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湖北省水利厅紧紧围绕蔬菜、水产两大板块建设,积极做好水利配套服务工作。 一、统一思想,明确职责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水利厅段安华厅长及分管此项工作的吴克刚副厅长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召集有关处室学习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对支持蔬菜、水产板块建设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2.
1月14日至16日,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第三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上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培训班上作了《新农村建设与推进  相似文献   

3.
优质稻基地作为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源头,关系到产后的各个环节,优质的粮源是粮食加工经营的保证.2006年,湖南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共投入5544万元,创办优质稻生产基地84.3万公顷,带动228万农户增收8.72亿元:订单收购粮食220万吨,其中优质稻117万吨,加工粮食215万吨,实现了农企双赢,为全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基地建设是促进农业产业化,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组织实施好“十五”期间我省3000万亩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必将促进我省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化一体进程。  相似文献   

5.
搞好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粮食企业,如何在“十一五”期间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同做好粮食产业化发展这篇文章.更好地为建设卒十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笔者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柳江县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筹、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在资金筹措上采取“几个一点”(即政府帮一点,自己筹一点,本村在外工作或者经商办实业的大小老板都捐献一点)的办法,按以下三种模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成效从1997年起,经过14年发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主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总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一目标也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大管理”是农村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三项指导”是改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建设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每一个…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也包括公共服务。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按照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制定新农村发展战略,要用规划、战略、法制、政策来引导新农村建设。政府首先要着重在这个侧面上,而不是政府强势出击,直接在农村里面搞居民点的规划,搞建设。要有一种长期的战略规划、法制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要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的小康目标,是要通过新农村建设来实现的。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强农、兴粮、富民”。如何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严格控制用地,确保粮食安全。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因此,新农村建设不能再走出让土地、牺牲粮食安全的老路,应走既要确保土地和粮食,又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三大合作”,是解决“三农”问题,创新经营机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基层“管理民主”的有效形式。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积极探索以“合作”为核心的农村经营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最大亮点。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经营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解决我国农业“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我国粮食生产流通体系,作为农业中最重要、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部分,也正面对“小生产、大市场”的困境。上世纪90年代以来,粮价逐步放开,波动较大,粮食贸易的发展对粮食产品的品质稳定和规模效应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因此,解决好这一难题,对于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凡。如何促进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近两年来全国各级农经部门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在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6月27日至28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部分省市交流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工作经验,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如何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使这一重大战略变成我国亿万人民的伟大现实,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记者:李总,近年来,农发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李光:客户三部条线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行上下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总行党委"两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突出支农重点,创新产品服务,狠抓基础管理,防控信贷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投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平台,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中央开始推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不断调整并向农村倾斜,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社会各个方面将更加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事业。这就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投资方向。尤其是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是有了施展的舞台;另一方面虽然我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是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进,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背景下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如何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使这一重大战略变成我国亿万人民的伟大现实,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它不仅是我国农业经营机制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创新经营机制,改善发展环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组织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来经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经营原则,把产、供、销各部门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多层次、多形势、多元化的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培育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小农户的生产与大市场之间衔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则是加快培养一批辐射面较广、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这一背景下,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问题日益受到政府的关注。本研究试图站在宏观视角上,按"扶持原因—扶持效果—效果产生原因"的逻辑思路展开,首先对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依据以及目标进行论证,继而在总结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演进和现行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公共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积极作用以及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阻碍政策扶持效果的原因作出分析,以期能为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可操作性的有效扶持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