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才》2003,(12)
印象中,波导在浙江企业中多少有些另类。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浙江大多数食业热企于制造能力,即所谓做工厂。虽然他们对市场有很好的嗅觉,并且把这种嗅觉体现到产品上,但最终市场的成功给人更多的感觉是产品能力的一种成功。而波导之另类表现在:它在市场中乍一亮相给人带来的感觉,至少是很前卫的。但这种感觉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战斗机”广告。从后来几年的持续表现,波导给人的印象,是不同于浙江其他企业的一种系统的市场能力,而不单纯是产品能力。这是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本人从事销售行业多年,谙熟市场行情,尤其擅长砍价!有感于众多消费者在商家漫天要价前的迷茫,毅然决定站在消费者一边,开创砍价事业,专业砍价,让您购物不做‘冤大头’……”这是日前在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路边的一根电线杆上出现的一则广告。做这个广告的小伙子称,他们目前共有3个合作者,都有在一些行业从事销售工作的经验。在从事销售的过程中,他们感到商家通常利用消费者不熟悉行情的弱点,漫天要价牟取暴利,因此萌生了帮助消费者砍价的念头,既让消费者得实惠,他们自己也可以获利。沈阳出现“职业砍价人”  相似文献   

3.
尊重人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美国,成功的企业几乎都十分注重建立“尊重每一个人”的形象,他们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的形式,甚至连语汇上也有所体现。达纳公司则在一切报告和讲演中都使用“大家”的字眼,不用“工人们”的称呼。在麦当劳公司,所有雇员称为“伙伴”,而不称员工。这些做法确实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尊重人不仅需要形式,更应该注重内容。尊重人应该体现在对员工利益的真正关心上。有许多公司往往在企业不景气的时候仍然雇用全部员工,坚持充分就业。他们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员工感受到“公司需要你”,因为再无任何事能…  相似文献   

4.
吴勇毅 《公司》2001,(10):30-31
常言道,“厂告的一半是酒’、“酒的一半是广告”,酒与广告好象是一对“连体兄弟”,谁也离不开谁了。酒品如此,其他产品何尝不也如此?大企业为广告一掷千金,财大气粗,用钱炸开生路;中小企业也是“有钱没钱,弄个钱做个广告好过年”,以求在市场有立锥之地。然而广告是把双刃剑,即能为企业炸开生路,也能把企业引入无底之渊。面对广告,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些企业播种是希望,有些企业收获却是苦酒。因此如何把有限的广告资源合理安排、有效投放,起到塑造品牌拓展市场的作用,成了许多企业一个重大课题。与此同时,引出两个话题…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市场》2005,(3):15-15
分不清是广告还是新闻,辨不明是患还是“医托”。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广告做得让人如坠雾中,看了之后分不清真假。虽经各级广告监管部门大力整治,这类广告还是屡禁不止,大有“错了就改,改了再犯”的无赖相。在新的一年里,这种不规范行为有望得到改善。今年,国家工商总局将在全国开展“打虚假、树诚信”广告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欺骗和误导消费的保健食品广告、药品广告和医疗广告。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山东聊城、河北、广西等地,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以假充真,以次充优,把普通动物“改名换姓”大肆进行欺骗活动。其中,有的骗子,骗一个地方,挪一个窝,继续行骗;也有的骗子,以一套迎合养殖户心理的说辞,或以模棱两可的“合同”引人上钩,使人上当。还有的在广告上玩文字游戏坑害养殖户,把实验用动物金黄地鼠说成“珍珠熊”,把豚鼠说成是“珍珠獾”,高价出售。成年金黄地鼠的体重约 150克至 175克,成年豚鼠体重约为 450克至 700克。世界上根本没有这么小的“熊”和“獾”,每对 400元购入这种“宠物”更不值得。切勿给不…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每个人也都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是非观去做事。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多少人在做一件事情前会认真地问一个“为什么”、“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去做”;单位里偶尔碰上一个特别“较真”的人,同事还可能觉得这个人很可笑,领导则可能把他当“刺头”,甚至让他坐“冷板凳”。大部分人不愿意“问是非”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诺基亚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的LOGO下方,也总是跟着“Connecting-People”一行英文。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版本,诺基亚清楚地向世人展现着他们的理念:人是诺基亚在行业中领跑的最大财富。  相似文献   

9.
郭永 《数据》2008,(5):22-23
“把复杂做简单叫智慧。”东城统计人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智能化,从而也更科学化的探索者。他们把长此以来统计调查对象数据难掌握的问题以基本单位统计《简表》的形式解决了。专家称,此项研究成果“在统计思维、统计方法上是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很多办企业的人和在企业打工的人心里都有一本万变不离其宗的“经”,那就是“经济利益第一”。看不到利润,谁也不会投资;挣不着钱,谁也不会干活。在一片“顾客是上帝”的口号声中,消费者感觉到的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在企业界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想一想:办企业是先有一颗急顾客所急,想顾客所想的为顾客服务的心,还是先有一颗借顾客所需投资赚钱的心。十多年前,北京呼家楼液化气服务站,在原站长方国政的带领下,立志要开拓一片“人际关系的绿洲”,把服务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真情送到顾客的心里,今天,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也得到了市场的承认。  相似文献   

