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动员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动员策略分为制定阶段、执行阶段、响应阶段。在社会动员的不同阶段,社会动员的有效性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深刻变化,并且在不同情景中,这些因素对社会动员有效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探究不同情景中社会动员的有效性策略,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动员的作用机制,充分认识到各种因素对社会动员有效性的影响情况,使社会动员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公共性是农村居民进行公共生活的本质属性,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然而,在城市化大潮的冲击下,蕴含于农村社会公共空间、公共利益、公共精神中的公共性都在快速流失、变异。由于农村社区服务具有拓展农村社会公共空间、壮大农村社会公共利益和培育农村社会公共精神等功能,并且其公共性能兼容农村社会的其他公共性,于是,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便成为减缓农村社会公共性流失、促进农村社会公共性成长和建构农村社会公共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惊动了世人,猛烈冲击了人们的传统的常规思维。世界正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转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一、知识经济 在传统农业社会或工业社会中,资源,技术和资本占据重要地位;在工业经济中制造业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信息社会中资源要素和制造业的比重在逐渐下降。今天,知识经济化、经济知识化、知识经济一体化和知识产业化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人们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诉求多样、社会矛盾积累积压等问题日显突出。为了在群众社会心态发生变化的新环境下,更好地发挥社会综合治理的优势,应强化法治约束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保障作用,强化道德规范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制约作用,强化文化修养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引领作用,本文提出了加强法治建设、德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民是决策层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近几年的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多次出现.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中国农民的社会表现形态依次为传统社会的乡土小农、总体化阶段的集体社员、社会转型中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农民的现代化形态,因此要结合有关西方的学术理论予以解读.新型农民的社会学规定性涵盖了社会化、社会联系、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行为、组织化程度、社会控制、生活方式、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社会保障、社会参与、环保取向等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社会长治久安;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的增加各种和谐因素,以进一步增强社会的发展活力.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因其在社会基层组织中地位最重要、网络最健全、资源最丰富且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广泛参与;如何充分发挥创新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激发这一社会组织的活力、有效的预防和化解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建设一个安全的社会公共体系.本文对基层党组织的相关建设方面有几点见解,希望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农户社会资本内涵及测度的基础上,以文献分析法梳理了社会资本对农户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和在实证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借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土地流转、耕地保护等行为的影响研究积累了较丰富成果,社会资本通过互帮互助、信息共享、信任与声誉等作用机制影响农户行为。未来,应在社会资本概念的统一界定、衡量社会资本的方法、社会资本的地域性及社会资本的动态演变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和谐的社会心态是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的心理基础,但现实的发展困境使得该群体在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意向方面都存在突出的问题。基于此,必须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社会支持系统建设,以打破该群体的社会心态困境。  相似文献   

10.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精致淮北",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通过SWOT分析,淮北市的"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三位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优劣势并存,在面对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时,必须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社会创新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社会管理人才建设力度等方面着手,实现淮北社会管理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成本的定义与内容(一)社会成本的定义。在学术界,我国关于社会成本理论的观点有社会生产费用论、社会代价论、社会平均成本论、企业对社会的成本论、企业非自愿性支出和耗费论等。本文主要借用社会代价论的观点来对社会成本的概念进行阐述。社会成本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经济组织和个人在进行各类活动时所产生的所有成本的总和。社会成本中由行为人自身承担的部分为私人成本;其余部分没有被行为人承担,而由社会或别人承担的,就是外在成本。  相似文献   

13.
社会企业作为新兴的具有公益性的组织,在满足社会需要、提升就业、促进发展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社会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民众对社会企业的接受力度不够、社会企业自身对社会资本的调动能力有限等。互联网虚拟社区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企业提供崭新的平台,也为其调动社会资本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社会控制"是一种将个人与社会协调以实现社会整合的机制,是维护社会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持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协调,以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机制。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二者相互融通、相互构造。为了在维持秩序的同时提高社会的效率、活力和创新能力,有必要探索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适度和多元的社会控制机制。社会控制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实现个体的自由和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成员的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预防返贫现象发生至关重要。利用社会资本反贫困能够创新传统反贫困模式,为持续脱贫注入活力。通过对社会资本反贫困研究进行梳理,建立社会资本要素构成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社会资本在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组织3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对其进行重构,从而发挥社会资本反贫困模式在促进长效脱贫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江西省余江区522份农户调研数据,揭示社会资本因素在农户退出宅基地决策中的影响机理,以期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合理化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Ivprobit模型。研究结果:乡村社会资本所包含的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3个维度在农户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均边际效应分别为0.022、0.043和0.053;社会网络在社会规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中发挥了增强性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引导农户自愿有序退出宅基地应找到符合农村社会现实的着力点,提升农户社会信任水平,扩大农户社会网络,发挥社会规范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的变迁给传统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的影响.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家庭和社会两个维度来分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寻求就业时面对着社会关系网排斥、制度排斥、经济排斥等,社会排斥既影响和限制农民权益,也有损社会公正,进而危及社会的整体利益。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反对社会排斥是消除歧视、消除贫困、消除偏见和各种障碍,进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安全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失地农民的数量会不断提高,他们面对的社会排斥问题会更加突出和严峻。降低社会排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全球层面看,继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在信息革命的强力推动下,人类已进入具有"六个第一"特征的充满活力的信息社会。抢占信息高地,建设信息社会,是时代的呼唤,人类的共鸣,历史的必然。信息资源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物质、能源、信息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农业社会的核心资源是物质,工业社会的核心资源是能源,信息时代的核心资源是信息。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管理权力、社会组织组织结构以及资金来源渠道等要素入手,将建国以后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发展分为高度依附时期、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三个发展阶段。对其发展背后的逻辑,文章从制度变迁的视角下,依据多重制度逻辑理论,认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主要存在着政府的逻辑、社会组织的逻辑以及公民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