区自去年2月23日挂牌成立以来,加强规划这一“顶层设计”,于去年10月,响亮喊出了建设“宁波北新城,生态杭州湾”的口号。  相似文献   

4.
励健 《宁波通讯》2022,(Z1):60-61
<正>宁波将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深化依法治市”要求,坚持“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理念,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党的领导、权力运行、营商环境和社会治理法治化,加快构建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相衔接的市域现代法治体系,以高水平法治助推一流智慧善治之都建设。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足宁波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从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看,现行县域经济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有诸多局限性,突破这些局限性要有新的制度安排,这就是发展市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06,(9):22-23
从目前宁波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发展形势看,宁波的市域经济阶段转变特征非常明显,可以说宁波市域经济正处于两个阶段转变的关键时刻,正由大都市初期阶段向大都市的成熟阶段、大都市圈培育阶段转变,由县域经济为主体的阶段向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阶段转变。在这种特定的阶段,宁波必须按照特定阶段的发展规律办事,抓住有利的机遇,进一步强化市域经济,消除区域壁垒,形成市域合力,全面推进市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宏观和中观政策环境对我们发展市域经济都是十分有利的。从宁波自身角度来讲,发展市域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时机成熟、基础良好、动力充足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之一,宁波以打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为牵引,坚持以治促稳、以治促安、以治促共富,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市域特点、宁波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宁波经济在制造业的支撑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形成制造业与发达城市水平分工,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格局。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和区域环境下,宁波要快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从发展市域经济的角度,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选择,以增强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5,(8):27-28
宁波都市圈是由宁波及周边城市共同组成的,呈圈层状布局,在经济网络、交通网络、行政管理网络、信息网络等方面具有明显一体化发展倾向的城市网络体系的总和。从空间上看,宁波都市圈主要包括以宁波未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内城镇组团为支撑的都市区域,和由舟山、绍兴、台州等周边城市组合成更加有机紧密的空间联系的都市圈层。  相似文献   

11.
洪芬 《宁波经济》2005,(5):23-24
发展市域经济的目的足为了推进宁波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协调发腱足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市域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市域内的社会发展的各个要素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域内经济的发展也能适应社会发展要素的需要,并且经济的发腱也要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协调发展,不足只对一方提出要求,只要求一方同另一方去协调,而足各个发展要素相互满足对方发展的要求,倘若一方的发展没有适应他方的发展,就会失调。这足协调发展规律的根本表现。  相似文献   

12.
市域经济理念的提出,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为了结合宁波区域发展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和发展模式转换,切实把宁波经济社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市域经济的探索是一个广泛和动态的群众性社会实践过程,市域经济的研究也将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推进到新的阶段,指导并推动宁波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域经济足区域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发腱市域经济足顺应经济仝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22,(Z2):112-114
<正>作为新发展阶段宁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数字化改革正推动宁波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速跃入新境界。“闲置农房盘活”系统平台成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试点项目,“甬易办”平台被纳入省级先行示范项目,“基层治理四平台”率先在全省推广使用……在这些平台取得成效的背后,映照着一群人探索领跑、  相似文献   

15.
<正>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决策部署,简称“八八战略”。二十年来,宁波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1769.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5704.3亿元。“八八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的探索创新和生动实践,不仅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也是推进宁波各项工作的总方略,是宁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06,(9):28-29
坚持以内外统筹发展为重要动力,促进市域经济的高度开放,是市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改变单纯注重本区域开放政策的状况,努力增强服务于长三角乃至更大区域开放的平台功能,形成市域经济对外开放新格局。而重点区域开发开放也具有强大的辐射、集聚、示范作用,是市域经济对外开放的节点,是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市域开放格局转变市域经济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宁波必须在带动  相似文献   

17.
彭佳学 《宁波通讯》2022,(23):13-16
<正>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是宁波使命所系、责任所在、发展所向、民心所盼,是服务“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争先创优进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充分展示中国之治的必然要求。未来五年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关键时期,要着重抓好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2006,(9):26-28
宁波市域产业集群发展既要符合市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市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推动市域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分析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态势,结合宁波市域产业集群发展实际,未来宁波市域产业发展总体上将呈现出产业高级化、产业集群化、产业国际化、产业集约化和产业信息化五大趋势。产业高级化:从单一性向综合型转变产业高级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也是产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宁波的市域产业高级化,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眼于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正宁波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国家治理战略布局和省域治理总体框架下,准确把握宁波的发展方位、现实基础、使命责任,提出了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是我市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成果,是宁波建设市域治理典范城市的指导性文件。确保《决定》见诸行动、付诸实效,各级各部门应高标准高效率落实好市域治理的各项任务举措,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胜势,凝心聚力下好市域  相似文献   

20.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奋发有为推进“一号改革工程”,奋力争先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为宁波“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