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理─—经济矛盾运动所形成的合理状态,就是生态。合理的伦理─—经济生态的造就,是市场经 济发展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精神建构的价值目标之一。但在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之后,这 一目标的实现仍然还有相当的距离。生态合理性所需要的伦理品质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公权伦理作为研究对象,在公共权力异化与失范的现象下,指出对公共权力拥有者个人的道德制约及完善社会制度都不是解决公共权力异化的最好路径,提出应从制度伦理及制度伦理的价值建构上研究公共权力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3.
虽然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但问题仍然不少。究其原因,其建设路径存在着极大问题,所以我们应在巩固成绩的前提下,加强以下路径建设:转变政府和农民的生态观念,积极推动科技在农村生态建设中的应用,调整乡镇产业布局,加强政府对农村生态伦理提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对旅游者行为规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存在旅游者行为对旅游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问题,影响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是协调人与自然等诸多需要旅游者处理关系的不可或缺的规范,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伦理来规范旅游者的行为.生态伦理对旅游者行为规范可以从生态伦理对行为准则制定、教育规范行为、观念内化形成行为自觉规范三个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5.
对传统GDP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警醒其对社会、生态与文化的破坏性影响,提出对旅游的社会文化价值进行重构,从生态过度消费到生态投资,从文化遗产过度产业化到文化遗产强制保护,从旅游商业伦理回归旅游人文精神,全面建构社会生态友好型旅游发展模式,促进生态、社会与人文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学人余英时、杜维明,日本学人涩泽容一等人关于儒商文化的相关论述中,可以探寻并创发出儒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及相关问题域。作为中国本土思想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商文化精神是本土自发的商业活动之内生、原发的动力,也是现代和谐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传统儒商文化是今天商道重建,新型商业伦理精神、现代和谐诚信式商业伦理生态秩序建构,现代经理人后备队的理想人格型塑的必要思想资源,对当今和谐社会建构的实践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在新时期下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社会,而和谐社会下的科技生态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它体现着社会主义运作主体对自然生态的人文关怀。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导下,追求自然、人、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生态补偿是为了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国家通过制度安排,对生态产品提供者给予的经济补偿。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补偿的经济伦理基础。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生态资本理论是解释生态补偿存在原因的三大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征收税、费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纵向、横向一体化理论释明了生态补偿的政府路径。国外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全球生态问题渐趋严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建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梳理蕴含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意蕴的同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从制度、技术和消费三个维度对西方生态问题展开批判,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并主张要解决当代的生态危机,就应该实行制度和价值观的双重变革,走生态社会主义道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寻生态危机产生根源及解决路径的思路和方法为我们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有关企业管理的研究层次以及类别比较丰富,但将企业管理与生态环境伦理问题相结合的研究还很不成熟。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现代企业管理应更加关注其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问题。本文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探讨了现代企业管理问题,提出了生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环境伦理的理论研究较多,而对环境伦理的实践路径研究较少。环境伦理由理论走向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这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完整的环保法律体系,建立绿色科学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暖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各个国家在全球变暖责任的承担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这是国家伦理的缺失。国家伦理是国家作为一个主体对其全体国民及其他国家、整个国际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伦理关怀,具有国际国内两个维度。我们需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建构国家伦理,为国家间实现责任共担奠定共同道德根基。并以此为前提,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如绿色气候资金机制的建立及实施,国际环境法律治理委员会的成立,低碳经济的发展及清洁能源的开发等。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是一种执政为民的政策宣言。那么,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及生态伦理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本文希望能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做些有益的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14.
公权的特有属性决定其总会以异化的形式出现,应该从伦理层面寻找新的更深层次的救治途径。公权伦理建设有益于现代社会伦理道德普遍正当性的实现,公权伦理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法的意义上的权利关系伦理、公权运行中的伦理、公权制度伦理、公权行使主体道德建设、执政党政治伦理道德建设和公权道德规范等。公权伦理研究和建构有利于在更高层面上探索公权运行规律和公权伦理建设规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生态伦理观以伦理的普通化意义为楔点,以生态效益为内在动力,以类主体为伦理本质,为新型生态伦理的构建提供了新的依据,并以全新的视角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开了一种全新的通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尽管后现代生态伦理仍有很大的局限,但其伦理价值观的取向无疑对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政治现代化系指政治结构在科技革命和市民革命的推动下所经历的由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向适应现代工业文明或信息文明发展要求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有着多方面的生态限度,为此,要实现对生态限度的超越以促进政治现代化,必须重塑政治—自然生态、政治—经济生态、政治—伦理生态以及政治—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的治理模式将实现从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向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德治"将取代"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的总体特征.此时,"德治"是德治、法治与权治的统一.基于人的共生共在的根本目的,在以"德治"为特征的合作治理的体系内,多元治理主体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内在的伦理精神为动力,在制度安排上突出道德的因素,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的有效实现."德治"的建构依赖于"德制",而实现的公共行政改革也应积极推进"德治"实现的有效路径的建构与选择.  相似文献   

18.
自然价值的存在和由此产生的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使科技伦理范围内伦理范式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本文从当代生态文明视阈出发,认为在伦理范式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有配套的科技伦理机制作保证:这不仅要求科技与生态伦理进行良性互动,还必须在科技共同体中树立科学的职业伦理和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生态消费的实现,不仅是指消费实现环节的生态化,也是指消费产品生产的生态化和消费结果的生态化,因此必须对涉及生态消费的整个非生态行为环节链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根据每个环节的非生态行为提出对应的破题措施,得到生态消费实现的路径曲线,才能从根本上顺利实现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论述了加强旅游生态伦理建设对于湖南旅游强省战略的重要意义,阐释了旅游生态安全建设的生态伦理属性,提出了提升旅游生态伦理品位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