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是长期以来统治美国公司法立法与实践的理论。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公司不仅仅要为股东服务,还要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基于此,利益相关者理论也逐步兴起,并对美国公司法产生了影响。判例法上表现为确立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公司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的新规则,制定法上则表现为大多数州的公司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利益相关者条款。这表明在美国股东利益至上原则受到了动摇,立法和实践正倾向于公司决策可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新《公司法》引进该理论,平衡公司、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确立了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机制。本文从约束大股东、保护小股东、保护公司债权人等方面论述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
企业财权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如何合理地安排企业财权是企业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持续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受到强烈挑战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产权理论,分析了公司治理从股东主权至上转向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这一制度变迁的合理性。从所有制变迁来看,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及其贡献的上升,引发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趋势。从产权分析可知,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拥有部分事实上的所有权并承担了一定风险。公司治理从效率和公平意义上均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股权至上”的公司治理理论存在着许多缺陷,它既无法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也无法保证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因为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单位,具有社会性,它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而得到较好的解决。基于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问题,根据相关利益者的权益要求,以长期缔约和风险承担为准则,探索职工、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和谐社会的观念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理等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企业的所有权理应谐社会对企业最为重要的启示是:企业必须竭尽全力为各利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益相关者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财基于以上认识,以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务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为,企业是一个由股东、债权人、经理、雇员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一种工具,也不应该只为某个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所签订的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结合体,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向企一、企业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业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的资源,都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各自根据“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的是的利益都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实际上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失去其中的任何一方,其他各方的利益就而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对股东负有一种信托责任,其一切行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这个契约组织就会被破坏,整个企业的为都必须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为实现股东利益最经济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最终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可能受大化而努力。然而,随着企业理论的不断...  相似文献   

7.
公司股东与债权人是公司最重要的两类利益主体。股东有限责任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股份回购,往往导致公司资本的减少,动摇了公司的资本基础,削弱了对债权人的财产保障。为在股份回购中寻求债权人保护机制,矫正股份回购对债权人利益的损害,实现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有必要从限制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数量等方面设计股份回购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理论包括三个重要分支,即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团队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的演进从股东本位论慢慢走向了利益相关者论。本文从现代企业理论的论述出发,结合企业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思想即建立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利益相关者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丰硕,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为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创新、利益相关者涵义的界定、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划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是对传统“股东至上”逻辑的修正,强调存款人与贷款人、银行职员与高级经理、以及监管机构对银行价值创造与治理结构的积极参与。鉴于我国目前的金融经济环境.完善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治理的机制与途径,是提升其治理效率的现实挟择。  相似文献   

11.
股东本位论是现代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核心,本文从股东作为公司主体的治理结构出发,阐述了股东本位论的不足,从而提出了建立以各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债权人的利益被侵犯更是接踵而来,如何保护债权人利益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带来的相关问题和成因出发,通过对我国现行法规的相关规定分析,得出我国立法上的漏洞,进而提出通过赋予不履行清算义务的股东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和完善相关制度两种途径来实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控股股东角度出发考察在有控制权利益的情形下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债券条款、转股条款以及回售、赎回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等5个主要条款,发现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本意是,维护控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迎合投资人的需求,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并没有实现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与投资人之间利益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分析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两种目标的理论基础,提出应把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目标。在将利益相关者限定为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经济模型,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而分别从债权人的角度和股东与经营者作为利益共同体的角度对公司治理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心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在不断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了修订后的公司法关注的重点之一。现代公司要逐步构建以股东为中心的利益机制,落实现行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通过配套制度的设计来完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股东利益的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是经济法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上市公司占用中小股东资金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有许多制度创新点。  相似文献   

17.
董必荣 《新智慧》2005,(11):11-12
近年来,和谐社会的观念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谐社会对企业最为重要的启示是:企业必须竭尽全力地为各利益相关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特定的利益相关服务。笔认为财务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一种工具,也不应该只为某个特定的利益相关服务。  相似文献   

18.
铁路内部审计是铁路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者和审核鉴定者,对铁路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铁路审计部门在发挥审计职能的同时,不能只考虑铁路这一大股东,还需将对铁路运作有影响的其他利益者的相关利益考虑在内,以确保铁路运输可以更加顺畅的运行,确保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突破传统股东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目标的局限性,辨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从而揭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的内在根源和主要表现形式,寻求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制衡的有效路径。本研究既为补充和完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我国企业治理和管理实践提供了一种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治理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股东至上论”只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个层次;企业是契约的联合体,利益相关者模式是必然选择;最大化股东财富绝不等价于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两种:一是以董事会为中心,二是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除了是一种共同治理、相机治理外,更是一种动态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