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秋丽  齐敏 《经济师》2001,(4):28-2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一些重要产业内各国大企业纷纷通过兼并、合并、合资联合等形式 ,进行产业整合 ,使产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各企业间通过产业整合等扩大了市场占有额 ,从而最终也提升了该企业所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确保了该产业的竞争地位。这次的产业整合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下 ,如何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五次产业整合的浪潮,尤其是近几年,其产业整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大型跨国产业整合多在工业化国家之间展开;产业横向整合占据主要位置;强强联合避免了产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产业整合主要是为企业获得规模优势;为扩大市场份额,谋求市场安全;为实现优势互补,强化核心竞争力。工业化国家的整合也启发我国今后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调整;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推行企业购并,并把通过产业整合提高竞争力作为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国际企业竞争形势 ,针对我国产业组织存在的大而不强 ,小而不专的问题 ,提出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还要通过发展企业集群 ,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波特“钻石模型”的理论框架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支持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政府及机遇六因素出发,分析了我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情况,并就进一步提升我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较全面的回顾了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并进行了评述,主要探讨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并说明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回顾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两大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并详细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总结评述了已有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及具体评价方法,旨在为研究中国产业竞争力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薄弱是一个整体竞争力的差距问题,因此,提高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次上同时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加速提高中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岩   《技术经济》2010,29(12):36-40
本文基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的现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选择显示性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这3个指标,利用出口数据评价方法,对我国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对我国整体产业及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原材料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弱,而出口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很强;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还较低。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筑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合理地评价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对该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波特教授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理论,结合我国建筑产业的现状,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建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如何提升建筑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邮政快递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薛蓉娜  赵会娟 《当代财经》2006,(2):87-90,102
我国加入WTO时承诺在入世后的第四年即2005年允许外商独立经营国内快递业务,快递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邮政快速业务(EMS)是中国邮政的核心业务,但近年来国际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本文在分析企业竞争力理论含义及快递产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快递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中国邮政快递与国际、国内竞争者的比较,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邮政快递业竞争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认为中国邮政产业的体制改革是提高邮政快递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企业规模与产业集中度、规模结构和分工与协作、广告支出与R&D投入等不同层面,对我国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加以阐述。同时通过分析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的迫切要求,就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儿和政府管制等方面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式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并以此为分析框架 ,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以这些问题为基础 ,提出了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对象和理论框架,选取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出口价格比等指标研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探寻我国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最后,本文结合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如何提高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外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春奎 《生产力研究》2004,18(1):187-188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表明 ,国际竞争力至少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的层次 :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 ,中观层次的产业竞争力以及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力。本文对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家管理与发展学院的国家竞争力理论、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以及基于资源和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姜月  崔文 《时代经贸》2013,(11):6-6
本文通过引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在考察我国及世界太阳能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具体分析了我国从1996年到20011年太阳能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得出了对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15.
梁晶 《经济前沿》2005,(12):36-40
我国已成为世界彩电第一产销大国。彩电产业基本成型,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生产高端彩电所需关键元器件仍依赖进口,产业的竞争力仍要进一步提升。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彩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而提出提升我国彩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两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对现有反倾销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钢铁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和智猪博弈模型,对反倾销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反倾销行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局限性,在目前钢铁国际贸易格局下,我国的占优策略应该是反倾销.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国际贸易中政府行为理论,提出了恰当运用反倾销行为并结合其他手段来根本上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兼具人文交流与服务贸易的双重功能,对于提升我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软实力及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具有独特作用。本文从中药标准化生产能力、国际市场份额、国际专利水平以及研发投入等角度综合阐述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表明,创新理念缺乏、制度保障不强以及管理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主要因素。提升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要制定中药产业国际化战略、增强在世界中医药标准与知识产权中的话语权、强化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并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造船产业贸易政策与我国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国际比较的方式,对影响我国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贸易政策进行了分析讨论,查找了我国与造船先进国家在船价补贴、税收和造船融资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而提出了优化我国造船产业贸易政策的对策建议,对改善我国造船产业贸易政策,提高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雪 《经济师》2011,(9):6-8
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产业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讲,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水平较低。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合理化与高度化程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演进,不失为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刊记者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研讨会上,就产业结构演进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采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院长、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胡立君教授。现将访谈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是衡量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构建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以R&D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4个指标分析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通过营造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产业转移谋求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合理布局、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资源投入力度、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走技术密集型与资金集型相结合的道路以及积极协调国内外两个市场等措施,提升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