11.
文中 《质量春秋》2008,(7):40-40
细节是一种创造,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亭,一个人能做,别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工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肯定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  相似文献   

12.
赵英 《现代企业》2007,(12):9-9
在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是依据对“人”的一定认识而提出的,而各种管理理论的区别,归根结底也是因为对“人”的看法不同。纵观管理学的发展过程,对“人”的认识主要有“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等几种不同的人性假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作者认为,不论是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心理学,还是此后马斯洛、赫兹伯格等行为科学的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人视作企业经营的工具,研究人是为了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企业任务,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到了现代,这种“工具人”的认识正逐渐被“目的人”的理念定位取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精神快餐     
美国总统做广告公私分明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中,有多位总统与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中间,有的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也有的是为了国家的兴旺。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品尝咖啡时,没完没了地咕嘟着:“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如果不是出现在公共媒体上,谁也不知道这句话是在为麦氏咖啡做广告。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曾为派克笔做广告。广告画面上是罗斯福总统用派克笔在一个文件上签字的照片,画外音是:总统用的是派克笔。1996年9月克林顿在匹兹堡郊外的竞选集会上,“公然”推销他的国债券,他说其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是人们为上大学、退休或买房而存钱的一种新的可靠的途径。他在罗伯特·莫里斯学院对吵吵嚷嚷的听众说;“不因通货膨胀而受损失的债券可能成为家庭创造未来和实现理想的坚实基础。购买这些债券的人不会因为通货膨胀而损失一分钱。”无论他们的行为多么的“掉价”,谁也不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因为这是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尽管有些广告是虚假的,但它也有其特征和马脚,伪装得再好的虚假广告,它都逃脱不了败露出来的“三板斧”的劣迹。虚假广告的三板斧就是:恐吓、专啃“硬骨头”和伪科学。恐吓就是虚假广告一上来就想把广告受众吓倒。譬如:便秘一天的人相当于一天抽了5包烟;夏天空调一开,亿万个螨虫扑面而来;患胃炎就是胃癌的前兆。在许多做药品的广告中,首先用绝症、疑难病症把广告受众一下吓倒,使消费者在心里立即冒出一个大问号:“那可怎么办?”啃“硬骨头”恐吓之后,接着就轮到虚假广告帮你解决这些难题了。这些虚假广告专捡现代科学还一时解决不了的“硬骨…  相似文献   

15.
振中 《人力资源》2004,(3):78-79
这是一个神秘群体:他们平时很少“上班”,却拥有惊人的高薪;他们把冒险当成了工作,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肉跳……他们,就是鲜为人知的“职业试药人”。因我国平均每天就有370种新药问世,而每一种新药在投放市场前,都必须经过多名健康人“受试”。于是,目前仅在北京就诞生了4000多名职业试药者。他们的生活现状如何?这些“当代神农”又有着怎样  相似文献   

16.
阳光 《人力资源》2004,(8):76-77
最近,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兴起了一种名为“野外生存”的户外休闲活动。在这里,都市自领可以“全副武装”地登山、漂流、攀岩,也可以身着迷彩服靠一个军用指南针、一把匕首、一盒火柴。出没于人迹罕至的深山野林。山东女孩李欣是北京一家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教练。让我们走进她充满惊险刺激的另类淘金生活。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让人注意到你的广告,就等于你的产品推销出去了一半。从不少学者研究的广告心理学模式也可以看出,“引起注意”是广告传达信息最重要的第一步。然而,消费者常常让广告人“失望”,他们往往对广告信息“心不在焉”,让广告人好不着急!因此,广告人为了达到让人注意的目的,不得不想尽办法来“刺激”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管理的秘诀是尊重人 ,那么尊重的人秘诀又是什么呢 ?换句话说 :怎样做才算尊重员工 ,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尊重人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美国 ,成功的企业几乎都十分注重建立“尊重每一个人”的形象 ,他们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的形式 ,甚至连语汇上也有所体现。达纳公司则在一切报告和讲演中都使用“大家”的字眼 ,不用“工人们”的称呼。在麦当劳公司 ,所有雇员为“伙伴” ,而不称员工。这些做法确实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 ,尊重人不仅需要形式 ,更应该注重内容。尊重人应该体现在对员工利益的真正关心上。有许多公司往往在企业不景气的…  相似文献   

19.
祁玉民笑言,在中国有两句话,“你想痛苦就看足球,你想自加压力,就把中国车卖到德国去。我是做事关死后门、堵死后路的一个人,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一条‘不归的’路上了,我和华晨会把这种压力变成我们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20.
孔京京 《秘书》2006,(6):44-45
孔夫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好学、力行、知耻讲的都是修身问题。孔子把这三个方面相提并论,可见知耻之重要。我们熟知的成语“知耻为勇”,就由此而来。孔子讲“知耻“”接近于勇”,是因为他不愿意把话讲得太绝对。知耻的人,耻对他们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使人奋勉,能奋勉才能有所作为,其表现出的作为则是刚勇。因此耻总是与勇联系在一起的。“知耻”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之一。中华传统的精神文化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类知道有耻,知耻是人类进化的一种推动力量,人类一切文明皆从“知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