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为我们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设计了一幅继续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蓝图,已经和正在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投身改革洪流,为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扬鞭催马,多做贡献。在大好形势下,切不可低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一、市场经济发展与职业道德建设应当同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行为…  相似文献   

2.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在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中,国家是否还应从总体上进行管理?本文从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谈起,论述了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等宏观调控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光辉的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1978年至1992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渡阶段;1992年至2008年,即改革的后16年为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到逐步完善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用渐进方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有效结合;在宏观调控中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必须排除新自由主义对改革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新自由主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新自由主义则主张实行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我们要建立的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而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宏观调控,主张市场经济万能。马克思主义改革观与新自由主义改革观的分歧,归根结底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由学校包揽,形成大而杂,小而全,封闭式办后勤的自我服务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校后勤管理明显存在几个不相适应应和突出的矛盾:一是后勤设施投入不足,资金缺乏与后勤规模小,效益差的矛盾,二是后勤急需建立一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懂经营,会管理,优服务的高素质的队伍与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队伍不相适应的矛盾,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灵活的用工模式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用工模式的矛盾。五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岗位、贡献、效益浮动的分配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稳定的劳动力价格的矛盾,鉴于后勤服务工作有其经济的性质,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明显就是产业性质,企业行为,所以后勤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作为宏观调控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财政税收调控,其运行机制规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效果。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性的财税运行机制,并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16条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第17条又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但是刚刚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离不开宏观调控,但是目前政府职能的发挥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政府要清楚认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明确目标。因此,我们在改革中就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性质、特点、规律和要求来更新思想观念、变革生产方式、改造生活方式、调整和重构社会经济权利关系,从社会的角度建立与旧体制有根本区别,作为其革命形态的市场经济新体制。为此,笔者认为确立一条旨在加速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市场经济标准,不仅具有客观必然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还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邮电通信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是一种什么样关系?怎样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就上述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本文作者就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宣告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在全国各地培育和发展起来。那么内地山区应如何发展市场经济呢?我认为内地山区市场经济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需要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此情况下,政府如何实施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如何通过健康运行的市场引导企业经济行为?本文仪就此问题谈点浅见。一、关于政府调控市场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从经济职能的角度看,政府具有两重身份;一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行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二是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行使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殖,保证国有资产不致…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一个基本方针,是我国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是否危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我们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明确解答的问题,结合学习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下面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宏观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非常丰富。研究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理论,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过程,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点是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果敢地发起了一场新的体制改革和革命,即对曾经在建国初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成为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障碍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16.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作为整个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的组成部分与经济体制有着内在的联系。某一种具体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都是在特定的经济体制下生存并发挥作用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进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各种经济体制的基本格局和特征决定了与其相适应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特征和不同的要求,为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心环节是进一步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而明确了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也强调了宏观调控在我国建立现代市  相似文献   

19.
企业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点、难点和重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战略性措施;是解决企业改革中深层次问题的金钥匙;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举措。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将在许多问题上有着一系列突破和创新。一、企业改革方向的创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那么,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呢?简要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成人高等教育体制,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各种要求。高等成人教育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能否及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