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其著名小说《阿Q正传》刻画了旧时代中国人的人生,剖析了中国人的魂灵。其小说主人公阿Q就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民代表,蕴含着深广的精神意义,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2.
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是"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它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内容,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是"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它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内容,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经典作之一,主人公阿Q则是这篇小说所创造出来的经典人物。尽管阿Q是一名农村落后的雇农,仅代表农民阶级,可是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征却超出了本阶级,他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阶层的共性,反映出了当时国人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核心内容,这一精神使得阿Q精神者在思想、行为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同时暴露出了其弊端:懦弱性与麻木性和狭隘性与盲目性,以及自欺性与奴役性。古老民族的大丈夫法则和弱者生存的智慧,以及精神补偿机制是精神胜利法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阿Q的性格包括国民劣根性与自我超越性两个层面,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本文从自我超越性的角度重读阿Q,使读者看到在激烈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中,阿Q自身已开始解体、衍变,并流露出弱者的生命意识,显示着自我的尊严与价值。如果说把阿Q作为国民劣根性的典型来批判是为了反思中国文化传统,那么,提出阿Q性格中的自我超越性便是为了引发我们思考中华民族超越停滞、重新树立民族信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三个面向"体现了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完美结合,是邓小平同志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思考时作出的高瞻远瞩的论断."三个面向"的重要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乃至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前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走完了宪政转轨才能称得上完成了经济转型,宪政转轨是经济体制转型的基础,一个国家没有发生宪政体制的变化,自然不能算是完成了经济转型。其国家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这种以政治标准来衡量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的观点是荒唐可笑的。  相似文献   

8.
《阿Q正传》的四个译本各有特色,但威廉·莱尔的译本更能够根据本土读者的需求、文化背景等来将源语文本的信息充分而详细地体现在目的语文本中。以目的论为指导从词汇层面、句式的改变、注释等几个方面来解析莱尔对《阿Q正传》序的翻译,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信息转换活动,在其过程中难免会面临文化缺省的存在。译者因此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文化补偿策略以使译文读者能够欣赏到不同的文化。论文从翻译的文化功能角度出发,以《阿Q正传》的英文译本为例来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文化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阿Q形象宽泛的涵盖性的再认识周承华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发表至今已七十余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内,中外文坛的众多评论一方面为阿Q形象所具有的宽泛的涵盖性探索着、争论着,另一方面也由衷地为这个形象所具有的超越阶级,超越国度,超越时代的深广蕴含所叹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一朵小云》和《阿Q正传》两部小说中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深入分析,来探究两部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主题:作者试图通过对两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以唤醒人们沉睡、麻木的民族魂,从而推动人类的精神解放和道德复苏。  相似文献   

12.
藤本惠子农村题材小说以日本农村从战后恢复进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为时代背景,而对日本的现代化来说,又是受着美国改造的过程,这也就使得现代化对村落共同体的冲击具象在农村主人公面前时始终少不了对美国人形象的审视。由于村落共同体的封闭性,使得农村主人公们并没有固化的政治意识,他们审视美国人的视角始终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之上的。这种审视的视角既反应了农村主人公们是以何种立场来审视美国人的,同时,也能看出形塑者本人的审视视角。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么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使这篇小说成为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光辉里程碑式的杰作.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新的阿Q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五四”前后作家小说中的病态形象是值得分析研究的。本文通过对这一类小说的四位代表性作家鲁迅、郁达夫、庐隐和丁玲同类题材作品的比较分析,指出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创了五四小说的流行叙述模式,并从“‘人自食’的迷失者和超越者”这一角度,分析了鲁迅小说在同时代作家中所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艺术、哲学的维度,多侧面地审视诗歌的地位:诗是文学之母、诗是文学之王、诗是审美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流行歌曲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歌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时代的记录,历史的回声,是文化的活化石。它的出现与发展,带着各种文化现象的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从中可以窥见一定的文化走向、社会风尚和时代特征。为使流行歌曲有更好的生态环境,滑坡现象得到遏止,中国歌词界正在努力地工作,努力地进行文化建设,流行歌曲未来的生存空间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广告伦理的内涵及当前广告伦理缺失的表现展开论述,并提出了“,三住一体”加强广告伦理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文章认为,广告在推销产品或服务的同时,也在推销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广告是传播是非善恶观念的有力工具。广告人必须要考虑广告的社会责任即广告伦理问题。不断加强广告伦理建设对我国广告事业的长远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地形象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至关重要,是目的地对旅游者最为重要的拉力之一。从心理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旅游感知形象与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紧密相关。旅游感知形象受观看方式、文化环境、媒介、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熏陶的结果。只有认真研究不同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图式的属性,才能塑造出满足旅游者心理期待和想象的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五维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由多个环节与要素所组成的系统。从经济学到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人类学,既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不同认识角度,也是人力资源开发演进的逻辑线索。从不同的学科、不同角度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多维审视,有助于理解与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质,也有助于在实践上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对汕头旅游资源特色和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分析,借鉴CIS(city identity system)理论,从理念形象、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三个方面对汕头城市旅游整体形象进行了再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