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成 《秘书工作》2010,(6):30-30
人生贵“四知”。 知耻后勇。《礼记·中庸》中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只有深怀荣辱之心,才更富有激情与干劲,才能在人生旅程中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2.
为将五德     
两千多年前,与孔子同时代的军事家孙武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始计篇》)。梅尧臣注日:“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十一家注孙子·始计篇》),意思是说,有智力能够形成谋略,讲信用能够做到赏罚分明,仁义能够做到众人归附,勇敢能确保遇事果断,纪律严明能确立自己的威信。与儒家所提出的智、仁、勇三达德相比,兵家增加了信与严的内容,强调信守诺言与纪律严明对于为将之人的重要性。智、信、仁、勇、严被后人称为“为将五德”,是今天企业家提高自身素养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勇者不惧     
刘刚 《政策与管理》2008,(5):100-101
孔子对勇的理解是见义勇为,敢于担当,知错必改,“勇者不惧”是儒家所追求的重要精神境界,也是君子应具备的重要美德之一。 义理之勇 孔子云:“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强调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而勇敢的人则未必一定有仁德。  相似文献   

4.
孔京京 《秘书》2006,(6):44-45
孔夫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好学、力行、知耻讲的都是修身问题。孔子把这三个方面相提并论,可见知耻之重要。我们熟知的成语“知耻为勇”,就由此而来。孔子讲“知耻“”接近于勇”,是因为他不愿意把话讲得太绝对。知耻的人,耻对他们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使人奋勉,能奋勉才能有所作为,其表现出的作为则是刚勇。因此耻总是与勇联系在一起的。“知耻”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之一。中华传统的精神文化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类知道有耻,知耻是人类进化的一种推动力量,人类一切文明皆从“知耻”而…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6,(1):67-67
洪兵:“智信仁勇严”谓之战略经营 什么是战略经营?我用《孙子兵法》五个字来概括:智,信,仁,勇,严。具备这五个条件的谓之战略经营。  相似文献   

6.
喻玮 《企业导报》2014,(11):192-193
孔子所提出的"君子"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且已经成为人们的道德典范。针对"君子"人格的内涵,孔子指出,"仁、智、勇"是君子必备的德性,"中庸"是君子的处世之道,而"仁者安仁"则是君子的价值观。孔子所提出的"君子"理想人格对于当今社会的健康进步和道德价值观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场如战场”,这是近年来的流行语,说明了市场竞争的激烈。西方国家的工商巨子把《孙子兵法》作为指导商战的必读书等消息,在报章杂志中也时有所闻。偶过书屋,购得《孙子》一册,粗读后很受启发,特别对为将之道与知胜之道,感触尤深。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又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前者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品德,智则能审时度势,信则能赏罚分明,仁则关心群众,勇则决断有方,严则进退有法。后者是企业家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如何运用智慧,进行经营决策,…  相似文献   

8.
何为将师?兵法云:“能领兵者,谓之将”,“能将将者,谓之帅”。“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知识渊博,能通达内外环境变化规律;信和仁是指情商,能赢得人心。而勇和严是指胆商。要勇而不暴躁,智而不心怯,仁滋受爱戴,信用不欺人,忠无二心。“帅才者,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穷则独善其身,富达则兼济天下”。优秀的帅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有“上晓天文、下通地理、中察人事、懂人情、明时政。”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余音绕梁     
公元前99年 “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史记·货殖列传》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子张的一段对话: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传统企业文化的特点(一)重“义”轻“利”的企业价值观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思想,其实质是伦理文化,道义文化,它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利害冲突。因此,在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方面,占统治地位的必然也是重“义”轻“利”的企业价值观。孔子说“君子明得大义,小人只懂财利”(《论语·礼仁》)。汉代大儒董仲舒也说“要重视道义,不谋利益,不计功利”(《汉书·董仲舒传》)。  相似文献   

12.
张爱萍将军不幸于7月5日病逝,享年93岁,真是仁、智、勇高寿。张爱萍一生光明磊落,性情秉直,无私无畏,对革命同志充满真诚的爱。即使对犯错误的人也本着“治病救人”的方针,不歧视、不避嫌、不疏远。  相似文献   

13.
云鹏珠宝行     
《企业与市场》2006,(12):70-70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白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故仁,义,智,勇,结为翡翠之五德,可做世人之表率。翡翠之神秘,唯美,犹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孔子《论语·公冶长》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论语·卫灵公》毒而无怒,怨而无言。——《管子·宙合》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战国策》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宋]苏轼《留侯论》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这块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其博大精深著称于世。它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对领导方略作过系统阐述、挖掘、研究。根据我学习《孙子》计谋第二条,“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五个方面,结合自己基层工作的实践谈点体会。智,即智慧、才能,善于决断。智是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作为_个领导者,应善于用智,巧于用谋,任何一项工作的成败,决定于“用智多寡”。孙子日:“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领导得善于用“智”,巧于用谋,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谋划本地各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学最古老的理论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武经”之精华,其缜密的思想,深遂的哲理,赢得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推崇。该书“五事之四”中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一将帅论是《孙子兵法》中的大论题,也是治国治军的关键所在。孙子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可见,将帅的选择是国家大事,他们导演的战争关系着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命运。无数的战例证明将帅承当战争胜负之半的责任,具备此“五德”则胜,不备“五德”则败。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17.
品牌的渊源在中国,3000多年的中国文化传承“仁、义、礼、智、信”(仁:人文关爱,义:正义道德,礼:礼行秩序,智:明达睿智,信:诚信守约)等。  相似文献   

18.
周国芬 《活力》2005,(6):220-220
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语法教学呢?《论语·雍也》篇记载了孔子的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对学问的追求分为“知”、“好”、“乐”三个阶段,认为乐学是最高境界。受他的启发我把初中语法教学定为:愿学、会学、乐学三个阶段,逐步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9.
创业与制度     
《中国企业家》2012,(10):30
公元前99年"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史记·货殖列传》  相似文献   

20.
生财之道     
智信仁勇严:经商“五德” 《孙子兵法》认为统领军队、指挥打仗的将领,需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指挥员富有智慧,具备先见之明,才能有克敌制胜的妙招,并能通权达变,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机动灵活;指挥员诚信不欺,令出必行,一诺千金,士兵才能听命令;仁慈的指挥员爱护部下,受人拥戴,再加上勇敢果断,法纪严明,所以能够整肃全军,步调一致地打胜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