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期末应当按照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确认存货的期末价值。正确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对保证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的公允具有重大意义。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要考虑存货的持有目的、存货是否具有合同价格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存货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根据准则,通常的做法是:当存货账面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的期末价值按账面成本计价;当存货账面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的期末价值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同时根据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金额来确定期末应保留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结合"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在期末计价前的余额来确定本期应否提取或冲减多少金额的存货跌价准备.材料是存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持有材料一般是用于生产或者以备出售,因此,对材料存货的期末计价应当根据企业的持有目的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存货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根据准则,通常的做法是:当存货账面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的期末价值按账面成本计价;当存货账面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的期末价值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同时根据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  相似文献   

4.
为了客观地反映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要准确地计量"存货"项目的金额,即要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本文对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何邓娇 《商业会计》2013,(10):26-27
本文基于教学的角度,详细介绍存货可变现净值确定的方法,以及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账务处理。在此基础上,由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引出一些思考,以便改进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资产项目,期末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程度,而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则是准确确定存货期末计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刘志国 《商业会计》2012,(17):31-33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成为该计量方法应用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对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它一般包括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等。存货损失是指在企业的El常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正确对存货损失进行会计处理,可以降低纳税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存货损失的会计与纳税处理的差异,并就企业存货损失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杰 《商业会计》2004,(6):31-33
企业集团发生内部存货交易时,由于内部销售价格R与内部销售成本C往往不一致,从而产生内部销售损益。每期期末,内部购入企业将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N与其成本(即内部销售价格R)进行比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称为“已提准备”),而从企业集团角度而言,应以该存货可变现净值N与其内部销售成本C进行比较,计算  相似文献   

10.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存货价值的计量,关系到会计报表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关系到当期利润计算的正确性,也关系到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重要财务分析指标的可靠性。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成为该计量方法应用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正确计量期末存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1.
<正>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其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捉存货跌价准备。结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就企业存货减值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  相似文献   

12.
(六 )资产减值 (续 )2 存货减值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 ,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 ,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 ,包括库存的、加工中的、在途的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货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计量 ,期末时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 ,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 ,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  相似文献   

13.
<正> 企业集团发生内部存货交易时,由于内部销售价格R与内部销售成本C往往不一致,从而产生内部销售损益。每期期末,内部购入企业将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N与其成本(即内部销售价格R)进行比较后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称为“已提准备”);而从企业集团角度而言,应以可变现净值N与该存货内部销售成本C进行比较后确定该存货跌价准备(称为“应有准备”)。显然,二者产生差异。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必须通过抵销分录来消除上述差异。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没有对内部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方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本文以实例探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其损益列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某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列支政策分析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5.
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存货这一章节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关于期末存货计价中如何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运用实例对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6.
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期末计量由于需要结合可变现净值、合同价格、估计售价等因素加以确定,所以处理起来显得较为复杂,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小君 《商业会计》2007,(11):13-14
新《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有较大变化,本文试对此进行分析。 一、新旧存货准则内容及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新存货准则对财务风险进行了更充分的揭示,对企业的业绩进行了比较正确地衡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充分真实的信息。(一)新旧存货准则内容的比较1.对可变现净值内容规定的详略不同。旧准则只是对可变现净值的要点进行较为模糊的描述,并没有完全界定清楚可变现净值概念包含的内容,给会计实务操作造成了困难;而新准则就存货可变现净值作了较为具体严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新《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有较大变化,本文试对此进行分析。一、新旧存货准则内容及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新存货准则对财务风险进行了更充分的揭示,对企业的业绩进行了比较正确地衡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充分真实的信息。(一)新旧存货准则内容的比较1.对可变现净值内容规定的详略不同。旧准则只是对可变现净值的要点进行较为模糊的描述,并没有完全界定清楚可变现净值概念包含的内容,给会计实务操作造成了困难;而新准则就存货可变现净值作了较为具体严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团发生内部存货交易时,由于内部销售价格R与内部销售成本C往往不一致,从而产生内部销售损益。每期期末,内部购入企业将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N与其成本(即内部销售价格R)进行比较后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称为“已提准备”);而从企业集团角度而言,应以可变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其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果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结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就企业存货减值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税务会计处理分别介绍如下:一、存货减值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企业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