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重大课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必须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关农民问题的论述,以及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的中国化,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利益,积极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血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仪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刚绕农民需求,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农民的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支农力度。出台了多项惠农新政,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民,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对新农村建设中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对政府政策和资金投入的调整等问题最具有发言权,此外,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以及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对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由此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帆 《宁波经济丛刊》2006,(5):11-14,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主体和基本力量。没有广大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无法实现农业、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就没有了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权利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保护好农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利。当前农民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农民权利缺失的原因,寻求农民权利保障的对策,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淑芬 《唐山经济》2006,(10):45-4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广大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育成有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王国栋 《魅力中国》2014,(18):48-4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如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艾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江苏省射阳县利用“新农民学校”这个有效载体,对农民和基层党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探索出一条培育新型农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许艳秋 《辽宁经济》2006,(11):21-2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同时要求“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是最根本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日前,我们通过对辽南地区部分农村的调研,深深地感到,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加强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警惕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负担的反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近些年来中央下了极大的决心,历史性地取消农业税,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使农民的负担空前减轻。但是,目前一些地方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强制向农民集资进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加重农民负担最为明显的新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取消要求村里资金配套的地方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摊派集资、加重农民负担的旧做法。  相似文献   

10.
王维军 《发展》2007,(6):1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农村建设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调动其积极性和能动性,把农民的自信心鼓舞起来,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参与发展,共享成果,实现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作为朝阳产业,奶业实现现代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强壮国民体魄都有着重大意义。作为中国奶业之乡的丰润区,奶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6,(217):3-13,F0004
孟州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围绕以“农”为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以新的理念,提出了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以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努力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公共财政支持为主的农村各项事业和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等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老区建设》2006,(2):4-4
2月14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蒙英姿 《广西经济》2007,(3):44-44,4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时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着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发挥好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15.
高伟 《西部论丛》2007,(12):29-31
新农村建设已深入民心,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而如何培育新型农民则尤其需要引起我们重视。推进新农村建设要“见物”,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引导特色农业发展,但更要“见人”,需要培育新型农民,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而培育新型农民要远比给农村修马路、盖房子艰巨得多、重要得多,因为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人翁地位,以农民为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始终。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有“发展是硬道理”的思维,在思想上常抓不懈。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和根本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主体、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成农民发展创业,才能焕发新农村建设活力。农民发展创业,需要激发农民的创业意识,专业协会的积极助动,部门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党组织工作角色的转换,在全农村激涌创业的主流意识,形成新农村建设合力,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7,(5):27-28
针对有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新村建设,搞大拆大建或者是形象工程,表面上看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农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作为我国最早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学者、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委员指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他说,1999年开始,我倡导新农村建设,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的现代化。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目标跟我当时的设想是基本上不谋而合的。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设施严重落后,新农村建设当中,以村容整洁作为切入点,确实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张云 《宁波通讯》2012,(11):52-52
近年来,江北区围绕“培训农民、提升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总体目标,坚持以“三思三创”精神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区农民经职业培训后就业率为86%。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24元,同比增长17.4%,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公用事业落后 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目前安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低水平的,农业还处于爬坡期,农民生活还不富裕,不仅物质层面的发展差距很大,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都还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张力  阮怀堂 《西部大开发》2011,(2):10-10,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政府关心的重点。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有力地解决了农民增产增收。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通远镇作为一个农业大镇,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提出了如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